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考江苏物理试卷评析

2012-01-23 07:04陈俊
物理通报 2012年12期
关键词:考点考查电路

陈俊

(南京市第九中学 江苏 南京 210018)

2012年高考江苏物理试题推陈出新,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从整体上看,给人的印象是“整体平稳、稳中求新、推陈出新、能力要求高、区分度好”.试题更加重视对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对江苏省高中物理的教学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文中主要针对2012年高考江苏物理试卷的特点和规律,发表一些个人的看法,仅抒己见,作抛砖引玉之用.

1 试卷的整体结构和印象

2012年高考江苏物理试卷在题数、题型和分值的结构与分布上,与2011年没有变化,全卷共有15题,题型依然分为单选题、多选题、实验题、选做题和计算题,考试时间为100 min,总分为120分.

从考查的内容上看,力学和电磁学依然是考查的重点,力学部分共有43分,占36%,电磁学部分共有55分,占44%,两者共占全卷的80%,选修部分共22分,占20%.所涉及的知识点涵盖了从必修1、必修2到选修3-1,3-2,3-3,3-4和3-5,知识的覆盖面广.在《考试说明》中列出的Ⅱ级考点,除了几个实验以外,几乎都有所涉及,突出了主干知识,综合性强,区分度高,既考查了学生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又考查了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又关注到科技的发展,体现了时代特性.

2 各个题型的评析

(1)选择题

选择题的知识点既注意到试题的延续性,又兼顾到《考试说明》中一些新的变化和知识的创新.依然可以看到一些高频考点和重要知识点的“身影”,如天体运动、牛顿运动定律等等;同时,又出现了一些新的“面孔”,如功率问题、双绕线问题等等.

单选题的第1题考查点电荷电场强度的表达式.第2题考查了电容器电容的影响因素,对于影响电容器电容的因素,江苏在以往的高考中基本上没有涉及到.第3题考查了物体功率的变化情况,这个知识点的出现与《2012年江苏省考试说明》中知识点的变化密切相关,在《2012年江苏省考试说明》将“功率”的能力要求由Ⅰ级变为Ⅱ级,在考题中也相应地体现了这种变化.

【例1】 (2012年高考江苏物理卷第3题)如图1所示,细线的一端固定于O点,另一端系一小球. 在水平拉力作用下,小球以恒定速率在竖直平面内由A点运动到B点. 在此过程中拉力的瞬时功率变化情况是

图1

A.逐渐增大

B.逐渐减小

C.先增大,后减小

D.先减小,后增大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物体的平衡和功率的知识,特别对功率问题要彻底掌握、理解.

图2

mgsinθ=Fcosθ

F=mgtanθ

功率

P=Fvcosθ=mgtanθvcosθ=mgvsinθ

所以,随着θ角的不断增大,拉力的瞬时功率也将逐渐增大,选项A正确.

第4题考查图像问题,要求学生根据空气阻力的大小与速度成正比进行分析.这种问题在平时的练习中也会经常涉及到,对学生而言难度不大,当然也要求学生在平时的练习中注意真正理解解题方法.第5题是常见的考点即牛顿运动定律的运用,牛顿运动定律作为力学中重要的知识点,每年考试中都会涉及到,应该作为高三复习的重要内容进行巩固和提高.木块不滑动而力F又是最大值的条件是:夹子与木块之间的摩擦力达到最大值,同时两者的加速度相同,注意夹子与木块之间的摩擦力有两个,由以上分析就能很容易得出正确答案.

在多项选择题部分,2012年江苏高考题的难度有所上升,试题与生产、生活和科技紧密联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重视物理知识的实际应用,立意新颖.第6题是考查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知识点,难度不大,只要学生能静下心来好好分析,应该能很快选出正确答案.

第7题研究“家庭电路保护装置”工作原理,涉及到双绕线的问题讨论,如果学生对变压器的工作原理不理解,对电路的结构不清楚,这个题目还是比较难分析出来的.

【例2】(2012年全国高考江苏卷第7题) 某同学设计的家庭电路保护装置如图3所示,铁芯左侧线圈L1由火线和零线并行绕成.当右侧线圈L2中产生电流时,电流经放大器放大后,使电磁铁吸起铁质开关S,从而切断家庭电路.仅考虑L1在铁芯中产生的磁场,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图3

A.家庭电路正常工作时,L2中的磁通量为零

B.家庭电路中使用的电器增多时,L2中的磁通量不变

C.家庭电路发生短路时,开关S将被电磁铁吸起

D.地面上的人接触火线发生触电时,开关S将被电磁铁吸起

图4

解析:如图4所示,当线圈L1中的两根导线中通有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电流时,两根导线在铁芯左臂中产生的磁场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铁芯左臂中的合磁场为零,则L1中的磁通量为零,选项A正确.家庭电路中使用的电器增多时,使得线路中的电流发生变化,但是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L2中的磁通量将不会发生变化,选项B正确.家庭电路发生短路时,电路中电流变大,但是零、火线中的电流还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L1中的磁通量依然为零,选项C错误.当地面上的人接触火线发生触电时,火线中有部分电流通过人体,使得火线中的电流发生变化,从而使得火线与零线中的电流大小不再相等,L1中的磁通量不在为零,在线圈L2中就将激发出感应电流,使得电磁铁产生磁性,吸起铁质开关S,从而切断家庭电路,因此,选项D正确.

第8题研究“嫦娥二号”环绕“日地拉格朗日点”运行,抓住关键词语“在几乎不消耗燃料的情况下与地球同步绕太阳做圆周运动”,说明两者具有相同的角速度(或周期T),根据公式v=rω及a=rω2即可得到正确选项.

第9题考查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问题,在分析这个题目时,一定要看清题意,不能被定性思维所干扰.

【例3】( 2012年全国高考江苏卷第9题)如图5所示,MN是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的边界.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粒子在纸面内从O点射入磁场.若粒子速度为v0,最远能落在边界上的A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若粒子落在A点的左侧,其速度一定小于v0

B.若粒子落在A点的右侧,其速度一定大于v0

图5

解析:如图6(a)所示,粒子以相同的速率v0,从不同方向进入磁场中,只有当速度方向与MN垂直时,粒子落在边界上的距离最远,所以,很容易就能判断出选项A错误,选项B是正确的.由图6(b)可知,若要粒子落在A点左右两侧d的范围内,最小的速度对应的运动情况是,粒子以垂直边界的速度射入磁场中,最终打在边界上的B点,设OB间的距离为x,则有

图6

由上几个公式可得

选项C正确.同理,如果粒子的速度垂直边界,最终打在边界上的C点对应的速度

结合图6(a)的情况就能判断出选项D是错误的.

(2)实验题

实验题的考查打破常规,更加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考查,两个实验都很好地考查了考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如果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只是对知识死记硬背,而不是真正理解,那么,解答起来就会比较困难.第10题电学实验不是通常的以《考试说明》中列出的3个电学基本实验为基础来进行考查,而是考查了多用电表的使用和探究黑盒子问题,这是很多人没有料想到的,虽然难度不大,但是因为在《考试说明》中这部分知识没有在考点中提到,所以,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让人有点措手不及.仔细研究《考试说明》就会发现,在实验的考查部分有“会正确使用的仪器主要有:刻度尺……多用电表等”,在人教社2010年4月第3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1》第69页第4题就是一道利用多用电表探测黑箱的习题,所以,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知识的积累,不要留有知识的死角,研究《考试说明》时要认真、细致.第11题很好地考查了考生是否能灵活地运用所学过的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去研究出现的新问题,建立物理情境,解决问题.同时,实验的问题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要考生提出两个解决问题的办法,很好地考查了考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3)选做题

选做题与往年相比,还是出现了一定的变化.一些基本的考查点依然在试题有所体现.

1)选修3-3部分.气体的图像问题、热力学第一定律依然是考查的热点,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考点,如气体压强的微观解释、分子速率分布图、等压变化的情况下气体做功的计算方法.特别是最后一个问题不是分子微观量的计算问题,而是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计算,其中要求学生能掌握等压变化的情况下气体做功的计算方法.如果学生在平时的练习中没有注意总结、积累,解决这个问题就会有点无从下手.

2)选修3-4部分.光的偏振问题也具有新颖性,如果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对偏振现象不是真正理解,那么,解答起来就会比较困难.光学部分要求考生直接利用所带考试用具测出有关物理量,进行数据处理,得到所测玻璃砖折射率.这种考查方式确实在以往的试题中很少出现,因为直接利用考试用具测出有关物理量对考试用具的要求比较高,考生的文具不尽相同,在测量过程中带来的误差就会比较大,除非统一文具,所以,这种考查方法值得商榷.另外在选修3-3和选修3-5部分均没有出现实验的考查,从平衡的角度来看,选修3-4也最好不要出现实验题.

3)选修3-5部分.考查了玻尔原子模型中的能级跃迁,原子核反应方程和光电效应,难度很小,只要平时多练习,多积累,还是比较容易得分的.

(4)计算题

2012年高考江苏物理试卷中的计算题还是延续了前几年的三题模式,一力两电.涉及到的知识点有电磁感应中的感应电动势、安培力的计算、交变电流的有效值、牛顿运动定律、动能定理、带电粒子在场中的运动的问题,都是中学阶段一些重要的知识点.三道题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比较高,学生如果没有较好的建模能力、空间想像能力,解答起来可能有点手足无措,感觉会无从下手.

第13题是一道电磁感应与交变电流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要能理解题中所给磁场的特点.题目所给的是一个均匀辐向分布的磁场,其特点是“两条边所经过处的磁感应强度大小均为B,方向始终与两边的运动方向垂直”,这一点在题目中已经作了交代,如果这个模型建立起来,这道题的解答就没有任何问题了.

第14题研究的“缓冲装置”考查的是牛顿运动定律和能量的问题,要求学生要能够建立运动情境,清楚每次小车撞击弹簧直到轻杆移动的过程中,小车对弹簧所做的功是相等的.第(1)问是一个简单的平衡问题,学生一般都能得分;第(2)、(3)问相对比较难拿分,特别是第(3)问还涉及到分类讨论,能力要求较高,所以,第14题的区分度较大.

第15题考查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问题,第(1)问考查粒子在加速电场中的运动,难度小,考生基本上都能得分;第(2)问考查粒子在偏转电场中的运动问题,难度也不高,运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就能较轻松地得出结果,难度不大,如果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拿分也不难;第(3)问对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有较高的要求,难度较大,区分度高.

3 试卷的整体印象和对高三教学的启示

2012年高考江苏物理试卷“变中求稳”,“稳中出新”.试题所涉物理过程和模型,大多为考生所熟悉,但在考查角度、呈现方式上均有突破和创新.试题力求落实新课程思想和理念,为推行江苏的素质教育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高考物理还是把对学生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考查放在重要的位置,所以,在高三总复习中要强化双基,重视主干知识,注意对知识的消化,不要遗留知识的死角,对教材上课后习题也要做到题题过关.另外,要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要有意识地去关注和强化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科技中的实际应用,提高学生理解推理能力、融会贯通的能力、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

在高三复习阶段,一定要认真研究《考试说明》,因为每一年的高考出题的依据就是这一年的高考《考试说明》.必须要明确其中考点的变化,特别是新增的考点,能力要求变化的考点和考点说明变化的考点.按照《考试说明》中的考点,有针对性地制定复习计划,力争做到对所出现的知识点逐个过关,落实到位.对重点知识和核心知识做到认真解读,加工处理,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将能力提高到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水平,以适应高考的要求.同时,帮助学生把好审题关、答题关,做到科学、规范地解答习惯.

猜你喜欢
考点考查电路
考点展示
电路的保护
考点展台
不等式(组)考点大扫描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解读电路
巧用立创EDA软件和Altium Designer软件设计电路
基于MATLAB模拟混沌电路
统计常见考点追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