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碟中谍》打破“三部曲魔咒”

2012-01-06 09:45
环球时报 2012-01-06
关键词:碟中谍阿汤哥蝙蝠侠

本报驻法国特约记者 董 铭 本报特约记者 田 琳

拥有3部前作积累的人气基础和汤姆·克鲁斯的金字招牌,《碟中谍》系列被称为与《007》和《谍影重重》齐名的间谍三雄作品之一,同时也成为15年高龄的长寿电影。作为这部系列片的最新续集,《碟中谍4》自去年底上映以来一改前作的萎靡口碑,在全球掀起“特工热”,同时也证明“系列电影不过三”的铁律是用来被打破的。

《碟中谍》走过15年江湖路

虽然冷战早已结束,但“9·11”之后的反恐形势使得特工题材在全球人气不减。1996年,大导演布莱恩·德·帕尔玛执导的首部《碟中谍》为“不可能的任务”打响头枪。汤姆·克鲁斯半空悬停的场景成为上世纪90年代好莱坞商业片的标杆,独具韵味的配乐也成为比肩“007”的银幕旋律。4年后,《碟中谍2》交到华裔名导吴宇森手中,他把具有强烈个人印记的“港式动作”带入好莱坞,夸张又浪漫的“暴力美学”让习惯西式动作片的观众备感新鲜。然而并非所有人都能接受吴宇森的东方阐释,2006年《碟中谍3》改由电视剧导演艾布拉姆斯执导,票房和口碑都差强人意。《芝加哥太阳报》嘲讽说,“虽然他带我们去了柏林、梵蒂冈和上海,但却搞不明白为什么去那儿”。

在贡献了3部风格迥异的系列前作之后,《碟中谍4》改由导演布拉德·伯德接棒。此前业界一直怀疑这位拍摄过《美食总动员》、《超人总动员》的动画导演能否盘活这部间谍巨制,事实证明,影迷们对最新续集的动作戏非常满意。在北美上映的首个周末,《碟中谍4》拿下1275万美元票房,打破美国影史上的点映票房纪录。《今日美国》评论称,“已有15年历程的《碟中谍》系列,因为导演布拉德·伯德而重获新生”。

阿汤哥不畏“三部曲魔咒”

好莱坞系列电影一向有拍三部曲的传统,从《蜘蛛侠》到《蝙蝠侠》,从《X战警》到《指环王》,除去如《哈利·波特》和《007》一类有着雄厚原著基础的系列电影外,三部曲已是一部热门电影被重复消费的极限。詹姆斯·卡梅隆上世纪的科幻经典《终结者》,在2009年力图重启新三部曲系列,却惨遭口碑和票房双重滑铁卢;《木乃伊》拍到第三部已恶评如潮;经典如《星战前传》、《X战警》、《蜘蛛侠》等电影均在公映3部后收官;就连诺兰的巨制《蝙蝠侠》也坚定地选择第三部全面终结。在阿汤哥日趋式微的票房号召力下,把一部动作片拍到第四部,制片商的确需要魄力。

作为一部系列片,《碟中谍1》最为悬疑,续集则越来越偏重动作戏及在政治因素上作文章。出其不意的道具设计一直是《碟中谍》的专长。从第一集的内室悬停绳索,到后来的变脸头套,再到今天的“攀岩”世界最高楼“迪拜塔”,特工亨特的战斗力不亚于邦德。而《碟中谍4》中阿汤哥宝刀未老的近身肉搏战,也令该片在《007》的虚幻耍帅和《谍影重重》的血腥写实之间取得平衡。对于凭《壮志凌云》成为全民偶像的“靓汤”来说,《碟中谍》系列成就了他的第二春,他也成就了这一老迈的间谍传说。

间谍类电影全面回潮

可以说,《碟中谍4》的火热上映令间谍电影再次被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詹姆斯·邦德一向是香车美女的视觉消费,伯恩是拳拳到肉的男性荷尔蒙体现,《碟中谍》系列则试图将前两者的卖点集于一身。相比之下,2011年底出炉的全英伦班底的间谍电影《锅匠,裁缝,士兵,间谍》则站在动作特工的对立面,展现了平实、冷峻、怀旧、细腻的老派间谍风范。

有国外媒体预测说,《锅匠》和《碟中谍4》在跨年度影市上的双赢局面将宣告间谍类电影的全面回潮,前者冷峻的风格和琐碎的生活描写,加上《碟中谍4》大明星和极限动作的结合,令电影以一冷一热两种表现风格对现代间谍的存在意义进行了再次探索。▲

猜你喜欢
碟中谍阿汤哥蝙蝠侠
《新蝙蝠侠》谁在囚笼之中
《新蝙蝠侠》一次失败的重启
阿汤哥买机器人防疫
戏里戏外,挑战不可能
《碟中谍6》口碑创纪录
最大规模的蝙蝠侠纪念品收藏
《碟中谍6》预计明春开拍
阿汤哥过时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