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例经内镜下切除大肠息肉患者的护理探讨

2012-01-24 11:53管映君
中外医疗 2012年34期
关键词:大肠息肉内镜

管映君

广东省梅州市嘉应学院医学院护理系,广东梅州 514031

大肠息肉是一种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是大肠癌的癌前病变, 临床一经发现就应切除已达成共识。 以往的外科手术治疗,并发症多、创伤大,且费用高。 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 内镜下息肉切除治疗术在各三甲医院广泛开展, 使大肠息肉的治疗取得了飞速的进展[1]。 2011年1月—2012年1月,市人民医院在内镜下经高频电凝电切治疗大肠息肉72 例,取得一定效果。 现报道护理经验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组病例72 例,男56 例,女16 例,年龄6~62 岁,以35~50岁年龄组发病率最多,占64%。 其中,单发息肉38 例,多发息肉34 例;结肠息肉61 例,直肠息肉11 例;息肉直径≥2 cm 者12例,粗蒂息肉(蒂直径≥1 cm)者15 例。 患者多因腹痛、腹胀、大便次数增多或大便习惯改变、便后滴血等原因就诊。

2 治疗方法

主管医生应详细询问病史和严格进行体格检查,确认患者已停止服用阿司匹林、波利维等抗血小板药物至少1 周。 主管医生应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下评估大肠息肉经内镜下治疗的指征,确定治疗方案,并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介绍治疗过程。 术前必须履行知情同意书签字手续,即与患者和家属签署结肠镜检查及治疗同意书。 患者按照要求准备好肠道,先常规进镜进行全结肠检查,然后根据息肉的大小、多少、分布情况采取一次或分次或分段切除。 切除的息肉应全部送病理检查,如怀疑息肉已恶变应先做病理诊断予以排除后再进行内镜下高频电治疗[2]。

3 结果

72 例病例中一次性切除63 例,分次分段切除9 例。 息肉切除成功率100%,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4 护理

4.1 术前护理

4.1.1 心理护理 梅州地处山区,人们的医学知识并不太丰富,患者由于对治疗过程以及预后的担心,会表现出精神紧张、疑虑和恐惧心理。 主管护士应热情主动迎接患者及其家属,协助患者及家属办理入院手续,介绍住院环境、主管医生、主管护士等,帮助病人尽快适应环境。 主管护士还应耐心细致地向患者及其家属做好解释工作,包括详细介绍治疗的目的、方法,术中如何配合医生操作及术后注意事项。 为了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可介绍同类患者的治疗经验及效果。

4.1.2 术前检查 遵医嘱完善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三大常规检查;完善血生化、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型、Rh 因子、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等血液检查; 完善消化道肿瘤标记物的筛查 (CA19-9、CA24-2、CEA 等);完善腹部超声、心电图、胸部X 线平片等检查。 主管护士及夜班护士应交待患者准备次晨空腹静脉抽血和相关检查的注意事项。

4.1.3 术前用药 可使用留置针建立静脉通道,做好留置针的护理。常规给予制酸、补液及对症支持治疗。根据患者便血情况给予止血治疗。 术前可常规用环丙沙星针剂200 mL 静脉点滴预防感染;术后视息肉大小选用,大息肉可再用环丙沙星预防感染,小息肉则可不用。 该组有15 例患者术后使用了环丙沙星抗感染。

4.1.4 术前准备 ①肠道准备:手术前3 d 宜吃无渣或少渣半流质饮食;手术当天禁食,当天凌晨5:00 口服2 盒聚乙二醇电解质散+2 000 mL 温开水,首次口服500 mL,以后每隔15 min 口服200~300 mL;1h 内服完,并嘱患者大量饮水,直至排出物为清水为止。本组有4 例患者因排泄不理想再加以开塞露2 瓶+1000 mL温开水清洁灌肠1 次。 ②遵医嘱给予驱泡剂、镇静剂和解痉剂;为减轻患者在术中的不适感,也可采用无痛技术。采用无痛技术者,术中需监测生命体征,术后要在内镜室观察至清醒,并经麻醉医师同意后才能返回病房。 该组有34 例患者采用了无痛技术。 ③检查结肠镜的性能,确保仪器性能良好。 ④准备好盐酸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阿托品、凝血酶等急救药品以及内镜注射针、吸引器等急救器材,以便在治疗中出现紧急情况时能及时进行抢救[3]。

4.2 术中护理

检查患者口腔,有假牙者取下假牙。 给予低流量吸氧,协助患者取左侧卧位。 使用心电监护仪监测血压、脉搏和血氧饱和度。 手术过程中护士要非常熟悉手术步骤,随时准备好下一步所需的手术器械,密切配合医师的操作。 术中需对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及口唇有无紫绀、面色有无苍白、腹肌是否紧张等情况进行严密的观察。 息肉切除后应密切观察创面数分钟,确认残端无出血方可退镜。 本组病例有5 例患者有少量出血,马上电凝,局部喷洒去甲肾上腺素、凝血酶及局部注射肾上腺素等处理后止血。

4.3 术后护理

4.3.1 常规护理 术后应卧床休息24 h,对较大息肉或带蒂息肉或多发息肉术后应卧床休息2~3 d,2 周内忌剧烈活动。使用心电监护仪监测生命体征和血氧饱和度的变化24 h,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常规给予止血、抑酸、补充电解质等对症及营养支持治疗。

4.3.2 病情观察 遵医嘱复查血常规,术后2 d 复查大便常规+隐血试验。 需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加强出血或穿孔等并发症的观察。 应密切观察大便次数及颜色、性状,特别是粪便的颜色;观察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的变化;观察有无腹痛、腹胀及腹膜刺激症状;注意观察肠鸣音的变化。 如患者有黑便或便血、脉搏增快、血压下降等表现,提示有活动性出血,需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本组病例经常规止血补液治疗有61 例无出血;有10 例有黑便或便血、脉搏增快、血压下降等表现,加用了垂体后叶素和生长抑素微泵,去甲肾上腺素或云南白药保留灌肠;有1 例加用上述止血措施后还便血,后转外科行外科手术治疗。 如患者有腹痛、腹胀、腹肌紧张、肠鸣音亢进等腹膜刺激症状,提示肠穿孔,应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该组病例无肠穿孔发生。

4.3.3 腹胀的处理 本组有2 例术后发生腹胀的病人, 皆因术中注气和电凝、 电切息肉时产生的烟雾积聚在肠腔内无法排出而引起。 我们要安慰患者,与之交流谈心,向患者解释清楚腹胀的原因,关心体贴患者,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信心。 教患者采取下蹲位排出肠道内积气,可热敷腹部,并可适当、轻柔地进行腹部按摩,帮助缓解症状。

4.3.4 饮食指导 术后应禁食、禁水12 h,无异常情况可进食冷流质饮食;24 h 后无异常情况,可逐渐改为冷半流质饮食;半流饮食3d 后无异常可逐渐过度到普食。 可进食易消化、高营养的少渣食物,避免坚硬、粗糙及刺激性食物,易少量多餐,禁食奶类及豆制品等产气食物,以免腹胀[4]。 需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 主管护士应向患者和家属讲解饮食对于调节肠道功能的重要性,并教会患者和家属合理安排和搭配饮食。

4.3.5 出院指导 帮助患者或家属办理出院手续、交费等事宜。指导患者进食细软易消化的食物,避免烟酒及辛辣刺激性食物,注意保持大便通畅。嘱病人注意休息,1 个月内避免剧烈活动;本组有1 例患者出院后第16 天因去舞厅跳舞而引起出血再次住院。避免紧张情绪,保持心情舒畅,如发生腹痛、黑便等症状立即来院复诊。 定期复查肠镜,了解创面恢复情况。

5 结语

综上所述,经内镜下切除大肠息肉,具有简单、安全、有效、时间短、痛苦小等优点,已成为摘除大肠息肉首选的治疗方法。术前护士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术中严密配合医师完成治疗,术后针对性地健康教育和实施护理措施,特别是加强腹痛、大便等情况的观察,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必要条件[5]。 出院后的健康指导是防止复发、提高生命质量的有效方法。 因此,制定全面、综合、恰当的护理方案是使患者顺利治疗和康复的一个重要环节。

[1] 黎水带,伍蔓华,文燕嫦,等.结肠镜下分块分期高频电凝电切巨大肠息肉的护理探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6,12(5):86-88.

[2] 张春莲,王利明,刘玉姣.内镜下高频电摘除大肠息肉的护理配合[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8,33(20):237-238.

[3] 韩志娟,徐伟松,李振东.经肠镜高频电切除治疗大肠息肉的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7,28(10):1270-1271.

[4] 管琪琪.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结肠息肉的护理与配合[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7,24(1):51-52.

[5] 邱成丽,李政文,栾琰.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大肠息肉的护理配合[J]西南国防医药,2010,20(12):1344-1345.

猜你喜欢
大肠息肉内镜
眼内镜的噱头
大肠变懒了
大肠变懒 了
息肉虽小,防病要早
大探头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较大隆起病变中的应用(附50例报告)
你真的了解子宫内膜息肉吗
大肠镜检阴性慢性腹泻与末端回肠病变的关系分析与探讨
ER、PR、Ki-67在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中的表达
早期胃癌的超声内镜诊断及内镜下治疗效果分析
息肉样黑素瘤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