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酸依那普利与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比较

2012-01-06 09:07吴金辉秦孺子郑金刚卢志勤廖茂祥钟广湘武警广东省总队医院急诊科广东广州50507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年22期
关键词:马来酸依那普利缬沙坦

吴金辉 秦孺子 郑金刚 卢志勤 廖茂祥 钟广湘 (武警广东省总队医院急诊科,广东 广州 50507)

有学者认为,高血压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cy)均为老年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1,2〕,因而选择降压作用持久有效、不良反应少,且能够降低血浆Hcy水平的降压药物显得十分必要。本文选择较为常用的一线药物,马来酸依那普利与缬沙坦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对比分析其疗效。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2011年2月至2012年4月收治入院的8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均符合1999年WHO制定的高血压标准),且均排除糖尿病、冠心病、心力衰竭及严重的肝肾系统损害等重大疾病。其中男43例,女37例,年龄51~86〔平均(62.7±9.5)〕岁。在签署治疗同意书的前提下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分成两组,其中研究组40例采用马来酸依那普利,对照组40例采用缬沙坦。将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进行组间显著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研究组予马来酸依那普利(扬子江药业集团江苏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治疗,10mg/d。对照组予缬沙坦(瑞士诺华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治疗,80mg/d。两组均于早晨8点顿服,共观察4w,第1周测血压2次/d,第2~4周测血压1次/d。均采用标准水银柱式血压计测量右上臂血压,坐位。监测动态血压1次,心电图2次,并定期记录心率以及监测生化指标。

1.3 随访 随访1~2个月,无失访,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和血压变化。疗效判断标准,显效:达到完全缓解的标准或心功能改善2级以上;有效:患者症状及体征减轻,心功能改善1级;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好转甚至加重或心功能改善不足1级。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数据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动脉血压对比 治疗后所有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次/min)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但两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动脉血压及心率对比( ± s,n=40)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动脉血压及心率对比( ± s,n=40)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1)P<0.05

组别 SBP(mmHg) DBP(mmHg) HR(次/min)研究组 治疗前182±27 106±15 88±9治疗后 122±121) 82±71) 80±7对照组 治疗前 181±26 105±17 89±9治疗后 123±141) 81±101)82±7

2.3 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研究组患者的咳嗽(3例)、胃肠道反应(7例)、皮疹(7例)、头痛头晕(5例)发生率与对照组(分别为3、8、6、5 例)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

3 讨论

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20年非传染性疾病将占我国死亡原因的79%,其中心血管疾病位居首位〔3〕。而作为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高血压使得心血管病的发生率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包括老年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等,亦已成为老年患者致残致死的常见病因〔4〕。目前,普遍的观点认为抗高血压治疗的原则在于降低血压至理想或正常水平,使高血压所致靶器官损害的危险性降至最低,同时还使降压药物所致的副反应得到最大限度的避免〔5〕。

刘建一等〔6〕认为,降压药物应用于老年患者时应具有平稳、高效、长效及不良反应少等特点。Parati等〔7〕研究认为,缬沙坦可通过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从而降低外周阻力,减少血容量,延长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的作用时间,降压效果更加持久、平稳。Adeoye等〔8〕认为作为ARB的代表药物,缬沙坦具有理想的长期平稳性、高峰性、便捷性。当然,也有Benifla等〔9,10〕对此提出质疑,认为 ACEI应作为一线抗高血压药物,即ACEI可通过抑制ACE从而使血管紧张素的生成减少,缓激肽水解减慢,降低血压及防止心脏肥大,对高血压患者的靶器官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本研究结果说明两种药物在改善心功能方面基本一致。而在药物不良反应发面,缬沙坦与马来酸依那普利不良反应也相似,常伴有头晕、干咳等症状,而老年患者用药时应注意预防肝肾功能损害、有无肾动脉狭窄、粒细胞减少症、高血钾等。值得注意的是,两者均有一定的不足,如ARB比ACEI受体选择性更好,不良反应小且降压作用相似;而缬沙坦的不足之处在于价格较贵,不适宜于经济条件较差者使用。总而言之,应用马来酸依那普利与缬沙坦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在有效性、安全性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可依据实际情况选用。

1 Kazumata K,Yokoyama Y,Asaoka K,et al. The result of conventional craniotomy and hematoma evacuation in striatocapsular hemorrhage〔J〕.No Shinkei Geka,2010;38(10):903-12.

2 Zheng JS,Yang F,Xu QS,et al. Treatment of 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through keyhole transsylvian approach〔J〕. J Craniofac Surg,2010;21(4):1210-2.

3 Sun H,Liu H,Li D,et al. An effective treatment for cerebral hemorrhage:minimally invasive craniopuncture combined with urokinase infusion therapy 〔J〕. Neurol Res,2010;32(4):371-7.

4 Gul S,Kalayci M,Acikgoz B. A rare complication of spinal surgery:cerebellar hemorrhage〔J〕.Turk Neurosurg,2010;20(3):413-7.

5 Lehecka M,Dashti R,Laakso A,et al. Microneurosurgical management of anterior choroid artery aneurysms〔J〕. World Neurosurg,2010;73(5):486-99.

6 刘建一,李杏桃,张鸿修,等.阶梯剂量联合用药适宜技术在人群高血压病防治中的应用〔J〕.河北医药,2008;30(2):238-9.

7 Parati G,Omboni S,Albini F,et al. Home blood pressure telemonitoring improves hypertension control in general practice. The Tele BP Care study〔J〕. J Hypertens,2009;27(1):198-203.

8 Adeoye O,Ringer A,Hornung R,et al. Trends in surgical management and mortality of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in the United States before and after the STICH trial〔J〕. Neurocrit Care,2010;13(1):82-6.

9 Benifla M,Shelef I,Melamed I,et al. Urgent removal of ruptured cerebral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 in children〔J〕. Harefuah,2010;149(3):148-52,195.

10 Ma L,Liu WG,Sheng HS,et al. Decompressive craniectomy in addition to hematoma evacuation improves mortality of patients with spontaneousbasal ganglia hemorrhage〔J〕. J Stroke Cerebrovasc Dis,2010;19(4):294-8.

猜你喜欢
马来酸依那普利缬沙坦
从缬沙坦结晶母液中回收缬沙坦
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伴冠心病患者的疗效分析
缬沙坦和雷公藤多苷联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的效果
依那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分析
依那普利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组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表达及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影响
马来酸桂哌齐特对不同条件下体外培养的人脑胶质瘤U251细胞腺苷激酶的影响
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并发心力衰竭的效果观察
马来酸噻吗洛尔治疗婴幼儿浅表性血管瘤的临床观察
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高血压合并蛋白尿46例疗效观察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小儿退热凝胶中对乙酰氨基酚和马来酸氯苯那敏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