蛇尾纲棘皮动物生活轶事

2011-12-31 01:05编译
科学24小时 2011年9期
关键词:产蛋海带洞穴

编译|马 骊

蛇尾纲棘皮动物生活轶事

编译|马 骊

蛇尾纲是栖息海底深处的一种神奇的棘皮小动物。

小到何种程度?俄罗斯《科学与生活》杂志中有文章说,即使带着面罩和氧气管在大洋深处“匍匐”,也难看到蛇尾纲。只有当人们穿上“人工水肺”、趴在海底仔仔细细地搜索时,才有可能在空旷寂静的深海海底的动物群中发现它们的踪迹。

蛇尾纲棘皮动物的身躯是由一个圆形体盘和五个伸缩自如的腕组成。其体盘直径不足20毫米,腕细而短,而且蜷缩于体盘腹部。如此说来,蛇尾纲颇像沉没于浩瀚海底深处的一枚迷你纽扣,实在太不起眼了。

要找到蛇尾纲动物还有一个简单的办法,那就是不辞辛苦、从深水海域拖出海带属植被,蛇尾纲动物就依附在海带属的根茎上或者紧贴在海带属根茎上的贻贝属空贝壳里。

蛇尾纲动物体盘色彩丰富,花纹缭乱得令人叹为观止。其体盘盖有圆形鳞片,每个鳞片边缘生满了颗粒状物体,体盘背面有五条大裂缝,形如星星,腕上环绕着五彩斑斓的斑纹。蛇尾纲之所以被称为棘皮动物,是因为它多棘。其腕的两侧丛生着大量茂密、粗壮、棘尾稍钝的刺,腕末端两侧有细小的、晶莹剔透的管足,管足伸缩自如。

俄罗斯动物学博士尼·李特维诺夫有幸观察到蛇尾纲动物的生活习性。在模拟海洋的人工水塘里,蛇尾纲动物倏忽间毫不犹豫地钻进一处可容身的地方隐藏起来,一连数个星期也不肯“抛头露面”。暴露在外的唯有腕末端管足,管足肩负着捕获食物的重任。为了捕获食物,蛇尾纲管足肆无忌惮地伸张着,伸出的长度大约是腕两侧的刺的5倍。

蛇尾纲动物的进食方法有很多。通常,其腕螺线般地将捕获物卷起来缠住,然后收缩把食物送到嘴中。在捕获食物过程中,其腕两侧的刺发挥主要作用,刺因捕获食物的需要而变成钩状。

用腕末端管足传递食物是蛇尾纲动物进食的另一种方法。尼·李特维诺夫在观察日记中详细地描述了蛇尾纲动物怎样用腕从鱼的残骸钩下一团鱼肉,怎样用管足传递食物、放进嘴巴和吃到肚里的经过。蛇尾纲动物的一对管足将捕获到的一团食物托起,向嘴巴方向弯曲,并将食物传给下一对管足;然后,再传给下一对管足,像一场接力赛,直至把食物传送到嘴中;如果食物团过大,两个腕则侧着互相挤压夹紧食物。还有关于蛇尾纲动物怎样爬上沉在海底的一团食物把它吃掉的问题。经研究人员观察发现,蛇尾纲动物先伸出管足,管足在细水涓涓流淌的坚硬底质顺流,或逆流捕获水中漂浮物,把它压缩成团。蛇尾纲动物的管足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之功能。

蛇尾纲动物繁殖行为独特,每年6月中旬是繁殖期。因有孕在身,胖得出奇的蛇尾纲动物在繁殖期间迫不得已爬出藏身之处,爬上石头,开始生蛋。蛇尾纲动物伸出腕,用腕支撑起体盘,尽可能让躯体高出海底,4只腕踮着“脚”站起来,生殖口处的腕高高地向上翘起。

这时候,蛇尾纲动物边大口喘息,边剧烈地抖动着身体,一串串粉红色的蛋从体盘背面的生殖口中细流般地涌出,这些蛋一堆堆地堆积在海底。每只蛇尾纲动物产蛋4~5天,有趣的是每次产蛋都选择在同一个地方。

蛇尾纲动物产蛋后一定要爬回原来的藏身之地继续生活,这时它们将不可避免地发生地盘之争。因为一部分图谋不轨的蛇尾纲动物,试图趁机侵占他穴为己有。洞穴之主当然不甘示弱,从洞穴伸出3~4只腕,有效地反击外来入侵者。

若洞穴归数只蛇尾纲动物所有,它们则“团结起来,一致对外”,即经常使出浑身解数坚持不懈地保护自己的家园——个个摩肩接踵,腕腕相连,刺刺相挨,拼命地捍卫着自己的领地,将来犯者一只只地挤走。哪怕“来犯者”强大也休想得逞,它们中有的用腕夹住来犯者的腕,使之难逃落网;有的将来犯者挤到洞穴的墙角,迫使对方甘拜下风,落荒而逃。

更有趣的是,在地盘所有权之争中,雄性和雌性蛇尾纲“夫唱妇随”,并肩作战。引起地盘争夺战的地盘究竟有多大?其直径大概等于蛇尾纲动物伸直的腕的长度。

猜你喜欢
产蛋海带洞穴
梦的解析
洞穴传奇
我的祈祷
动物知识猜猜猜
秩序
鬼斧神工!世界各地迷人洞穴大盘点
种鸭产蛋饲料宜分期控制喂量
母鸡喜欢在舒服的地方产蛋
蛋鸡需要强制换羽的六项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