疗养院成立静脉输液小组的做法及体会

2012-01-21 13:44祁燕
中国疗养医学 2012年2期
关键词:疗养院输液科室

祁燕

(济南军区青岛第一疗养院第二疗养区,266071)

疗养院成立静脉输液小组的做法及体会

祁燕

(济南军区青岛第一疗养院第二疗养区,266071)

目的 应用专业理论和技能方面的新知识、新理念、新技术指导和培养静脉输液专科护士,使护理队伍中涌现出一批专业知识强、技术过硬的人才。方法 组建静脉输液小组(IVT),制定了小组成员的工作任务及职责,对小组成员进行了系统培训,并通过小组成员对所在科室护士进行培训。结果 提高了IVT成员及全院临床护士的整体静脉输液水平,及时解决了静脉输液护理中发生的疑难问题和异常情况。结论 IVT有利于提高静脉输液护理质量,有利于护理管理者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疗养院;静脉输液小组;做法;体会

静脉输液治疗是临床护理最常见、使用频率最高的一项无菌技术,护士静脉穿刺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患者接受静脉穿刺输液时的感受[1]。为促进疗养院静脉输液操作更加标准化与规范化,我院于2010年4月成立了院静脉输液小组(IVT)。这个小组的成立,标志着我院静脉输液技术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这对提高护理质量,减轻病人痛苦是一个新的起点。现将主要做法与体会报告如下。

1 IVT的成立

1.1 IVT成立的原因 随着护理学科不断细化,专业研究领域不断拓展,静脉输液这项一直被认为是简单操作的护理技术也正在向专业化、专科化方向发展。美国于20世纪70年代建立了静脉输液护理相关团队和学术组织,至今已形成了静脉输液治疗的临床理论、实践标准和护理管理等标准化、规范化、专业化体系[2]。专业的静疗护士在为患者提供高质量护理的同时,也为输液治疗提供了最经济的方法。我院为了减轻疗养员的痛苦,提高静脉输液水平,应用专业理论和技能方面的新知识、新理念、新技术去指导和培养静脉输液专科护士,使护理队伍中涌现出一批专业知识强、技术过硬的人才,于2010年4月成立了IVT。

1.2 IVT小组成员的资格 IVT小组成员分别来自各个护理单元。要求护师以上职称,临床技术水平高,有一定的外语水平,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强,有奉献精神,是科室的技术骨干。

1.3 IVT的工作职责及目标 熟练掌握静脉输液(静脉留置针)技术和理论,熟悉静脉输液相关知识和新理论;负责培训全院护士学习静脉输液技术和理论,在全院推广静脉输液新技术;任何科室和个人遇到静脉输液方面的理论和操作技术问题,小组成员有责任和义务解答,并彻底解决问题;小组成员须按时参加小组活动,随叫随到,保质保量完成分派的任务。

2 IVT的实践活动

2.1 活动宗旨 规范静脉输液操作技术,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减轻病人的痛苦,减少静脉输液的并发症,保护医护人员的职业安全,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2.2 成立活动小组 由科室护士长担任组长,护理部助理员担任副组长,各科室选派的技术骨干为IVT成员。IVT成员围绕“学习前沿知识、练就过硬技术”,认真制定了学习方案、培训目标,主要采取“集中讲授、小组讨论、会后总结、临床实践”等方式。

2.3 进行静脉输液规范化培训 静脉输液团队成立后,我们制定了“每月一课题”的培训制度,精心整理培训资料,并制成多媒体课件,每月20日左右安排2个学时的时间对静脉输液相关理论知识进行系统培训,重点是从专业理论、操作技巧、新知识等方面进行连续不断的培训,举行多种形式的新理念、新技术的普及教育活动。培训中要求小组成员全员参与,对于因工作需要未能参加集体培训的成员安排专人进行补课,确保培训效果。在培训过程中,小组成员能够克服下夜班、休息及身体不适等困难积极参加培训,营造起了练就过硬技术的良好氛围。

3 体会

IVT成员均为来自各科的业务骨干,充分发挥了护士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使护士岗位练兵、岗位成才,实现自我价值,在全院营造了“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

学术活动的开展,为小组成员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机会,使他们对静脉输液相关理论知识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了解了国内外最新的学术动态;全面掌握了血管的选择、穿刺技巧、静脉炎的防治等方面的最新观点、最新技术。

IVT成员经过理论培训,充分认识到静脉输液是一种有创性介入治疗,操作中任何环节的疏忽都有可能导致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甚至引起护理纠纷。经过技术培训,小组成员全面掌握了老年人及小儿静脉穿刺的技巧。同时,小组成员能够将培训内容及时传授给科室其他护理人员,达到了知识共享、共同提高、共同进步的目的。

总之,疗养院静疗护理如何逐步走向专业化;如何合理、有效利用人力资源;如何改善目前静脉治疗护理技术装备的落后状态;如何加强静脉治疗这一有创性介入技术的风险管理;如何加快我国疗养院静疗护理专业化的进程,尽快与国际静疗护理专业发展水平接轨,是我们今后需要继续努力的方向。

[1]刘义兰,王桂兰,任小英,等.优质护理的指征:住院病人观点的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9):641-643.

[2]陈婉珍,薛金增,李忠丽,等.住院患儿人性化护理问题分析及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6):450-452.

1005-619X(2012)02-0188-01

2011-09-09)

猜你喜欢
疗养院输液科室
消毒供应中心与临床科室建立有效沟通的实践与探讨
康复护理针对疗养院中老年人的应用及体会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加拿大一疗养院31名老人被饿死
爱紧张的猫大夫
新医改形势下的科室文化建设
输液时短细管中为什么没有药液流出
颈枕输液袋
注射用曲札芪苷与常用输液配伍稳定性研究
《福尔摩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