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脑动脉硬化的特征分析

2012-01-21 13:44张刚林
中国疗养医学 2012年2期
关键词:频谱多普勒硬化

张刚林

(空军杭州航空医学鉴定训练中心,310007)

脑动脉硬化是全身动脉硬化的一部分,包括粥样硬化和高血压性大动脉硬化。笔者采用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TCD)技术,对来我院疗养的38名离退休干部的脑动脉硬化检测结果进行了客观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均为2008-03—10来我院疗养的军队离退休干部,共38例,经TCD检测明确诊断为脑动脉硬化。其中男性29例,女性9例;年龄55~84岁,平均69.6岁;其中高血压病患者21例,血压正常者17例。

1.2 检查方法 采用德国EME公司生产的Companion TC2021-Ⅲ型彩色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用脉冲重复频率为2 MHz探头经颞窗检测大脑中动脉(MCA)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深度设置在50~60 mm处。再根据收缩末期、舒张末期峰值血流速度、血流频谱形态、动脉搏动指数及多普勒声频性质等作出评估。

2 结果

2.1 17例血压正常者 频谱形态变化主要表现在峰形的改变,频窗显示相对减小,但仍可分辨出层流的血流特征。可分三种类型:①血管搏动指数(PI)基本正常,血流速度相对减低,频谱形态峰时延长型;共6例,占35%。②血流速度正常,血管搏动指数升高(PI>1.10),峰时正常型;共4例,占24%。③血流速度正常,血管搏动指数升高(PI>1.10),峰时延长型;共7例,占41%。

2.2 21例高血压病患者 TCD检测可以发现有如下血流特征:①收缩峰高尖型,心脏收缩后脑血流最高峰值流速正常,峰时无延长,S1峰清晰,但S2峰时间延长,其后出现血流速度快速下降,舒张期末D峰不明显,PI值升高(>1.10),舒张末流速减低。②收缩峰融合型,收缩期S1和S2融合,并且S2高于S1峰,舒张期D峰消失。血流加速度时间明显延长,舒张末流速减低,PI值升高(>1.10)。

3 讨论

脑血管病是造成人类死亡的三大原因之一,而脑动脉硬化亦是引起缺血性或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因素。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本病的发病率在我国有明显的增加趋势。

脑动脉硬化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压性大动脉硬化。本组病例中,17例血压正常者的脑动脉硬化类型应属于动脉粥样硬化型,它是动脉硬化的血管病中最常见、最重要的一种。其特点是受累动脉的病变从内膜开始,先后有多种病变合并存在,包括局部有脂质和复合糖类积聚、纤维组织增生和钙质沉着,并有动脉中层的逐渐退变,继发性病变尚有斑块内出血、斑块破裂及局部血栓形成[1]。它的发生与动脉内膜的损伤、血脂升高、长期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原因造成的血流动力学异常相关。还应注意的是在脑动脉硬化早期阶段,血管腔无明显狭窄,但由于动脉血管内膜不均匀性增厚,血管弹性减低,可造成血流加速度时间较正常相对延迟,即血流速度达到最高峰所需时间延长[2]。频谱形态变化主要表现在峰形的改变,频窗显示相对减小,但仍可分辨出层流的血流特征。血流速度可基本正常或与同年龄组比较相对减低。

21例高血压病患者的脑动脉硬化则属于高血压性脑动脉硬化。长期高血压病导致小动脉持续性收缩,造成小动脉内皮下平滑肌纤维发生玻璃样变性,或小动脉内皮下出现纤维样变性,致使动脉内膜增厚,形成硬化。由于长期高血压的结果,导致小动脉硬化,内膜增厚,血管狭窄,平滑肌变性,血管弹性明显减低,脑血管阻力的广泛增加,故导致血流加速度时间减慢或基本正常,舒张末流速明显减低。所以本组病例中TCD检测出相关的血流改变,就主要表现为高阻力型脑血流频谱特征。

由此可见,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压性大动脉硬化的发病原因不甚相同,动脉硬化的病理及产生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各有不同,因而TCD检测到的多普勒血流频谱及相关参数也各有不同。

[1]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63.

[2]华扬.实用颈动脉与颅脑血管超声诊断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56.

猜你喜欢
频谱多普勒硬化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多普勒US及DCE-MRI对乳腺癌NAC后残留肿瘤的诊断价值
多路径效应对GPS多普勒测速的影响
一种用于深空探测的Chirp变换频谱分析仪设计与实现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21例
LN17模具钢预硬化热处理正交试验
Apelin-13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磨削硬化残余应力分析与预测
动态频谱共享简述
遥感卫星动力学频谱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