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例周期性瘫痪的临床分析

2012-01-25 04:37杨绍容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30期
关键词:补钾血钾肌无力

杨绍容 周 立

(四川省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四川 内江641000)

周期性瘫痪(periodic paralysis,PP)发作的特点:以反复弛缓性肌无力或麻痹,常伴血钾水平异常,发作间期肌力正常[1]。绝大多数患者容易诊断,有典型的临床特点,但有些患者出现肌酶增高等一些特殊情况,影响诊断甚至延误治疗,还有很大一部分患者尚未引起医生的重视,属继发于甲状腺功能亢进。PP可分为三型:低钾型、高钾型和正常血钾型。临床上以低钾性周期性瘫痪(hypokalemic periodic paralysis,HoPP)为最常见。为了对本病的临床特点有更全面的认识,收集我院住院的PP86例临床资料及检查结果做如下分析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自2007年2月到2011月9月期间我院住院的PP患者86例,女性10例,男性76例,年龄19~67岁。发作次数:18例首次发作,4例2次复发,64例3次及以上发作。肌无力发作持续时间平均(1.32±1.12)d,3d内恢复的有98.2%。主要原因:劳累、受凉、饱餐、感染、酗酒、精神刺激、腹泻等,部分病例有许多诱发因素,有些无明显诱因。所有病例均经过全面查体,继发于甲亢38例,痛风性肾炎2例,其余46例为原发性。将所有患者发作时血钾水平分为三组:A组3.0~3.5mmol/L,B组2.0~2.9mmol/L,C组≤1.9mmol/L。

1.2 临床表现

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发作性肌无力的症状,无法站立或行走,或睡醒后肢体活动受限前来就诊。肌力减退的特点为近端比远端重,下肢比上肢重,双侧肌力减退对称。4例呼吸肌无力,其中1例因呼吸肌麻痹缺氧严重,后经辅助呼吸及时治愈。8例肌腱反射(以膝反射为准)消失,40例减低,36例正常。均为阴性病理反射。绝大多数患者无感觉障碍。18例感觉异常,15例肌肉酸痛,3例双下肢麻木,3例发胀,6例肌肉酸痛胀还麻木。

1.3 辅助检查

治疗前血钾低于正常85例,最低1.16mmol/L,最高4.8mmol/L,这些都通过补钾治疗后恢复正常。血氮高于正常15例,血钙低于正常4例。所有病例均行肌酶谱检查,其中52例(60.5%)血清肌酸激酶(CPK)有不同程度的增高;丙氨酸转氨酶升高6例;天冬氨酸转氨酶升高16例;乳酸脱氧酶增高13例。所有病例都进行心电图检查,16例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14例,伴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3例,53例心律正常。典型低钾心电图改变53例,其余正常。

1.4 治疗与转归

所有患者通过补钾治疗,一般都在一天内恢复正常,复查时血钾正常。个别持续3~4d后恢复正常。

2 结果

本组86例病例中首次发作16例(18.6%),3次及以上发作者65例(75.6%)。40例(46.5%)继发于甲亢。肌腱反射呈多样性,正常35例(40.7%)。心电图检查,55例出现典型低钾心电图改变,部分病人有CPK升高。所有患者经补钾治疗后,血钾及心电图和CPK均恢复正常,预后良好。继发于甲亢者抗甲亢治疗后未再发作。

3 讨论

周期性瘫痪是一组神经肌肉离子通道病,可分为低、高和正常血钾型(按发作时血清钾浓度的不同),后两者不多见。低钾型周期性瘫痪又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曾有报道[2]该病是有家族史的。此病诊断较为容易,而且治疗效果也不错。

3.1 临床表现

周期性瘫痪在任何年龄段都能发病,以青壮年居多,男性比女性多,发作较反复,一般发病在夜晚,肌无力多由双下肢开始,呈对称性,近端较重,有些患者表现为肌痛,发作一般持续6~24小时,也有1周,本文86例基本与之相符。

3.2 病因与诱因

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3]。继发性PP可由多种病因引起,例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肾小管酸中毒、糖尿病酸中毒、肠道疾病等,但最常见的是甲亢性PP,本文40例(46.5%)是甲亢所致,而文献报道[4]PP患者10.0%~29.3%伴有甲亢,本组资料的发病率较高,其原因为该组病人都是住院患者。复发率高的还有甲亢患者,要仔细查找病因,尤其对反复发作者更应注意排除甲亢。多数病例发病诱因有饱餐饮酒、劳累、感冒、腹泻、剧烈运动、寒冷、感染、创伤、情绪激动、焦虑、月经。用药方面包括胰岛素、肾上腺素、皮质类固醇、大量葡萄糖等均可为诱因。

3.3 实验室检查

血清钾98.8%低于正常,仅1例血钾正常,但患者四肢无力系第二次发作,第一次发病在外院测血钾低于正常,本次心电图有Q-T间期延长、S-T段下降,临床诊断为低钾型周期性瘫痪,经过补钾及其他辅助治疗,2d后恢复。血清钾越低,其症状体征、心电图变化、肌酶升高越明显,部分患者肌无力、腱反射的变化与血钾并不完全平行,通过补钾多数患者在短期内恢复正常,其症状和体征同时恢复正常,但年龄较大者、具有并发症者、甲亢性PP者恢复较慢,但有因治疗不当而加重报道[5]。近年来发现CPK升高,可达到正常值20倍以上[6],其肌酶升高,随着血清钾恢复.肌力的恢复而逐渐恢复正常,也有报道症状体征恢复,而肌酶恢复不理想。有报道血钾降低越严重,肌酶学升高越明显[7]。

3.4 PP的治疗

根据血钾浓度、当日排尿量补钾[8]。以口服补钾为主,24h内可补钾10~15g,有呕吐和吞咽困难者应以静脉滴注,将氯化钾加入到甘露醇中静脉滴注,避免使用葡萄糖和盐水,补钾过程中应作心电图及血清钾水平监测。甲亢性PP补钾的同时须应用抗甲状腺素药物及β受体阻滞剂。预防发作须低碳水化合物、低盐水饮食,避免暴饮暴食、感冒、肠道感染、劳累、剧烈运动、情绪激动、外伤以及应用降糖、利尿药物等。对于反复发作患者,可服用乙酰唑胺、氨苯喋啶或安体舒通等药物,以此来终止周期性瘫痪的发作。

[1] 王维治.神经病学:肌肉疾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07-308.

[2] Ptacek LJ,TawiL R.Dihydropyridine receptor mutatious cause by pokalmic peridicparaLysis[J].Cell,2004,77(6):862.

[3] 沈定困.周期性麻痹诊断治疗中的几个问题[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4,37(3):193-194.

[4] Aoki T,Sugiura Y,Sugiyaama Y,et a1.A family with heat-sensitive myotonia alternating with hypokalemic periodic paralysis[J].Rinsheo Shinkeigaku,2000,40(4):347.

[5] 候英华.周期性麻痹184例临床表现与血钾关系的分析[J].四川医学,2008,29(9):1163.

[6] 张卫清,吕强,张英谦,等.低钾型周期性麻痹的临床及病理研究[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4,37(3):204-205.

[7] 涂秋云.低钾型周期性麻痹的肌酶学变化及诊断意义[J].中国危重病急救杂志,2004,16(1):54-55.

[8] 杨珠江,李春华,赵有春,等.低钾性周期性瘫痪生化指标变化分析及治疗对策[J].热带医学杂志,2008,8(4):372.

猜你喜欢
补钾血钾肌无力
预防护理在全身型重症肌无力患者预防误吸中的应用效果
强化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高钾血症患者血钾水平的影响
中医药治疗重症肌无力系统评价的再评价
心力衰竭患者血钾水平与室性心律失常及住院死亡的关系
不同补钾方法对低钾血症家兔救治效果的观察
中英文对照名词词汇(六)
谨防血钾异常与猝死
补钾过多、过快,谨防高钾血症
“脾主肌肉”在治疗ICU获得性肌无力中的应用
血钾异常伤心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