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地区军队在职疗养员多元化需求的调查与护理干预措施

2012-01-21 13:44王丽
中国疗养医学 2012年2期
关键词:高原地区疗养院疗养

王丽

(济南军区青岛第一疗养院一区,266071)

我科自2009年起接收来自拉萨地区在职军官疗养。拉萨年最高气温29℃,最低气温-16.5℃,平均气温7.4℃,每年日照3 000 h,故有“日光城”之称,年降雨量500 mm,海拔3 650 m。高原地区海拔高,氧分压低,日照时间长,紫外线强,干燥、寒冷、风沙大,这些环境及气候特点容易对居住者产生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影响[1]。对在职军官从高海拔地区来到海拔零点的海滨城市疗养的调查的目的是总结高原地区军队在职疗养员的疗养护理需求,并提出相应的疗养护理措施,为达到有效的疗养效果提供理论指导。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9-03—2011-03来我科疗养的高原地区疗养员89名,均为军队在职疗养员,其中男83名,女6名;年龄26~54岁,平均(36.3±4.5)岁。

1.2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疗养员进行调查,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一般资料,包括年龄、军龄、文化程度、职级等;第二部分为疗养需求,如高原病防护知识掌握情况、心理应激调适、健康理念与日常习惯,以及对疗养护理人员的要求等内容。问卷采用不记名方法调查,要求被调查者根据自己的认识对各调查项目进行认真填写。共发放问卷89份,收回有效问卷89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2 结果

2.1 疗养员职级跨度大,各职级别对疗养护理需求不同我科接收的高原地区疗养员的成分从士官到团、师职干部,职级跨度较大,各职级别对疗养护理的需求有共性,也有因年龄、级别、履历、民族、文化程度、对健康知识的了解程度的不同而存在个性化。

2.2 疗养员对高原病防护知识和自我保健知识的需求高高原地区空气稀薄气压低,散热快速气温低,大气干燥湿度低,日照充足辐射强,气候恶劣灾害多。这些因素作用于机体的靶器官,表现为功能代谢、形态等产生一系列适应性变化。随着高原地区军队在职疗养员自我保健意识的提高,对职业自我防护、自我保健知识的需求也随之提高。

2.3 疗养员对心理护理的需求高 高原地区军队在职疗养员多为中青年,年龄集中于19~50岁之间,其繁重的战备任务,特殊的工作生活环境,使他们的身体时常处于透支状态。通过发放的89份高原地区人员心理调查表发现,在高原地区缺氧、高寒等恶劣气候条件下,在职官兵担心对自己的身体造成损伤,存在不同程度的神经衰弱、抑郁、失眠、脱发等亚健康状态,存在焦虑和恐惧等心理问题,希望通过疗养由医护人员进行心理疏导的需求高。

2.4 对护士整体素质的要求高 通过高原地区人员多元化需求调查表显示,疗养员对护理人员的仪容仪表、急症处置能力、语言沟通能力和健康教育能力等综合素质要求高。

3 护理干预措施

3.1 提高疗养院护士的综合素质 疗养员多元化需求要求护士不仅要有扎实的基础护理理论和技术,还要有疗养学、康复学、医学心理学、运动医学等有关知识,还应掌握高原地区人员疾病预防、医疗、保健、康复等相关知识。要求她们的思路和视野开阔,加强学科间横向联系与协调,并从中获得借鉴与仿效,树立“一切以疗养员为本”的护理理念,熟练掌握疗养护理工作流程,在护理实践中重视部队疗养员的需求,不断提高自己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能力[2]。通过人文知识的积累和道德内涵的素养修炼,从而帮助疗养院护士树立崇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2 针对高原地区疗养员的保健知识需求做好健康教育不同职级别疗养员对保健知识的掌握和需求不同,要求护理人员在进行健康教育前对疗养员的健康知识水平进行准确评估。师、团职疗养员往往对糖尿病、高血压、颈椎病等,以及日常养生的保健知识需求高;营以下疗养员主要对高原地区作业中防辐射及训练伤的自我防护知识需求高。疗养院护士有针对性地进行个性化的健康教育,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3 针对从高原到平原做好适应性生活指导 疗养员从高原到海拔零点,均会不同程度的出现“醉氧”现象,如轻度嗜睡乏力等现象,所以在入院的3~5 d应保证疗养员充足的睡眠时间,适当减少护理查房次数,运动指导也以舒缓运动为主,饮食宜清淡。

3.4 加强护理人员高原地区保健医学知识的学习 娴熟的护理技术操作必定会加强疗养员的安全感[3]。因此科室不仅注重强化基础护理技能的培训,还要定期进行心肺复苏、海水淹溺、战伤救护等项目的训练与考核。通过讲座、自学、护理查房等形式组织护士学习高原地区医学知识,如高原气候特点,高原地区训练伤的防护,高原肺水肿、高原脑水肿的防治,海洋气候对高原病的治疗作用等。通过掌握以上理论知识,疗养院护士才能在疗养期间针对高原地区人员的工作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以职业病防治为主要目的的健康教育,充分利用疗养因子和护理措施为疗养员进行不适症状的缓解和治疗,预防疾病的发生。

3.5 重视心理护理 注重培养疗养院护士良好的心理评估和观察力,善于从疗养员的眼神、表情、体态中了解疗养员的需求,根据不同地区、职级别、生活习惯、民族的特点,准确收集相关信息,进行评估,为今后开展心理护理积累资料[4]。安排心理保健知识讲座,解决疗养员经常遇到的心理问题;针对不同的心理状态,帮助疗养员克服不良的心理状态。也可以结合景观治疗,由疗养院护士担任随行保健工作,通过游览自然景观、名胜古迹,丰富疗养生活,从而有效缓解疗养员抑郁和紧张情绪。加强护理人员与疗养员之间的沟通,增进彼此之间的交流,善于运用心理学的知识,不断改善疗养员的心理环境,引导他们倾诉自己的苦闷,对他们的精神压力认真倾听并表示理解,解除不良情绪的干扰,从而达到提高疗养员身心健康之目的。

[1]王仙园,田晓丽,李亚洁.现代战创伤护理[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285-294.

[2]秦莉.提高文职护士综合素质 保障空勤科护理服务质量[J].中国疗养医学,2009,18(1):54-55.

[3]赵曦光,杜玉奎.疗养康复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355-356.

[4]敖卓东,刘新玲.针对飞行员疗养护理工作特点开展多元化护理服务[J].中国疗养医学,2007,16(9):537-538.

猜你喜欢
高原地区疗养院疗养
康复护理针对疗养院中老年人的应用及体会
高原地区肺动脉高压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加拿大一疗养院31名老人被饿死
高原地区应用氧调有望实现
自然疗法对离退休干部短期疗养血压控制的效果观察
AV500系列无人直升机在高原地区完成试飞试验
景观疗养护理对疗养员睡眠质量的影响
高原地区与非高原地区胸乳路径腔镜甲状腺手术的对比研究
心理测评部队疗养院不同季节的疗养效果
《福尔摩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