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与水景观设计结合策略初探

2011-12-31 06:51孙大为郑仁思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1年28期
关键词:结合传统文化

孙大为 郑仁思

摘要:每当提到有中国特色的景观设计,似乎我们能够追忆的就只有老祖宗留下的古典园林了。单纯的模仿和抄袭前辈给后人留下的那一点点造景艺术,不能不让人感到枯燥和乏味。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景观设计是为人们改善居住环境和提高生活品质而产生的,应该根据地域文脉来设计有地方特色的现代景观。

关键词:传统文化,水景观设计;结合;适时

一、中国传统文化与水景观设计

中国的文化大多是与水有联系的,水的属性、水的形态、水的运动以及水的历史无不蕴涵着丰富的文化。水文化是人类创造的与水有关的科学、艺术及意识形态在内的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的总和。社会文明发展到今天,理解水文化、认识水文化、研究水文化、营造水文化、弘扬水文化,有助于人的身心健康,可以为人们提供环境优美宜人的休闲娱乐场所,带来清新自然的浪漫气息。对于我们用科学的发展观总结过去的设计经验,研究今天的水景,发展未来的水景,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节约保护水资源,促进人水和谐,发展可持续的、生态的水景观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从古至今,滨水地区的文化内涵是最能体现环境品质和潜力的。要想摆脱如今千篇一律的设计手法,营造有自身特色和内涵的水景观,就一定要从文化这个要素入手。应全面了解其所在地区的历史,体验当地的生活文化,收集有特色的人文传说。源于生活、源于历史的精辟提炼,由此设计的水景观才是真正属于有地域特色的、有文化底蕴的,能与当地居民达成共生的优美环境。文化景观,积淀了各种不同的文化,形成了独特的人文地理气质,景观与文化相互影响,景观反映文化,文化塑造景观。水景观以及因水而发生的各种现象对人的感官产生刺激,人们对这种刺激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和联想,文化是景观形成与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尤其是人文景观。水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反映更是多侧面多角度的。对水赋予的文化色彩,在景观设计中应得到充分的显现和发展。

二、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下的水景观设计原则

第一,在注重水景技术措施的同时,更应该强调水景观中的文化内涵。随着全球化的浪潮席卷世界各地,各种高科技、新材料在水景观的建设过程中层出不穷。很多设计盲目抄袭和模仿所谓的“现代水景”,表相容易模仿,但蕴含其中的精神实质却被遗忘了。要想不随波逐流,创造独具特色的水景观就要深刻挖掘本民族的文化内涵。

第二,结合地域特色,营造人们喜闻乐见的水景。要想营造适合当地人需求的水景观,就需要深入了解和分析当地的风土人情、生活习惯,景观不仅仅是给人看的,更重要的是与地域文化相结合后所体现的实用性。这样的水景观不仅仅只是人们驻足娱乐的场所,更是地方历史与文化内涵的综合体现。

第三,增加亲水景观的设计,体现设计对人的关怀。根据具体情况,在设计时应该特别注意水景的亲水性。环境设计的最终目的是应用社会、经济、艺术、科技、政治等综合手段,来满足人在城市环境中的存在与发展需求。它使城市环境充分容纳人们的各种活动,而更重要的是使处于该环境中的人感受到人类的高度气质,在美好而愉快的生活中鼓励人们的博爱和进取精神。人是城市空间的主体,任何空间环境设计都应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体现出对人的关怀,根据婴幼儿、青少年、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的行为心理特点创造出满足其各自需要的空间,如运动场地、交往空间、无障碍通道等。时代在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与行为方式也在随着发生变化,城市景观设计应适应变化的需求。

第四,在学习和借鉴传统理水手法的同时,更强调体现水景本身的时代气息。中国园林理水艺术所表现的应该不仅是科学技术,而是有深厚的、富有民族特色的人文精神。在新时代要想有更出色的创作,首先就要向前辈学习,但并不是简单的抄袭和模仿,而是要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和发展,既有民族文化的特色,又能体现时代特征。贵在神似而不拘泥于形似的艺术再创造,并结合新技术和新要求,做出卓越的创新。

第五,强调水景的生态性,创造可持续发展的水景观。在人造水景中强调生态性原则。以构建生态系统的方式,建立生态水景,模拟自然生态环境,达到水体自净的效果。在水景要求、资源节约及再利用和绿色环保之间寻找最佳平衡点。达到充分发挥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目的。使整个水体自身的调节能力增加,从而营造出一个更自然、更优美的天然水景。

第六,动、静结合的水景形态。静态的水景,平静、幽深、凝重;而动态的水景则明快、活泼、姿态丰富多样,形声兼备,增加环境的生机与活力。要根据设计项目的具体需要动、静结合,错误的使用水景形态不但对环境起不到画龙点精的效果,反而会带来噪音和不必要的干扰,影响生活质量。因此要具体分析设计项目所要营造的环境氛围的特点和类型。

三、如何结合中国传统文化适时发展的水景观

人们对环境与景观的创造与追求由来已久,从古代巴比伦王国的“空中花园”,到波斯帝国的“四分园,;从法国的凡尔赛宫,到沙皇俄国的夏宫;从中国江南的私家园林,到清末的颐和园,以及日本的“枯山水,;从奥姆斯特设计的纽约中央公园,到霍华德的“城市中的花园”及柯布西耶的“花园中的城市”理论,都是人类文化与城市发展过程中对环境与景观的小同理解:

人们对环境与水景观创造的要求来自于人与自然共生的概念,同时也来自于人们对舒适与美的追求。时光流逝、时代变迁,当今的景观设计与古时的私家园林和皇家御苑有了很大的区别。那时营造的景观,服务和使用的对象大都是社会的特权阶层和贵族阶层,这些景观具有较强的封闭性与私密性。现如今的水景观与环境的营造更强调为大众服务,更具有市民性、公众性和开放性。

由于现代城市生活内容及生活节奏的不断改变。紧张、劳累与仿徨日益困扰着今天的人们。因此,当今的环境与景观更应该针对现代人的生活特点与心理需要进行设计,主要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设计中强调“以人为本”。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心理与生理需要的不同,针对使用者的具体需求进行景观设计。设计师要设身处地地为使用者着想,把自己放在使用者的一方来思考,这样才能真正使景观达到“以人为本”的目的,而这里所指的“人”则主要强调的是使用者。

第二,提高环境的识别性与标志性。环境与景观的创造应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和与众不同的视觉特征。它应对市民及游人产生较强的视觉引导作用,并成为城市中可识别的节点,它应该是地域文化的综合体现。

第三,营造休闲与轻松的环境氛围。良好的景观空间应传达出轻松、愉快和休闲的氛围。这样的环境更能吸引现代人,他们流连其中可暂时忘却工作的烦恼、学习的紧张、生活的压力。它应该成为钢筋混凝土森林中的一片绿洲;人生奔波旅途中的一个快乐释站。

第四,提供一个易于人们交往的场所。一处良好的景观空间,能激发市民的主人翁精神和自豪感。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们的心理距离拉近了,陌生感被淡化甚至消失,相互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变得容易和简单了。

良好的环境与水景观的营造,将极大地增强城市的艺术魅力和凝聚力,它将陶冶人们的情操,有效地提高城市的文明程度和市民的审美能力。人性化的、精致的水景观设计,将越来越成为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和市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

参考文献:

[1] 朱钧珍著.园林水景设计的传承理念.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

[2] 潘谷西编著.江南理景艺术.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1.4

[3] 【英】西蒙.贝尔.王文彤译.景观的视觉设计要素.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12

[4]【日】河川治理中心编.刘云俊译.滨水自然景观设计理念与实践.中国建筑公元出版社,2004.10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孙大为,毕业于贵州大学城市规划(风景园林规划)专业,现就读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攻读风景园林学硕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景观学与规划设计方向。

第二作者:郑仁思,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装潢(视觉传达)专业,现就读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攻读设计艺术学硕士学位。

猜你喜欢
结合传统文化
浅谈刑事现场勘查与图侦相结合的新模式
舞蹈元素在杂技艺术发展中的作用浅析
浅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技校生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
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带来的双面性效果分析
“图书馆+书院”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探析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