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临床治疗分析

2012-01-24 11:53彭泽良
中外医疗 2012年34期
关键词:心肌炎病毒性体征

彭泽良

永新县人民医院,江西吉安 343400

病毒性心肌炎 (Viral Myocarditis,VMC) 是因为病毒侵犯心肌,引起心肌细胞变性、坏死和间质性炎症,是小儿最常见的后天性心脏病之一[1-2]。 随着风湿热和传染性疾病的控制,目前心肌炎的发病呈增加趋势。 该病临床表现轻重不一,轻者仅似“感冒”样表现,重者很快出现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3]。 对该病病例尽早诊断及合理系统规范治疗能改善预后。 现将该院2011年3月—2012年3月期间收治的45 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病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为该院收治的病毒性心肌炎患儿, 共45 例,其中男16 例,女29 例,发病年龄为5 个月~13 岁。 45 例患儿均符合1999年9月中华医学会儿科心血管组和中华儿科杂志编委会联合在昆明召开的全国小儿心肌炎、心肌病学术会议上修订的《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

1.2 研究指标与方法

对该组45 例患儿均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进行心电图、心脏三位X 线片、血清心肌酶谱、心脏超声心动图等检查[4]。

1.3 临床表现

该组45 例患儿中22 例头痛、头晕、乏力、活动受限,34 例发热、咳嗽,30 例胸闷、心悸、气短、心前区不适,2 例眩晕,4 例 腹痛,6 例无明显不适。

1.4 辅助检查

心电图检查有异常者44 例,多数表现为ST-T 改变、各种心律失常、传导阻滞、QRS 波群低电压、QT 间期延长。 其中ST-T 改变者16 例,过早搏动11 例,窦性心动过速16 例,室性期前收缩5 例,房室传导阻滞I 度2 例,II 度1 例,III 度2 例,低电压1 例,QT 间期延长5 例。 心脏三位X 线片结果显示心脏增大者4 例。血清心肌酶谱检查结果显示:乳酸脱氢酶(LDH)升高7 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升高者26 例,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升高21 例;肌酸激酶(CPK)升高20 例。 心脏超声心动图结果提示左室内镜增大者10 例。

1.5 治疗方法

患儿卧床休息,以减少心脏负担及耗氧量,防止心脏扩大,减少病毒复制。加强营养,适当给予镇静、吸氧治疗。应用利巴韦林、更昔洛韦、α-干扰素等进行抗病毒治疗。 使用大剂量维生素C、辅酶Q(CoQ10)、二磷酸果糖(FDP)、硫酸锌、肌苷、ATP、维生素B1、维牛素B6 等以清除氧自由基,帮助改善患儿新功能。 使用黄芪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等中药制剂除了有抗病毒、调节免疫功能作用外,此类药物还能改善微循环,增强心肌收缩力,降低耗氧量、强心、抗心律失常等作用。 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除上述治疗外,给予强心、利尿、纠正心律失常等治疗[5-7]。

1.6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患儿所有临床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心电图正常,运动实验结果为阴性。 好转:患儿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减轻,诊断主要指标明显减少或消失。 无效:患儿临床症状及体征及诊断主要指标无明显变化,甚至加重[8]。

2 结果

该组45 例患儿经卧床休息,抗病毒、营养及对症支持住院治疗5~20 d 后,治愈38 例(84.4%),好转7 例(15.6%),无1 例死亡。

3 讨论

引起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病毒种类繁多,目前已证实的病毒有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腺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麻疹病毒、风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但以柯萨奇病毒B 组及腺病毒最多见。 各年龄阶段均发病,但以学龄前及学龄儿童多见,3 岁以下小儿发病率最低,3 岁以上者相对较多,好发于夏秋季。 多数病例在起病前1~2 周或同时有上呼吸道感染或消化道感染的前驱病史。 该病临床症状及体征往往比实际病情轻,甚至于个别患儿无明显症状,加之婴幼儿不会诉说,家长观察患儿不细致,临床医生对该病认识不够,因此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9]。 除了注意呼吸道感染患儿的发热、头痛、头晕、乏力、胸闷、腹泻等症状外,应注意检查心脏是否出现心律失常等异常体征,并及时做心电图。 对可疑患儿,应近期复查心电图,可能发现异常。严重者应及时做胸部X 线片及心脏超声检查,会发现心脏有无扩大,尤其对于早期发现有自觉症状或心包积液的患儿有积极意义[9]。 该病多数患儿预后良好,痊愈后不留任何遗留症状及体征, 少数病例治疗不彻底迁延转为慢性, 极少数因病情严重预后不良。 预后与心肌病变的严重程度、治疗及时与否、是否适当以及有无充足的休息等因素密切相关。 通过上述合理规范的综合治疗,该组45 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中,治愈出院38 例,好转出院7 例,说明影响疗效及预后的关键是对该病的早期诊断、系统综合治疗。

[1] 杨永华.小儿病毒性心肌炎26 例临床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8,16(1):31-32.

[2] 彭陵,张晓蓉,米尔斑,等.小儿病毒性心肌炎66 例临床分析[J].新疆医学,2006,36(4):151-152.

[3] 郑纪华,唐晓燕.锌硒宝辅助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疗效观察[J].中国乡村医药,2007,14(12):35-36.

[4] 杨海燕,于海波.小儿病毒性心肌炎60 例临床分析[J].实用临床医学,2004,5(3):85.

[5] 孙玲,王志榕,李琳.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心电图分析[J].临床医学,2011,31(1):117.

[6] 张宏考,张晓华,刘继军.病毒性心肌炎的药物治疗进展[J].郧阳医学院学报,2002,21(4):252-254.

[7] 朱艳萍.小儿病毒性心肌炎45 例临床分析[J].中原医刊,2003(5):28-29.

[8] 谢凤霞.100 例小儿肺炎伴病毒性心肌炎与心电图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04,11(7): 63-64

[9] 吴嘉惠.有关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诊断的几个问题[J].重庆医学,2002,31(2):111-112.

[10] Smolik S, Domal-Kwiatkowska D, Nowalany-Kozielska E, et al.Transcriptional activity of interferon gamma and two subunits of its receptor as molecular markers of myocarditis [J].Acta Poloniae Pharmaceutica,2008, 65(6): 685-689.

猜你喜欢
心肌炎病毒性体征
2030消除病毒性肝炎:未来10年该怎么做?
Endoscopic pedicle flap grafting in the treatment of esophageal fistulas: A case report
柔性可穿戴生命体征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清热利湿法联合中医辨证施护治疗病毒性心肌炎
如何防治子猪病毒性腹泻
左卡尼汀治疗心肌炎的临床价值及不良反应观察
microRNA-155在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卫气营血阶段性与内毒素血症兔不同时相症状、体征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