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促进高职院校素质教育发展的措施建议

2012-01-16 12:46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素质教育素质高职

王 敬

(天津职业大学,天津市 300410)

实施素质教育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单靠学校或教师教育,解决不了实施过程中诸多客观问题,必须有赖于政府推动和统筹协调。

一、发挥政府职能,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造良好素质教育发展环境

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优先发展教育,为素质教育建设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正如国家教育发展中心研究室主任杨银付教授指出的,第一,优先发展。教育在促进国家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要实现素质教育,同时也是呼唤教育优先发展。实际上教育工作中的一个主要矛盾就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受教育,特别是高质量教育的需要,与现有的教育资源,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还不能满足之间的矛盾,怎么解决这个矛盾?必须靠教育优先发展。所以胡锦涛总书记提出,要实现教育的发展优先。第二,科学发展。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教育需要进一步体现这种精神,比如与素质教育直接相关的方面,一是建立纵横交错、相互沟通的教育结构体系,符合终身要求的教育结构体系,这样就有了一种立交桥,把独木桥改为立交桥。要有弹性的学制,在学分制基础上的弹性学制。在教育发展战略选择上,要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实现教育的四个统筹,统筹教育的规模、结构等,统筹城乡和地区教育,统筹教育的改革、发展和稳定等等。在义务教育领域,要实现均衡发展。在非义务教育领域也要实现协调发展。2006年重新修订了义务教育法,应该说对义务教育有了更高的要求,它不是一种淘汰性的教育,而是面向全民的普及性教育,不是选择性的教育,而是一种发展性的教育,不是一种竞争性的教育,而是一种保障性的教育。政府有责任来促进均衡。

二、优化教育结构,加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

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关键要建立和培养一支师德高尚、教育观念新颖、教学水平高的教师队伍。这是各级各类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高职院校发展的根本大计,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任务。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和业务能力,才能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一)素质教育与教师素质的关系

教师是教育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主体,教师的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教师必须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人才观,尊重大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发展,因材施教,掌握必要的现代技术教育手段,能站在本学科、本专业的知识前沿准确系统地讲授专业知识,教给大学生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方法和专业技能,切实提高学生认识、理解、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独立工作的能力。同时,高职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还应该是本专业的优秀工程师,即“双师型”教师。因此,建设高质量的高职教师队伍是实施高职学生素质教育的前提和保证。

(二)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确保素质教育顺利进行

在引进高素质、高学历专业教师的同时,更重要的是鼓励、组织现有的专业教师参加自学、进修和实践活动,建立教学、学习、科研相结合的培训网络。通过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培训,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要使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树立素质教育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把与素质教育相关的内容渗透到专业课程中去,使专业教育和非专业素质教育融为一体,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效果。

在巩固、加强原有“两课”师资队伍建设的同时,要进一步挖掘校内教学潜力,将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管理工作队伍中具备一定基础的人员经过培训、提高充实到教学一线,全方位组建素质教育课的师资队伍,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使其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提高终身学习的自觉性,并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要使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科研,在工作中勇于探索创新,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

(三)营造和谐的教师发展环境

教师,究其义即为教人之师。因其职业特点,一般来说,他们总希望自己的劳动能得到承认。为此,他们总想把自己的全部知识都传授给学生。在教导学生方面教师是最无私的。正是因此,教师也是自尊心极强的群体。他们把知识给了别人,也希望得到尊重,得到心理上的安慰。因此,作为学校领导要给教师创造一个和谐共处的工作环境。为了鼓励教师的工作热情,领导和教师之间要多交流沟通,多做思想工作。特别是在改革发展的形势下,要及时宣传学校的改革举措,和教师达成共识、形成合力,在全校师生之间提倡和谐共进,教学相长,同事之间和睦相处,互助共进。相互之间理解支持,营造同心同德、人心顺杨、积极向上的和谐工作环境和校园氛围。

三、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构建高职院校素质教育体系

(一)理清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关系

素质教育与专业技术教育和职业技能训练并不矛盾,专业技术教育和职业技能训练本身就是高职学生综合素质中重要的内容。素质教育并非专业教育之外的其它教育,比如实践活动和其它技能的培训,都是提升学生能力的有效措施。素质教育的两个途径分别是专业教学和实践活动,两者虽各有特点,但又互为补充,实践活动是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尝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是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技巧的必要手段,并且促进学生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高职学生素质的提高。

(二)改革课堂教学,大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目前,高等教育的教学方式主要存在“四多四少”的弊端,即教师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和基本途径,课堂教学效果好坏,与素质教育的成功与讲得多,学生讨论少;课堂讲得多,课外补充少;结论下得多,学生思考少;理论讲得多,学生实践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因此,素质教育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改变教师的单向灌输为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交流,让学生多思考多分析,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式教学为主动式学习。

(三)建立丰富的素质教育体系

素质教育体系包括:基本素质教育体系、职业素质教育体系、职业技能拓展体系、创新创业素质教育体系。但注意在研究过程中将素质教育与专业知识的传授结合起来,相互渗透。

1、基本素质教育体系: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英语、数学、计算机、体育、健康教育、军事理论、人文素质课等公共基础教育体系。同时通过开展素质拓展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2、职业素质教育体系:包括专业基础、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并将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教育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并通过开展素质拓展活动提高专业技能和道德水平。

3、创新创业素质教育体系:包括就业指导、创新思维训练、创业能力训练等教学和素质拓展活动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

4、职业技能拓展体系:包括专业拓展、专业技能训练等教学内容,通过取证、技能竞赛等教学和素质拓展活动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素质教育体系外还应充实素质拓展体系,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拓展系列活动、人文素质拓展系列活动、专业素质拓展系列活动、身体心理素质拓展系列活动、创新创业能力拓展系列活动五大模块。素质拓展系列活动是实践素质教育体系的一个有益补充。它是以挖掘学生内在潜力为目的,以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为核心,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为重点,提高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为目的,按照现代人力资源开发的思想和理念,从学生成长、发展规律出发,精心设计、认真组织各种生动活泼、参与性高、吸引力强的素质拓展活动,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进行科学的规划、个性化培养和综合性开发,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知识、能力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侧重地设计素质拓展项目,分阶段实施。通过素质拓展活动的实施,将进一步延伸教学主渠道的教育功能,充分发挥学生成长成才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搭建良好的服务平台,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思想道德素质拓展系列活动:以马列主义政治理论课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主要渠道,以党课、理论讲座、青年志愿者活动等为载体,提高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养成道德习惯、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思想道德素质拓展系列活动目标是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信念,在生活中做到择善而行,道德品行由外向内转化,提高自身修养,然后再指导自己的行动。

(2)人文素质拓展系列活动:以文化素质选修课为主要渠道,以校园文化、社团、宿舍、班级建设为载体,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团队意识、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提高思辨能力、反思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人文素质拓展系列活动目标是帮助学生洞察人生,完善心智,净化灵魂,通晓人生的目的和意义,明确自己对民族、对社会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并具有奉献精神。

(3)专业素质拓展系列活动:以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改革和顶岗实习为载体,着重对学生进行专业技术基本知识的传授、基本技能的训练。专业素质拓展活动的目标是强化学生专业操作实践技能,掌握和运用职业岗位群的前沿知识信息和技术操作能力等,为其自身职业发展和适应现代社会生活及职业岗位的需要,奠定坚实的基础。

(4)身体、心理素质拓展系列活动:身体素质拓展活动以体育课和健康教育课为主要渠道,以课外活动和健康检查为形式,加强学生身体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拓展活动:以心理健康课为主要渠道,以心理测试和心理咨询辅导为载体,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人格品质,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发展社会交往,加强自我心理调节。身体心理素质拓展系列活动目标是一方面运用各种适当的方式使学生锻炼体魄,增强体质,掌握基本的体育锻炼方法;面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和各种常见病、传染病的防治,保证其健康成长。另一方形成和保持健康的心理,发展个性,自主、生动、活泼地发展。

(5)创新创业能力拓展系列活动:为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根据学生个人的性格、兴趣、价值观和能力,对学生将来可能从事的职业进行设计指导,并就学生完善素质的具体方法和途径提出合理化建议。帮助学生建立成才目标.完成学习生涯规划设计,引导他们有意识、有选择地参加各种素质拓展活动。创新创业能力拓展系列活动目标是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和完善创新创业的知识、能力储备。

四、建立和实施高职院校素质教育保障机制与评价体系

构建符合高职教育和学院实际的素质教育体系,需要与高职教育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有机结合,使素质教育目标明确、具体,具有可实现性,又便于检查落实,以保证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需要同时建立相应保障机制和评价体系。

(一)进一步建立科学的督导保障制度

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从根本上说,就是教育行政执法的过程。有行政执法,就必须由执法监督。因此要建立健全素质教育的督导评估制度,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要措施。各级政府要建立教育督导机构,并按照国家要求,要使同级政府授予的对下一级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各类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监督、检查、评估、指导的职权,通过下达目标、过程评估等方式,建立量化的管理目标,对基层政府的教育行为及学校办学行为进行调控和考核。教育督导是政府权力的延伸,通过它可以讲政府的意向、要求随时传送到教育工作的一切部门。为此要把教育督导变成政府行为,形成党政一把手亲自抓教育的良好局面。

高职院校素质教育实施主体在学校,学校应相应建立系列保障,包含组织保障、经费保障、效果保障、质量保障等方面。组织保障,学校各级领导应高度重视学生素质教育的培养工作,并给与该工作以实实在在的支持。成立由学校主管领导为组长,由学工部、宣传部、教务处、社科部具体牵头、由各院系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组成的学生素质教育培养工作小组。该小组全面负责示学生素质教育培养工作的具体实施,统筹并协调处理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的具体问题。经费保障,制定学生素质教育的经费预算。主要包括课时费用、活动经费、设备投入、社团活动经费等。效果保障,教学管理部门和学生管理部门应密切配合,利用学生管理系统对学生的学习管理、纪律管理、活动管理、行为管理等方面,做到高效、公正、公开。就业部门也应结合学生的积分情况,在推荐就业等方面有政策倾斜,为优秀学生开辟更好的就业市场。学生管理部门及各院系对于学生完成活动任务的表现应及时记载、及时核定学生第二课堂的成绩,以此作为毕业、评优的重要依据。质量保障,学生素质教育培养的质量如何应由用人单位来评价,因此学生在专业实习、工学结合实习、毕业实习中的表现均直接影响着学校的社会声誉。这要求调动一切力量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出谋划策,将学生素质培养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并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和服务的始终。

(二)建立高职院校学生的素质评价体系

高职学生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使对学生的基本要求与多样性、个性化要求相结合,实现基本要求和多样性要求的统一。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发展的全面性,更多的应该从人的发展的整体性的角度去理解。建立高职素质教育的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要将确定素质教育学分,列入人才培养计划,作为毕业的必要条件。在评价的内容上,将指标体系的评价与概括性的评价相结合,评价既看结果,又看过程。

在实施素质教育体系工作中,按照课堂内评定和课堂外评定相结合原则。课堂内评定遵照教学考核方裁定。课堂外评定,结合实际,制定量化平台,包括思想品质与道德修养、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科技学术与创新创业、文化艺术与身心发展、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技能竞赛及其他等,具体评分项目如下。

1、思想品质与道德修养。主要包括:参加各项理论学习及各种集合实证的研讨会、社会实践活动;学校、院系级党、团校学习;参加主题团日;关注社会、他人,奉献爱心的捐款捐物;献血活动;典型的好人好事,见义勇为行为等。

2、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主要包括:学校、院系寒暑假社会实践,并形成实践调查报告;参加学校及各级组织的大型志愿活动;结合专业的企业实习;节假日、日常的社会实践;到全国欠发达地区志愿服务或志愿服务西部等。

3、科技学术与创新创业。主要包括:参加校级科技大赛、创业大赛;参加全国“挑战杯”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挑战杯”创新创业大赛;参加全国各类电子设计等科技大赛;参加学校、院系组织的科技学术报告、创新创业报告;在公开刊物发表的学术论文或发明专利等。

4、文化艺术与身心发展。主要包括:参加学校、院系组织的读书活动、征文活动、美术展览、演讲、辩论赛等各类文化活动;参加市级的文化、文体活动或文艺演出;在各级刊物上发表文章;参加有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各类心理咨询和调研活动等。

5、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主要包括:参加学生社团,并考核合格;积极参加学校社团联合会和本社团的各类比赛和展示、交流等活动;参加学校、院系团学组织的学生骨干、社团、青协骨干,经考察良好;参加其他社会工作经历认定并考核合格;在学校社团评比中获优秀社团的社团成员等。

6、技能竞赛及其他。主要包括:参加学校、市级、全国各类技能竞赛;参加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并取得证书;通过全国英语考试或计算机等级考试等。

六、政府要为促进素质教育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

良好的社会环境,是高职院校素质教育发展的前提条件。政府要加强党的科教兴国战略方针和国家教育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尤其是素质教育对我国现代化建设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提高全民教育思想意识。充分营造提高全民素质需要专业技术教育和素质教育双重并举才能实现的舆论氛围,让社会、学校、学生都重视素质教育。教育作为公共产品,其关键是要有政府为主的经费投入和均衡发展。各级政府要坚决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财政政策法规,努力为教育事业筹措充足的资金,积极推进学校建设。为学校培养高素质人才,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如果政府的教育投入不足,则会表现为表现为教育经费供给的不均衡;师资分布的不均衡;教学设施的不均衡;教育管理的水平不均衡;生源分布不均衡,这样育了素质教的推行,因此要推动教育的均衡发展。要强化政府对区域内教育资源的宏观调控作用,高起点、高标准的搞好规划,将城乡学校布局调整与创建优质教育的资源结合起来。在加快发展中求均衡,在均衡发展中求公平。政府应该把主要精力发在薄弱校地建设上,应该确保教育均衡投入,努力扩大各级各类优质教育资源覆盖率,促进教育的均衡、优质、创新发展,为素质教育的实施提高良好的资源保障。

[1]翟惠根.职业素质教育论[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6.

[2]国家教育发展中心.2006年中国教育绿皮书[M].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2007.

[3]毕天璋.素质教育中的政府行为[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03,(04).

[4]陈向平.高职院校实施素质教育有效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素质教育论坛,2007,(11).

[5]陈西青.高职院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2).

猜你喜欢
素质教育素质高职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培养
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用好“变”的态度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素质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