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养阴疏肝法结合微创闭式修补术治疗重度直肠前突20例临床观察

2012-01-23 13:38杜西伟卜宝鹏李静君王喜梅高绍芳
河北中医 2012年6期
关键词:闭式修补术肛门

杜西伟 卜宝鹏 李静君 麻 倩 王喜梅 高绍芳

(河北医科大学西山校区办公室,河北 石家庄 050020)

直肠前突是直肠前壁在排便时向阴道方向突出,或直肠膨出症,为出口阻塞综合征之一。对于直肠前突的治疗,无症状或症状较轻的患者,建议先保守治疗。若经3个月以上的正规非手术治疗无效,且符合手术指征,方可考虑手术治疗。但从目前临床研究上看,手术虽是治疗直肠前突最有效的方法,但远期疗效较差,复发率较高。2010-03—2011-10,我们采用微创闭式修补术,并利用中医药补中益气、增液行舟、疏肝解郁法,口服益气养阴疏肝中药治疗重度直肠前突20例,并与经阴道切开修补法、单纯微创闭式修补术分别治疗2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1.1.1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依据《中西医结合肛肠病治疗学》[1]确诊,并根据排粪造影时直肠前突的深度将其分为3度:6~15 mm为轻度,16~30 mm为中度,>30 mm为重度[1]。中医诊断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并结合临床,辨证为气虚下陷证,主症:排便困难,排便不尽感;次症:心悸气短,肛门或会阴坠胀,食欲不振,肛门梗阻感;舌脉:舌质淡,舌苔薄白,脉细。以上主症必备,同时具备次症中任意3项,结合舌脉表现即辨证成立。

1.1.2 纳入标准 符合西医诊断标准,有典型的临床表现;排粪造影有典型的X线表现,且前突深度>30 mm;经过3个月正规非手术治疗症状无好转,疗效不明显;中医辨证属于气虚下陷证;年龄在30~65岁之间的女性。

1.1.3 排除标准 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过敏体质;1年内已接受过手术治疗者;有会阴下降,耻骨直肠肌痉挛,结肠慢传输、成人先天性巨结肠及慢性假性结肠梗阻等导致的排便困难、肛门梗阻感及肛门会阴坠胀;合并肝、肾及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合并梅毒、尖锐湿疣及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等性病和传染病者。

1.1.4 剔除标准 研究期间失访、退出、自然脱落者或发生不良事件者;资料不全影响疗效或安全性判断者;同时参加其他临床试验者。

1.2 一般资料 全部60例均为河北省中医院肛肠科住院患者,均为女性,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20例,年龄37~62岁,平均(48.90±6.95)岁;病程 3~14年,平均(6.50±2.97)年;直肠前突深度 31 ~41 mm,平均(33.85±2.48)mm。对照 1组 20例,年龄38~62岁,平均(50.25±7.64)岁;病程 3 ~13 年,平均(7.00±2.60)年;直肠前突深度 31 ~42 mm,平均(35.05±2.98)mm。对照2组20例,年龄38~61岁,平均(50.50±6.82)岁;病程3~12年,平均(6.25±2.31)年;直肠前突深度31~40 mm,平均(34.30±2.36)mm。3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1.3.1 术前准备 3组均行术前行常规检查,排除手术禁忌证;术前备皮,清洁灌肠,对照1组冲洗阴道;术前30 min予以阿托品0.5 mg、注射用苯巴比妥钠1.0 g肌肉注射;术前向患者及家属交代手术风险和并发症,取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并签属手术同意书。3组均取截石位,麻醉方法为蛛网膜下腔麻醉。

1.3.2 手术方法

1.3.2.1 对照1组 采用经阴道切开修补术。常规术野消毒,铺无菌巾,0.1%新洁尔灭消毒阴道。用阴道拉钩将阴道向两侧牵拉。左手示指插入肛门指示薄弱区并托住直肠前壁,用尖刀纵行切开阴道后壁黏膜,切口上下均超出膨出范围0.5 cm。钝性分离切口两端黏膜,至完全暴露前突囊袋。彻底止血后,以手指插入肛门引导,可吸收线横行折叠缝合肌层。修剪多余的阴道黏膜并切除,间断纵行缝合切开处的黏膜。

1.3.2.2 对照2组及治疗组 采用微创闭式修补术。常规术野消毒,铺无菌巾,0.1%碘伏消毒肛管肠腔和阴道。喇叭状肛门镜下暴露直肠黏膜,显示直肠前壁薄弱区,用直钳提起直肠前壁薄弱区,在左手示指引导下,用弯钳钳夹直肠黏膜。结扎前左手示指伸入阴道内,以活动不受限为宜。行“8”字缝合结扎,缝合黏膜层、黏膜下层及部分肌层。自齿线上10 cm向下间断缝扎,至齿线上2 cm,缝扎4~5针,每针相互连接,针距约0.5 cm,与直肠纵轴平行。缝合时缝针勿穿透阴道黏膜,若同时伴有直肠黏膜松弛者,可在缝扎前先行消痔灵点状注射。若合并混合痔、肛裂等,一并处理。

1.3.3 术后处理 3组术后均平卧6 h,6 h内禁食水,给予足量抗生素、营养药物及止血药物静脉滴注,对并发症进行对症处理。对照1组第2 d进普食,术后保留导尿2~4 d,阴道内每日油纱条换药,术后10 d拆线,2个月内禁止盆浴和性生活。对照2组及治疗组禁食3 d后给予普食,每日便后中药坐浴(药物组成:花椒15 g,大青盐15 g,黄柏15 g,艾叶 15 g。水煎取汁 300 mL,兑开水至500 mL,先熏后洗,持续20 min),凡士林纱条换药。治疗组禁食3 d后予以益气养阴疏肝方。药物组成:当归20 g,黄芪 12 g,白术 12 g,党参 10 g,陈皮 15 g,柴胡 12 g,升麻6 g,麦门冬12 g,肉苁蓉15 g,郁李仁10 g,川楝子 12 g,合欢花20 g,甘草9 g。每日1剂,水煎取汁400 mL,分早、晚2次服用,连续服用30 d。

1.4 观察指标 观察3组术中出血(出血量>50 mL)及术后并发症[包括出血、疼痛(需口服止痛药或打止痛针者)、坠胀及感染]发生情况。随访3个月,观察临床疗效,统计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 d、3个月症状评分变化情况。评分标准:①排便困难:0分:排便正常或排便困难消失;2分:轻度排便困难,用力努挣即可排出;4分:用力努挣仍不能排出,有时需使用泻剂帮助排便;6分:排便困难,经常需要使用泻剂帮助排便。②排便不尽感:0分:无排便不尽感;2分:排便后轻度排便不尽感,持续时间短;4分:排便不尽感明显,长时间存在;6分:排便不尽感明显,时时欲排便。③心悸气短:0分:无心悸气短;1分:轻微心悸气短;2分:心悸气短于活动后明显加重;3分:心悸气短明显,不能胜任一般体力劳动。④肛门或会阴坠胀:0分:无肛门或会阴坠胀;1分:排便后肛门或会阴坠胀,持续时间短;2分:肛门或会阴坠胀经常存在;3分:肛门或会阴坠胀难以忍受。⑤食欲不振:0分:食欲正常;1分:食欲欠佳,口味不香;2分:食欲较差,食不知味;3分:食欲很差,无饥饿感。⑥肛门梗阻感:0分:无肛门梗阻感;1分:梗阻感不明显;2分:梗阻感明显;3分:梗阻感严重[3]。

1.5 疗效标准 临床痊愈:症状、体征消失,排粪造影示前突深度<5 mm;显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排粪造影示前突深度减少12~15 mm;有效:症状、体征改善,排粪造影示前突深度减少8~11 mm;无效:症状、体征及排粪造影示前突深度基本无改变[3-4]。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3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3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由表1可见,治疗组临床痊愈高于对照1、2组(P<0.05)。3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3组术中出血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见表2。

表2 3组术中出血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例

由表2可见,治疗组及对照2组术中出血及术后疼痛、坠胀发生例数均少于对照1组(P<0.05),且治疗组术后坠胀例数少于对照2组(P<0.05)。

2.3 3组治疗前及治疗后7 d、3个月症状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3组治疗前及治疗后7 d、3个月症状评分比较 分,±s

表3 3组治疗前及治疗后7 d、3个月症状评分比较 分,±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1组比较,△P<0.05;与对照2组比较,#P <0.05

组 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7 d 治疗后3个月治疗组 20 13.65±1.84 4.00±1.17* 3.00±1.30*△#对照1 组 20 13.30±2.00 4.60±1.79* 5.10±1.80*对照2 组 20 13.40±1.85 4.05±1.28* 4.45±1.28*

由表3可见,3组治疗后7 d及3个月症状积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3个月症状积分低于对照1、2组(P<0.05)。

3 讨论

在出口梗阻型便秘的各种病因中,直肠前突约占6%~62.0%[5]。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直肠前突绝大多数为女性患者,其中以中老年女性、经产妇及子宫切除术后多见,约占女性功能性排便障碍性疾病的30% ~60%[6]。杨东生[7]对45例直肠前突手术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显示,直肠前突手术的中、远期有效率分别为78%、61%,疗效不尽人意。

关于直肠前突的治疗,高原等[8]统计发现,从1990—2009年有关直肠前突的161篇文献中,单纯外科手术治疗文献最多,有72篇,占总治疗方法的64.3%,而中医治疗尤其是口服中药治疗最少,只有3篇,占2.7%。说明单纯中医药疗法对直肠前突的治疗仍需探讨,而手术联合中医疗法的效果如何,报道较少。目前,临床上治疗重度直肠前突以经阴道切开修补术为主,虽有治疗效果,但是此手术为开放手术,对患者创伤较大,也不能同时处理伴发的直肠黏膜脱垂以及其他肛管和直肠疾病,术后可发生阴道狭窄和缩短、术后性交痛及直肠阴道瘘等,而且经阴道修补只是对前突囊袋的外侧壁进行了修补紧缩,不如直接经肛门行前突囊袋内口处的结扎力量大。本研究采用微创闭式修补术(柱状缝扎),改变了原来重度直肠前突只能行开放手术的观点,而且在缝合时,改变了传统闭式修补术的上窄下宽的缝合方法,应用梭形缝合法,避免了肛门狭窄发生。合并耻骨直肠肌肥厚者,我们在行微创闭式修补术的同时,切断外括约肌的皮下层,同时切除部分肥厚的耻骨直肠肌,疏通排便的通道,改变了患者的排便方向。微创闭式修补术操作简便,术中、术后并发症少;对同时伴发的其他肛门病如痔、肛裂、耻骨直肠肌肥厚等,可以一并处理,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及再次手术的痛苦。

中医学认为,直肠前突的形成多与中气不足有关,肠胃受损,致脾气虚弱,气虚传导无力,不能升举;气滞不引,燥热内结,耗损津液,阴亏液涸,加之脾虚水谷精微不能输布大肠,肠道失以濡润,致大便难以排出,多属虚实夹杂之证,久病致虚,多为肺脾之虚或脾肾两虚。且久病影响情志,不能调畅气机,肝失疏泄,则抑郁烦闷。直肠前突虽经手术治疗,但未能改变患者中气不足之症,术后多复发。故我们在术后采用补中益气、养阴增液及疏肝解郁中药配伍应用。益气养阴疏肝方方中黄芪补中益气,升阳固表,为君药;党参、白术、甘草益气,补益脾胃,为臣药;陈皮调理气机,使补而不滞,当归养血润肠通便,麦门冬滋养肺胃阴津以润肠燥,肉苁蓉、郁李仁润肠通便,川楝子清肝火,行气止痛,合欢花解郁安神,共为佐药;升麻、柴胡协同黄芪升举清阳,为使药。纵观全方,一则益气健脾,使后天生化有源,脾胃气虚诸症可痊愈;二则升提中气,恢复中焦升降之功,使下脱、下垂之症自复其位;三则养阴增液,使肠燥得润,大便得下;四则疏肝解郁,使气机调畅,情志自舒,则抑郁烦闷失眠自除。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对脾虚大鼠胃肠道动力有调节作用[9];白术多糖可刺激小鼠免疫系统,激发免疫反应[10];当归挥发油能改善实验性胃肠动力障碍,可能与促进乙酰胆碱和胃肠激素的分泌有关[11];柴胡对胃排空和肠蠕动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12]。

本研究结果表明,微创闭式修补术配合益气养阴疏肝中药治疗重度直肠前突,充分发挥了中西医结合的优势。具有操作简便、时间短、安全、术中及术后出血少、患者痛苦小及术后恢复快的优点;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及再次手术的痛苦;能进一步减轻术后并发症,且远期效果更好,值得临床推广。本研究不足之处在于研究时间较短,最长随访3个月,且病例较少,缺乏大样本长期跟踪调查,因此对于更远期的疗效及复发率观察不够,需要进一步观察和研究。

[1]金定国.中西医结合肛肠病治疗学[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344-349.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36.

[3]喻德洪.现代肛肠外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7:477-480.

[4]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肛肠外科学组.便秘诊治暂行标准[J].中华医学杂志,2000,80(7):491-492.

[5]Faigel DO.A clinical approach to constipation[J].Clinical Cornerstone,2002,4(4):11-21.

[6]黄乃健.中国肛肠病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998-999.

[7]杨东生.直肠前突手术疗效的回顾性分析:附45例报告[J].中国肛肠病杂志,1995,15(1):21-22.

[8]高原,马富明,莫日根.直肠前突国内文献计量学分析[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9,15(12):57-59.

[9]王光明,姬爱冬.黄芪对脾虚大鼠胃肠道动力的作用[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8,24(1):54-55.

[10]孙文平,李发胜,陈晨,等.白术多糖对小鼠免疫功能调节的研究[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1,23(10):881-882,886.

[11]程小平,吴国泰,刘峰林,等.当归挥发油对实验性胃肠动力障碍的作用及机制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2011,27(4):54-56.

[12]王艳,孙鹏,张学栋,等.柴胡对胃肠运动的影响[J].今日药学,2011,21(7):442-443,451.

猜你喜欢
闭式修补术肛门
从“风盛则痒”思想论治肛门瘙痒症
高炉半闭式液压油箱的开发和应用
肛门瘙痒不能挠
卫生纸也能治疗肛肠病
液压机闭式控制关键技术研究
一种闭式静压回转工作台新型结构设计
Lichtenstein修补术并发症的防治体会
哈乐治疗肛门病术后排尿障碍32例
QTB-HST系列闭式直推启闭机通过新产品鉴定
肝脏刀刺伤修补术后黄疸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