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从民间民俗中研究布依族医药文化的思考

2012-01-24 04:52李海洋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2年8期
关键词:布依族民俗文化医药

李海洋 邓 莹

(黔南民族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贵州 都匀 558000)

布依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现有250万余人,其中贵州省有200多万人,占布依族人口的95%以上。主要聚居在黔南和黔西南两个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以及贵州的都匀、荔波、独山、平塘、镇宁等10个县(市)。其余散居于云南、四川、广西等省(区)。

布依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活动和与疾病、伤害作斗争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宝贵的医疗经验。但由于社会、历史发展的限制,这些宝贵的医药知识和防治疾病的经验没有专门的、系统的文字记录,大多散布在民间。从布依族的民间民俗中可以找到布依族医药的踪影和痕迹,成为珍贵的医药文化遗产。布依族的民间医药知识根植于本民族特有的文化、宗教信仰、生活习俗中。因此,探究布依族民族医药与文化的关系,特别是研究传统民族医药文化与民俗文化两者之间的关系,对整个布依族传统民族医药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完善作用。

1 民俗与民族医药文化的关系

民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传承性生活文化”[1]。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在自己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并代代相习的生活事象。它包括民众中传承的物质生活文化,社会生活文化,民族传统的思维方式,心理习惯等诸多内容。民族医药从广义上来说,是“各民族在其生存与繁衍的漫长历程中,久经实践和积累,并代代相传下来的与疾病作斗争的方法与手段”[2]。

从上可以看出:民族医药植根于民间民俗中,两者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

民俗文化是指“民间与集体遵从的、反复演示的、不断实行约定俗成的风俗生活和文化的统称,具有增强民族的认同,强化民族精神,塑造民族品格的功能。泛指普通人民群众(相对于官方)的生产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物质的、精神的文化现象”[3]。有了集体生活就产生了民俗;有了人类也就随之产生了医疗活动。民俗文化主要包括:民俗工艺文化、民俗装饰文化、民俗饮食文化、民俗节日文化、民俗戏曲文化、民俗歌舞文化、民俗绘画文化、民俗音乐文化、民俗制作文化等等。民族医药的发展与民俗文化休戚相关,其理论体系及医学思想都受到民俗文化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医药文化是民族文化的精要组成,医药文化对民间民俗亦有渗透作用,在生存方面主要表现为医学思想作为生命科学对人们生活习俗的合理指导,精神生活方面表现在民俗活动中的对医药文化中健康思想的传承。

2 民俗医疗行为

刘志扬认为民俗医疗行为不是一个单纯的医药医疗的实践活动,它与经济、宗教信仰、民族间交流的族际互动等联系在一起,是文化整体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因为文化的意义就在要素间的关系中。疾病的诊治受到社会环境的制约,具有很强的社会性[4]。王致谱提出可以建构为医药卫生民俗学这样一个分支,民俗医疗研究内容包括了整个民间文化与生活中对医学知识及技术的应用[5]。例如在布依族的四月八等传统节日中,喜欢吃五色糯米饭,制作所用的原料都是植物(糯稻、落葵、密蒙花、姜黄、栀子、枫香等),这些植物具有补中益气,清热解毒,祛风通络,活血化瘀等作用,五色糯米饭既可以款待宾客又可以防病保健。布依族有名的节日六月六,要把家里的衣笼垫背全部拿到河边洗干净,用水洗衣笼垫背和人身的污垢,就可以避邪保安,从上述可以看出布依族人民非常重视个人和居住环境的卫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预防疾病的作用,包含了潜在的预防医学思想。

张珣认为:“民俗医疗是指一个民族对付疾病的方法,尤其指其俗民大众所使用的自然的与超自然的、经验的、不成文的、当地教育孕育出来的医疗观念与行为”,“它是乡土的产物,是当地人人会用,人人熟悉的知识;是当地人根深蒂固的观念,习而不察地融合在日常生活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中的,是每个人基本的一套医疗知识,是一有疾病便首先采用的反应”[6]。例如布依族人民为了摆脱疾病和痛苦,便把希望寄托在自然界的各种物体上,产生了自然崇拜,“疾病,击铜鼓,沙椤以祀鬼神”,通过击铜鼓,沙锣祈求神灵驱除疾病,恢复健康。

黄椿认为布依族的民间医疗,融汇在信仰民俗中,故又称为民俗医疗,它通过摩经来表现[7]。摩经认为:布依族很多文化事象都是开山祖师报陆陀创设的,人之所以生病,是因为受某种鬼魅作祟,不同的疾病分别由不同的鬼魅所致,需举行仪式予以驱逐,病才会痊愈[8]。例如当布依族的小孩子生病,则认为是落了魂,就要进行“招魂”,用一碗米或一升米找“巫婆”驱魔。

从刘志扬、王致谱、张珣、黄椿的论述中可以看出民俗与医学之间有密切联系,民俗和医药之间形成了相互交错、互相重叠的一种文化现象。从民间民俗入手研究民族医药文化是完全可行的,而对以前布依族民族医药没有文字记录的情况来看,从布依族的民间民俗中着手来研究其民族医药文化更是必要的和可行的。

在今后的研究中,从民间民俗入手,深入了解布依族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对布依族民间民俗中所潜藏的生态环保理念、预防医学思想、防病治病/延年益寿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收集,并对其中的医药知识和民俗医疗行为进行深入分析,挖掘提炼出蕴藏在其中的医学价值,使得散落在布依族民间民俗中的防病治病/延年益寿的医学思想、简单实用的医疗技术、健康有益的生活方式、延年益寿的保健知识,呈现在大家面前,从而让我们对布依族医药文化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

[1]郑传寅,张健.中国民俗辞典[M].湖北:湖北辞书出版社,1987,1.

[2]马伟光.民族医药的过去和未来[A].郑进,张超.云南民族医药研究(2008)[C].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8,36.

[3]李汝雯.浅谈民俗文化传承的新时代意义[J].中国地名,2012,01.

[4]刘志扬.神药两解_白马藏族的民俗医疗观念与实践[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8,10(206).

[5]王致谱.民俗文化与中医学[M].福建: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6]张珣.疾病与文化[M].台湾:台湾稻乡出版社,1989,87.

[7]黄椿.布依族宗教中的预防医学思想[J].中华文化论坛,2009,3.

[8]黄椿.布依族信仰民俗中的环保理念[J].民俗研究,2001,3.

猜你喜欢
布依族民俗文化医药
关于布依族舞蹈的传承与发展论述
地方民俗文化的传承
贵州布依族民歌中女性意识的觉醒——以黔西南布依族《十二部古歌》为例
建筑立向民俗文化泛谈
传统医药类非遗
两岸民俗文化荟萃福州
布依族验方“神阙散”的早期安全性评价研究
《中国当代医药》来稿要求
《中国当代医药》来稿要求
基于GIS的黔西南布依族自治州生态旅游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