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辅以心理诱导治疗郁证48例

2012-01-23 15:13吴桂林
中国医药科学 2012年6期
关键词:郁证人民卫生出版社针刺

吴桂林

河北省平泉县医院理疗科,河北平泉 067500

针刺辅以心理诱导治疗郁证48例

吴桂林

河北省平泉县医院理疗科,河北平泉 067500

目的探讨针刺辅以心理诱导治疗郁证可否收到理想效果。 方法 随机选取48例门诊诊断为郁证的患者,以标准针刺穴位与手法治疗同时结合心理诱导,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分析。 结果 治愈率62.5%,显效率31.2%。 结论 针刺辅以心理诱导治疗中医郁证疗效显著,在临床中合理应用可收到良好效果。

郁证;针刺治疗;心理治疗

郁证是由情志忧郁、气滞不畅所引起的一类病症。郁证在中医内科中辩证分型较多,但针灸临床中以“梅核气”和“脏燥”证为主。笔者2002~2006年采用针刺结合心理诱导治疗本病48例,疗效满意,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8例均为2002年以来在笔者所在医院门诊诊断治疗的患者,男5例,女43例;年龄17~61岁;病程最短1天,最长1个半月。

1.2 治疗方法

1.2.1 针刺主穴 人中、内关(双)、三阴交(双)。

1.2.2 针刺方法 人中:向鼻中隔方向斜刺,0.2~0.3寸,雀啄法,刺激至眼球湿润或泪为度。内关:直刺,1.0~1.5寸,采用捻转提插泻法。三阴交:针体与皮肤呈45°,1.0~1.5寸,提插补法。每日针刺1次,5次为1疗程。

1.2.3 心理治疗 (1)舒七情:善治斯疾者,惟在调和脾胃。使心无凝滞,或心欢欣,或逢喜事,或天气喧和,居温和之处,或食滋味,或眼前见欲爱事,则慧然如无病矣。盖胃中元气得舒伸故也[1]。(2)七情更相治病法则:故悲可以治怒,以恻苦楚之言感之;喜可以治悲,以谑浪亵狎之言娱之;恐可以治喜,以恐惧死亡之言怖之;怒可以治思,以侮辱欺罔之言触之;思可以治恐,以虑彼志此之言夺之。凡此五者必诡诈怪,无所不至,然后可以动人耳目,易人视听[2]。临床治疗中从接诊,展开治疗,到后期康复,依据患者体质、发病症状和发病次数,逐层次展开心理诱导[3]。(3)针对患者治疗过程中具体情况,可使用呼吸训练和松弛训练以及咽部导引法进行自我锻炼[4-5]。

1.3 疗效评价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体征全部消失者;显效:主要症状基本消失,但仍感觉身体疲惫虚弱,反应迟缓者;无效:各种症状均无改变,须转科治疗者。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本组48例,经2个疗程的治疗,治愈30例,占62.5%;显效15例,占31.2%;无效3例,占6.3%。

2.2 典型病例

患者李某,女性,37岁,农民。患者行动迟缓,表情淡漠,由家属陪伴来诊。家属代诉,前一日其父醉酒误坠火炉身亡,目睹其惨状后惊吓而失语。临床体格检查诸病理反射未引出,肌力正常。CT检查:颅内未见异常。五官科检查:未见占位及其它器质性改变。舌红苔薄,脉细缓。初诊为郁证(癔病性失语)。处方:主穴:内关、三阴交、心俞、人中。配穴:上廉泉、照海、太冲。进针后于廉泉、内关两穴行泻法后患者开始躁动,继而悲泣不休,时而口中念念有词。针后嘱其家属给患者饮温开水,令其静卧,避免刺激。次日来诊,患者仍啼哭不止,并拒绝接受治疗,自称是“常仙”附体,谵语妄言,语调异常,躁动不安。调整处方:人中、内关、三阴交、太溪。三诊时,情绪已趋于平稳,能同意接受治疗,但仍反应迟缓,面色苍白少华,神情疲倦。脉细数。处方:内关、中脘、三阴交、照海;灸心俞、足三里。又延续治疗两日后,患者除自觉疲乏无力外,已无不适。嘱其回家后适当调养,避免刺激。在本病治疗过程中,暗示与诱导同时使用为治疗增加了很大效果。

3 讨论

郁证的发生是因郁怒、思虑、悲哀、忧愁七情所伤,导致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心神失常,脏腑阴阳气血失调而成。本病初起因气滞而加痰湿、食积、热郁者,则多为实证;郁证日久,心情抑郁饮食减少,气血生化之源不足,可致脾气虚弱或肾阴亏耗等病理表现。脾气虚则不能为胃行其津液,肾阴虚则不能上济心火,虚火妄动以致心神不宁,而成悲怒无常之态。故在本病治疗过程中,据患者不同情况配合太冲、丰隆、心俞、中脘、照海等穴,则效果更加理想。现代医学认为精神受刺激如过度惊恐、过度悲愁、过度愤懑,减弱神经系统抵抗力的如过度用脑、贫血、外伤、慢性中毒等都可诱发本病。临床中妇女患病比例高于男性。此病症候很复杂,可发生感觉障碍,嗅觉障碍,运动障碍或神经、分泌、营养等障碍。但临床理化检查常无病理性改变。针灸治疗本病简便易行且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李东垣.脾胃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52.

[2]张子和.子和医集·儒门事亲[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05.

[3]田代信维.森田疗法入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7-44.

[4]杨权,张献共.焦虑障碍的诊断和治疗[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324.

[5]曹庭栋.老老恒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4.

R246.1

B

2095-0616(2012)06-73-01

2012-02-26)

猜你喜欢
郁证人民卫生出版社针刺
清明的雨
单纯针刺与针刺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的治疗对比
适时调整郁证诊疗思路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中医郁证病名解析❋
从“诸气膹郁,皆属于肺”探讨郁证从肺论治
针刺拉伸加TDP照射法治疗落枕的疗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