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病例分析

2012-01-24 11:31王萍萍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2年7期
关键词:氨茶碱抗菌药血浆

王萍萍

合理地使用抗菌药不仅能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有效控制感染,防止人体内菌群失调,还能减少细菌抗药性的形成,减少不良反应[1]。但由于个别医生没有严格按照《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指导原则》来使用抗菌药,不合理使用抗菌药仍经常出现[2],导致许多不良后果。本文对我院2010年1~6月随机抽查的住院病例和门诊处方中一些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的病例分析如下。

1 临床案例

病例1,患者男,50岁,因尿频、尿急,发热,入院治疗。临床诊断:急性尿路感染。用药情况:头孢拉啶胶囊,0.25 g,qid,口服;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8万u,加入到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静脉点滴,bid。用药分析该患者同时使用头孢拉啶和庆大霉素,头孢拉啶为第一代头孢菌素类,有潜在肾损害作用,庆大霉素为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易在肾皮质部及对肾近曲小管细胞蓄积,可引起蛋白尿、血尿、肾小球滤过减少、氮质血症及无尿,具有较突出的肾损害作用,两药同时使用,肾损害作用会增强,应避免联合应用。

病例2,患者男,45岁,原患有II型糖尿病,服用格列齐特治疗,因咽痛、咳嗽,来院就诊,临床诊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用药情况:口服复方磺胺甲恶唑片,每次2片,bid。用药分析该患者原有糖尿病,服用格列齐特,该药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达95%,磺胺甲恶唑与血浆蛋白结合率60~80%,二者同时使用,两药与血浆蛋白结合发生竞争,可使格列齐特与血浆蛋白结合率降低,血浆药物游离浓度升高,从而引起降糖作用过强,产生低血糖。

病例3,患者男,68岁,因咳嗽、咳痰、气喘就诊,临床诊断: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用药情况:乳糖酸红霉素注射剂,一次0.3 g,加入到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静脉点滴,bid。氨茶碱注射液,一次0.25 g,加入到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点滴。用药分析肝药酶是体内重要的药物代谢酶,但其活性易受药物的影响,肝药酶抑制剂能抑制肝药酶的活性,使药物代谢减慢、减弱,作用和毒性增强。红霉素和氨茶碱同时使用,红霉素为肝药酶抑制剂,可使氨茶碱的肝脏清除率明显减少,清除半衰期延长,血药浓度升高,而出现氨茶碱中毒反应。故不宜配伍使用,或须监测氨茶碱的血药浓度。

病例4,患者,女,31岁,妊娠3个月,因咳嗽、咳痰、发热就诊,临床诊断:急性气管炎。用药情况:0.2%环丙沙星注射液 100 ml,qd,静脉点滴;羧甲司坦片,每次 0.5 g,tid,口服。用药分析环丙沙星为喹诺酮类抗菌药,对软骨有损害作用,同时有潜在致畸作用,而且血脑屏障的通透性高,故孕妇与18岁以下不宜使用,可选用安全有效的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等。

2 讨论

从以上病例分析可知,不合理使用抗菌药情况有许多种。病例1,抗菌药选择不当,同时使用两种对肾有损害的药物,会造成毒性增强。病例2,药物在药动学方面产生相互作用,血浆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不宜同时应用。病例3,影响药物代谢,某些药物与肝药酶诱导剂合用,可使药物药理活性降低,与肝药酶抑制剂合用,可使药物活性增强。病例4,许多抗菌药能通过胎盘屏障,可能对胎儿产生损害作用、致畸作用,所以孕妇用药一定要考虑对胎儿的影响。

抗菌药的不合理使用仍然经常出现,为了减少这种现象,应严格按照《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指导原则》,掌握好适应证,正确地选择抗菌药,控制联合用药数量,规范预防性应用抗菌药,使抗菌药的应用日趋合理。

[1]张丹参,于肯明,王建刚.药理学.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16.

[2]李俊.临床药理学.第四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83.

猜你喜欢
氨茶碱抗菌药血浆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喹诺酮类抗菌药的不良反应及临床合理用药评价
用白花前胡戊素联合氨茶碱对哮喘小鼠进行治疗对其肺组织中NF-κB和IL-6水平的影响
血浆置换加双重血浆分子吸附对自身免疫性肝炎合并肝衰竭的细胞因子的影响
抗菌药的常见使用误区
血浆corin、NEP、BNP与心功能衰竭及左室收缩功能的相关性
加服氨茶碱可致中毒
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相关血浆氨基酸筛选
西替利嗪与左西替利嗪对大鼠氨茶碱血药浓度的影响
14种市售抗菌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菌株的体外抑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