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滁州依靠科技创新打造百亿粮仓

2012-01-22 20:38安徽省滁州市科技局王世福
中国农村科技 2012年7期
关键词:天长市滁州市科技局

■安徽省滁州市科技局 王世福

近年来,安徽省滁州市科技局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能力的若干意见》及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意见》精神,积极主动地和滁州市农委、滁州市财政局等部门合作,研究贯彻落实措施,确保全市进入“全省农业科技第一方阵”。

坚持科技引领,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

一是科技政策引导。滁州市科技局会同市农委、市发改委、市财政局联合发布《滁州市农业科技型企业认定办法》,将培育和认定一批农业科技型龙头企业,加快全市农业科技创新步伐,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推进现代农业科技进步。

二是搭建科技平台。严格按照“五个一”标准,加强农业科技专家大院建设。滁州市现有省级农业科技专家大院8家、市级农业科技专家大院28家。其中,南谯区“滁菊科技示范专家大院”、天长市“稻麦高产攻关科技专家大院”、全椒县“乳业科技专家大院”、“定远猪标准化生产科技专家大院”和来安县小李庄“生态农业科技专家大院”等省级专家大院,业绩突出,有效地带动了一批特色产业发展和技术改造升级,提高了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总体效益。今年,滁州市拟新建3~4个“农业科技专家大院”,搭建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平台,发挥专家大院的技术带动和典型示范作用,为推进滁州粮食增产、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本土化经验。

三是进行产学研合作。积极协调中国农科院、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安徽科技学院和滁州学院等院校,与滁州市、县农业科技型龙头企业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12个:重点围绕“定远猪”等良种优质化、滁菊等特色农产品深加工、“滁州鲫鱼”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及施集茶场“西涧春雪”名茶高产高效栽培、加工等方面进行产学研合作。组织申报并实施一批重大农业科技攻关项目,突破一批关键性技术,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科技成果,提高全市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发挥科技示范,推进科技创新重点工作

第一,开展“科技特派员基层创业行动试点县”工作。认真抓好全椒县、凤阳县、定远县和天长市等4个省级“科技特派员基层创业行动试点县”,带动辐射其他县(市、区),发挥科技特派员作用,帮助企业进行科研开发,为企业发展和县域经济建设作贡献。

第二,开展“农村信息化科技示范工程”试点县工作。定远县是省里重点扶持的第一批5个“农村信息化科技示范工程”试点县之一;市科技局还组织天长市申报了全省第二批“农村信息化科技示范工程”试点县。每个试点县重点抓好10个行政村为“农村信息化科技示范工程”样板村,将辐射带动周边乡村,提高全市农业科技信息化水平。

第三,开展“农业特色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创建工作。新年伊始,由市科技局组织协调定远县康华养殖有限公司和安徽农业大学牵头成立的“安徽省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组织协调明光市永言水产集团和安徽农业大学牵头成立的“安徽省名特水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这2个战略联盟已被省科技厅审核,经省8个部门批准开展试点工作。全市将通过这2个战略联盟带动其它特色产业,开展技术和产品研发、技术创新和技术示范、推广等工作,争取再创建1~2个农业特色产业战略联盟。

依靠科技兴农,建设科技创新富民工程

一是实施好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十一五”期间,滁州市成功申报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项目,获资金450万元。全市累计建设“三区一田”面积3796.253万亩,其中高产攻关田2552亩,核心区32.253万亩,示范区132.1万亩,辐射区1079.9万亩;累计增产粮食72.817719万吨,增收12.39259亿元。高产攻关田水稻最高亩产805.1公斤、平均亩产754.1公斤。累计开展各项试验103项,展示22项;获省、市级科技成果奖励7项;其中2项成果获省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扶持,即全椒县《江淮东部地区粳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项目20万元、天长市《江淮地区机插杂交籼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30万元;制定4项技术规程;发表论文68篇;出版《天长市粮食丰产科技工程论文集》一部;市科技局编辑《滁州市粮丰简报》11期56篇。

2010年,滁州市科技局组织天长市、全椒县成功申报并实施“十二五”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项目。天长市高标准、高质量建立“三区一田”。每年建设水稻核心试验区0.2万亩,示范区10万亩,辐射区50万亩,超高产攻关田100亩;建设小麦核心试验区0.1万亩,示范区10万亩,辐射区40万亩,超高产攻关田100亩。全椒县实施“江淮地区(全椒)水稻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项目,每年建设超高产攻关田100亩;核心试验区0.1万亩;示范区5万亩,辐射区50万亩。认真实施好“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项目,为全市农业生产进行示范引路,将会对建设“百亿粮仓”工程起到重要引领作用。

二是实施好国家和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近年来,滁州市科技局组织县(市、区)成功申报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9个及省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共14项,获扶持资金600万元。一大批农业科技成果项目正在各类企业进行转化推广,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三是发挥好“国家科技富民强县”项目效益。滁州市科技局帮助县(市、区)先后成功申报科技部3个“国家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重大项目和省级项目,资金891万元。即由明光市政府承担、永言水产集团负责实施的“河蟹生态养殖产业化关键技术集成、示范与推广”、南谯区政府承担、滁菊研究所等企业负责实施的“滁菊产业化关键技术集成、示范与推广”和全椒县政府承担、达诺乳业集团具体实施的“奶业升级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天长市蓝德集团实施的省级项目。

注重农技推广,确保科技创新卓有成效

一是加强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科技部门的人才队伍主要是一批活跃在基层企业的科技特派员。滁州市现有省级科技特派员11人,市级科技特派员59人,县级100多人。科技特派员主要来自高校、科研院所及农技推广部门。科技特派员深入农村、企业生产第一线,大力宣传农业科技,及时发现和解决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促进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大幅度地提高了农业科技服务“三农”的能力。

二是开展科技创新建功立业活动。滁州市充分发挥全椒县、凤阳县、定远县和天长市省级“科技特派员基层创业行动试点县”的示范作用,带动来安、明光、南谯区和琅琊区,广泛开展科技特派员基层创业行动。截至2010年年底,共下派科技特派员174人,其中政府机关下派18人,事业单位下派86人,企业下派13人,大学生村官37人,乡土技术人才20人。各级政府机关鼓励科技特派员带技术、带项目、带资金到基层创业。

三是组织专家推广农业创新技术。滁州市科技局连续10年组织农业科技专家编写《滁州市农业科技推广要点——星火计划系列丛书》,由滁州市分管书记、副市长写“前言”,计4万多册,科技项目明白纸100万张,免费发送到行政村和种植、养殖大户农民手中。每年组织农业科技专家集中“送科技下乡”3~4次。2011年市科技局组织专家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参加活动的科技人员600余人次,举办科技培训班68场次,培训农民9000余人次,解答科技知识疑难问题1800多个,发放科技图书4000余册。全市“送科技下乡”活动多次受到省科技厅等部门的好评。安徽省“送科技下乡”活动四次启动仪式,先后在南谯区施集乡、定远县张桥镇、凤阳县小岗村和全椒县百子乡举行。

四是加大农业科技创新经费投入。滁州市科技局通过科技立项进行项目经费扶持。近3年市级重点科技立项116个,投入经费180.5万元。科技项目引导经费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各项目承担单位以科技项目资助为动力,自筹资金围绕项目课题开展研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3年来,全市争取省级以上科技项目50个,获资金1829万元。重点实施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和“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等项目。由于农业科技成绩突出,在2011年“滁州市第六次科技进步奖”评比中,全市共设科技奖项36项,其中农村与社会发展项目占19项;设一等奖2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10项。在2010年“安徽省科学技术奖”的评审中,滁州市农业科技获得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2011年获得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3项。

特别是在组织县(市、区)参加“2011年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工作”中,滁州市8个县(市、区)全部通过“全国科技进步考核”,获得“满堂红”的好成绩,取得了历史性突破;滁州市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这在滁州科技史上尚属首次;天长市、来安县、全椒县也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县”;市委书记韩先聪、市长江山等13名同志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个人”。

猜你喜欢
天长市滁州市科技局
Observation on efficacy of thumbtack needle combined with pediatric Tuina for constipation in children caused by liver depression and Qi stagnation
安徽省滁州市琅琊山铜矿床成矿模式研究
安徽省书画教师优秀作品选登
习作点评
浅谈档案工作中的保密问题
Mother's hands
习作点评
浅谈当前城市社区自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更正启事
从天长市人民群众看军队改革所作出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