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髋关节翻修术156例探讨

2012-01-24 11:53陆晓涛
中外医疗 2012年34期
关键词:髋臼假体髋关节

陆晓涛

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云南昆明 650021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国人生活理念的改变, 以及高分子生物材料的研发和临床应用都有了长足的发展, 所以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同样在临床医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但早期受到假体的设计、制造、材料,和当时的手术水平等条件制约,出现了脱位、假体松动、磨损断裂、感染等问题,导致髋关节的疼痛与障碍。 人工髋关节翻修术能够有效的改善以上问题,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 现结合该院2002年1月—2012年1月以来所进行的156 例人工髋关节翻修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人工髋关节翻修术的主要原因及相关翻修技术作出了分析与探讨,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资料156 例患者全部来自该院进行的人工髋关节翻修术的患者。 其中,男81 例,女75 例,患者年龄为38~75 岁,平均年龄为(3.25±4.36)岁。 以上患者中,有149 例患者为单侧髋关节手术,其余7 例患者为双侧髋关节手术。 同时,根据患者入院后所进行的常规X 线平片检查中发现,有9 例患者伴随着假体周围骨折。

1.2 病情判断标准

根据美国骨科医生联合会AAOS 分型标准:I 型节段性缺损72 例,Ⅱ型(腔隙性骨缺损)45 例,Ⅲ型混合性骨缺损39 例。 以上患者中,同时伴有股骨骨缺损者有12 例[2]。

1.3 手术方法

在术前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和相关辅助检查, 确定原假体的固定类型。 继而对患者进行麻醉,主要选取全麻的方式,对后外侧的弧形切口手术方式进行改良,使假体充分暴露,清除不利于愈合的瘢痕组织。 对假体进行脱位时,动作要小心缓慢,以防止骨折现象发生。 继而应用髋关节翻修术常用的弧形凿骨刀片去掉股骨柄和其周围的骨质, 慢慢取出假体。 156 例患者中,48例患者进行非骨水泥固定, 其余都给予髋臼侧的生物型或者股骨侧的骨水泥固定。 然后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考虑是否加用钛网或者髋臼加强环。 术后患者全部给予留置引流管,在术后24 h后,引流量小于50 mL 后,拔除引流管。 对患者进行科学的指导护理,帮助患者进行股四头肌的训练,嘱患者术后1月内髋关节不能屈曲超过90°,防止运动过度,发生脱位[3]。

1.4 术后观查指标

在患者术后,对患者的预后情况进行了跟踪回访,嘱患者在术后3 个月~6年内复查X 线髋关节平片,重点观察有无骨融合,骨吸收现象,及髋臼加强环还有假体位置有无变化等,并对患者进行Harris 髋关节评分[4]。

2 结果

2.1 术后随访结果

156 例人工髋关节翻修术患者在术后全部得到了复查随访,随访时间为3 个月~6年,平均时间4.65年。 据患者回馈,156 例患者中,152 例髋关节疼痛消失,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6 例感染病例术后髋关节疼痛消失,伤口愈合,功能恢复满意。4 例出现大腿前侧间歇性疼痛,口服止痛药物治疗有效。 Harris 髋关节评分优良率在97%以上。

2.2 翻修术的主要原因

在该组156 例患者中,无菌性假体的松动是行人工髋关节翻修术的主要原因,具体来说,主要有假体松动、假体周围发生骨溶解121 例(77%),其次是人工股骨头引起的髋臼磨损24 例(15%),此外有手术操作失误7 例(5%),术后感染4 例(3%)。

3 讨论

人工髋关节翻修术在临床医疗中的广泛应用,使此类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得到了有效的修复和加强,解除了患者的疼痛持续强度和频率,很好的改善了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 人工髋关节翻修术的主要原理是重建髋关节的解剖结构,人工髋关节翻修术是为阻止骨量进一步丢失,使患者重新获得具有稳定、良好功能人工关节的有效方法,而翻修时对髋臼骨缺损的合理修复非常重要。 在目前临床外科手术中,通常选择应用骨水泥材料,而很少选择非骨水泥材料,所以,要高度注意髋关节假体周围骨组织的活动及溶解情况,如有发生,应立即把握时机,进行翻修术[5]。

在行人工髋关节翻修术前, 医生应当做好对患者的术前评估,明确患者的疼痛部位,疼痛时间,髋关节的活动度以及相关辅助检查情况,在患者术中,也应密切注意对髋臼骨缺损范围的探查,此外,在对患者髋关节假体及骨水泥的取出过程中,应当注意手法和力度等技巧术中人工假体与骨水泥的取出技巧,保证不对周围组织发生医源性损害。 同时,应当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髋臼及假体[6]。

针对手术失误这一因素,主要有以下原因,首先是对假体的选择不当,如果假体选择不当,容易造成髋臼磨损及股骨头假体松动。 原则上,对假体的选择应当严格与患者的股骨头的大小完全一致,或者直径稍<2 mm 以内,如果选择假体过大,则会造成关节间隙过窄,容易引发关节炎,活动疼痛等。 如果选择假体过小, 则会造成术后髋关节局部压力过大, 加重髋关节的磨损受力。 此外,在手术的过程中,还应严格注意操作不当的现象的发生,操作粗暴,将假体穿出骨质之外,股骨扩髓方向掌握错误,骨水泥技术的使用不当,等现象均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造成二次手术,加重了患者的病情和痛苦,因此,医生在手术的过程中,一定要认真细致,动作轻柔,养成规范化的手术操作步骤。

在髋臼的骨缺损问题上,可以选择大块髂骨,制成弓形,然后用髋臼锉修整好边缘部分,然后将其嵌入髋臼缺损处,用螺钉加以固定,检查有无间隙,若有,则选用颗粒骨进行填充,然后将髋臼压紧固定。 对于腔隙性骨缺损,可以直接选择尺寸较大的人工髋关节,配合使用颗粒骨或骨水泥,非骨水泥材料进行固定[7]。

在手术完成后,应当嘱患者加强术后的营养支持治疗,可以选择敏感性高的效果好的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对于已发生感染的患者,应考虑进行二次翻修,在手术前应当进行严格的药敏试验,继而实行全程足量规范化的抗生素治疗。 在该组研究中,据术后随访情况来看,在156 例患者中,152 例患者的髋关节疼痛消失,关节功能恢复满意,该组6 例感染病例术后髋关节疼痛消失,伤口愈合,功能恢复满意。

综上所述,人工髋关节翻修术的治疗效果比较显著,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假体无菌性松动是引起人工髋关节进行翻修术的主要原因,在进行翻修术的过程中,应当合理的选择髋臼的修复、重建方法,而打压颗粒植骨联合髋臼假体置换能合理、有效地重建髋臼骨缺损,但最重要的是保证初次手术的质量。 术前正确的判断和设计、手术方法的正确选择,以及成熟的手术技术和术后指导性练功与活动,是提高翻修术长期疗效的关键因素。

[1] 杨力军,李志忠,关权生.人工髋关节翻修术9 例临床分析[J].暨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0,21(2):3-4.

[2] 王家让,肖晟,李晓声.人工髋关节翻修术80 例临床分析[J].医学I 临床研究,2007,24(11):3-4.

[3] 梁伟之,姚栋,齐峰,等.31 例人工髋关节翻修术临床分析与体会[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9,17(3):2-3.

[4] 谢七成,隋金颇,葛帮荣.人工髋关节翻修重建术28 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0,33(23):55-57.

[5] 李勇,刘兴炎,田乃宜,等.老年人人工髋关节翻修临床分析[J].中国骨伤,2007,20(11):20-21.

[6] 胥伯勇,曹力,李国庆,等.人工髋关节翻修术32 例临床分析[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7,30(3):32-34.

[7] 焦健,范树枫,刘元禄.人工髋关节翻修术15 例临床分析[J].中医正骨,2006,18(3):26-28.

猜你喜欢
髋臼假体髋关节
友爱的“手”
Not afraid of incompleteness,living wonderfully
髋关节活动范围
人工髋关节翻修术中髋臼骨缺损的重建方法
当归六黄汤治疗假体周围骨折术后低热疑似感染1例
冰球守门员髋关节损伤与治疗
成人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分型与治疗
保留假体的清创术治疗急性人工关节感染
改良髋臼横韧带定位法植入髋臼假体的准确性研究
髋关节翻修术Gross型髋臼骨缺损重建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