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的十年创新发展之路

2011-12-31 06:51何惠春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1年28期
关键词:供水管水厂供水

何惠春

武义县城市自来水有限公司创建于1973年6月,是一家集供水、制水、给排水工程设计、安装、维修为一体的国有独资企业。近十年来,公司确立“以县城三个街道为供水中心区,以桐琴、泉溪、履坦、王宅中心镇群为供水重点,以周边农村为供水辐射区的城乡一体化主区域供水格局”为供水目标, 坚持“以工业用水带动农业用水,以城市供水反哺农村供水,逐步实现城市供水向城乡供水的重大转变” 的指导思想,建管并举,使企业走上了创新发展的良性轨道。

通过十年发展,武义自来水公司从一个日供水不足万吨的小型供水企业发展成今天日供水近7万吨规模企业,从企业亏损到扭亏为盈到近三年成为县纳税先进单位及纳税大户。公司目前有水厂3座,日供水能力达7.5万吨,形成以壶山水厂、清溪水厂为依托,王宅水厂为补充,双水源三水厂对置供水,东至桐琴、南至溪里、西至白姆、北至范村的管网布局。各类供水总管长度400多公里,供水覆盖面积226平方公里,自来水用户7万余户,为227个自然村、近10万农村人口供上清洁卫生的自来水,使主城区23.6万城乡居民的饮用水安全有了更加可靠的保证。

回顾十年的发展历程,公司今天的成绩主要得益于以下三个方面的举措:

一、构建城乡供水保障体系

(一)建造水厂,确保供水能力适度超前

武义县自来水公司2000年前日供水能力只有1万吨,原水取用熟溪水,遇洪水、上游挖沙或污水排放等原因,水质较差且变化无常,水处理难度较大,城区居民饮水安全受到威胁。

1999年12月,壶山水厂建成通水,供水水质有了根本性转变,供水水量有了更充足的保证,为下一步实现城乡一体化主区域供水提供了可能。

2007年,武义县开始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工程, 2008年11月清溪水厂建成投入运行,该水厂的建成通水对于解决桐琴、泉溪两个工业重镇的用水矛盾,带动桐琴、泉溪两镇工业区块及农村居民用水,保障主区域内供水安全,有着积极的意义。

2008年6月,在主管局的协调下,公司在资金极为紧张的情况下,通过借款等方式筹资400万元,完成对王宅自来水公司的收购,实现城区与王宅、白娒并网供水,使王宅水厂的富余水补充到城区管网,解决低压区的供水水压不足的问题。

(二)铺设管网,提高向农村供水的辐射功能

通过三大水厂建设和整合,主区域供水的制水能力有了显著提高,日供水综合能力达7.5万吨∕日,但是如何把水供出去,充分发挥三个水厂的规模效益,公司上下集思广益,多措并举,通过完善管网格局,挖掘潜在客户,推进城乡一体化等方式逐步扩大供水量。

1、工业用水先行,逐步带动农村用水

进入21世纪,我县工业经济迅猛发展,主区域内工业区用水需求迫切。我公司主动出击,联系企业所属乡镇街道,利用工业区三通配套建设资金,采用由乡镇工业区与我公司共同出资建设的方式,加快城区管道向周边重点工业镇区及旅游区辐射。2000~2006年间,总计投资近3000万元建成:县城至百花山、桐琴、清水湾度假区,牛背金工业区、岗头工业区、黄龙工业区、古马山工业区为主的一系列供水工程。通过精心选址,对一些低压区配套建设双路亭、深塘、汤村等加压泵站。既解决企业用水又为农村用水创造条件,由园区带动向附近农村辐射供水。公司主区域供水格局初步显现,供水量也逐年增涨,到2005年,企业扭亏为盈,开始摆脱困境走上了快速发展的良性轨道。

2.建设供水水源应急工程,确保主区域供水安全

针对我县长期面临的单一供水水源,单一引水管道供水不安全现状。2007年,经县委县府同意专门投资建设清溪口水库至县城供水水源应急工程,该工程采用直径600mm球墨铸铁管长约14公里。日输水能力3万立方米,遇水源或供水突发情况时,既可作为供水水源引水,也可用作壶山水厂的输水干管,对主区域安全供水起到双保险作用。

3.创新融资渠道,挖掘潜在客户

2000年,壶山水厂建成后,日供水能力达5万立方米,但供水量只有一万多立方米,公司一方面急需扩大供水量,另一方面又面临建设资金严重短缺的双重矛盾,如何解决这对矛盾,成了新任总经理的头等大事。公司一方面向银行贷款,另一方面通过政府协调和双方协商的方式争取乡镇出资,但资金仍有较大缺口,公司领导用极具前瞻性的眼光,开创性的思维,自主创新,决定采取灵活的方式吸引用水企业赞助。2003年,公司与浙江沪江纺织印染集团有限公司签订供用水协议,沪江纺织向自来水公司提供自来水管道建设赞助费,自来水公司在核定的用水量范围内给予沪江纺织阶梯式水价优惠政策,协议期限5年。2004年,为解决白洋街道和牛背金工业区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又采取水费优惠或抵扣的形式争取十家企业出资,建成县城至牛背金供水管道。这些举措,不但牢牢锁定优质客户,使企业获得了第一桶金,也是企业摆脱困境,顺利发展的关键。

4.抓住清泉工程建设机遇,大力拓展农村供水范围

在公司主区域供水框架基础上,2007年全县清泉工程全面启动,通过清泉工程壶山水厂扩网供水一期、二期及桐琴泉溪引供水工程等的大力实施,供水总管网延伸到主区域范围内包括三个街道及桐琴、泉溪、履坦等133个村村口。为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由我公司承担主区域供水工程施工任务,除材料费由政府出资外,清泉工程到村主管安装费全部由公司负担,总计为政府节约资金近500万元。

(三)、积极推进村网建设,实施“一户一表,抄表到户”供水模式

公司把清泉工程的村网建设,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抓,本着受益于民,服务于民,奉献社会的企业宗旨,不图经济效益,力求社会效益,不计成本,让利于民,千方百计让更多的农村早日用上干净、卫生的自来水,且克服抄表、收费、维修等管理成本大幅增加的压力,在农村全部实施“一户一表”供水,至2010年6月止公司已累计为农村近24000户农民家庭安装“一户一表”,解决了近6万农民饮用水难的问题。

二、创新供水管理方法

壶山水厂建成后一段时期内,我们面临着巨额债务和供水量徘徊不前的双重压力,公司领导多次召开班子会议,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寻找突破的新方法、新对策,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坚定信心。提出以“开源还需节流,加压与创新并重”作为供水管理工作的重点。

(一)降低漏水率

加强内部管理,裁减管理人员,充足一线岗位人员,尤其是加大对营业所工作的管理力度,投入较大的人力物力,根据其工作特点,建立了抄表收费、维护、修理、检查巡漏三个小组,定岗定员,实行经济责任制。为降低漏水率充分发挥员工检漏查漏积极性,公司按年测漏量计,以0.1元∕吨奖励发放给检漏人员,鼓励员工利用晚上等业余时间开展检漏听漏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漏水率逐年下降从2000年的32.1%,直到2009年的8.85%。在此期间,也涌现了一批听漏专业技术人员。曾在2007年获“金华市首届县镇供水管网检漏技术选拔赛团体第一名”的好成绩。

(二)提高水费回收率

公司每年制定水费回收率指标,并制定奖罚制度,水费回收率与收费人员年终效益工资挂钩。通过发放水费催缴通知书,电话催款,农村用户雇佣当地农村抄表收费员上门收费,并以每吨0.1元作为抄表收费工资等方式加大水费收缴力度,现已有计费总表近6万余只,而水费回收率每年都在99%以上。

(三)节约制水成本

为增强员工的责任意识,发挥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努力使制水工艺的各个环节达到最佳状态,公司把壶山水厂的千吨氯耗、矾耗、电耗,作为经济考核项目,订立经济指标,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四)加强技术管理

随着供水范围的不断扩大,供水总管已经发展到400多公里,对此,我们特别重视对供水管网的管理。一是落实专人把供水管网施工资料实行归档,并制作成电子版,为今后建立供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打好基础;二是重视管网压力控制,力求做到既能满足用户需求,又不浪费水资源,保护供水管道的最佳供水压力点,投资引进一套管网压力和大流量监测系统,设置34个管网压力监测点,各区域的供水管网压力动态变化随时都在管理人员的即时掌控中,确保了城乡供水安全稳定可靠。

过去的十年,我们在推进城乡一体化供水中,虽然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清醒的认识到我们在改革的力度上,在企业内部管理上,在应急处理上,还存在一些不足和缺陷,今后我们还将不断求索,努力开创供水事业新局面。

附:2000~2009公司供水量和供水和供水能力图、表

2000~2009公司漏水率变化趋势图、表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

猜你喜欢
供水管水厂供水
山西力推农村饮水安全向农村供水保障转变
叠压供水技术在城市供水中的应用分析
四会地豆镇加快推进农村集中供水全覆盖
大数据背景下水厂自动投矾模型研究
一种新型采暖散热器组件
CJJ 92—2016城镇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及评定标准
自来水为什么不能直接饮用?
农村片区供水模式探究
供水管网的检漏技术探究
水泵变频在水厂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