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鲟鱼养殖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2012-01-25 20:31先大强罗实亚崔永全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2年9期
关键词:鲟鱼贵州省贵州

先大强 罗 刚· 罗实亚 王 鲁 崔永全

(1.铜仁职业技术学院,铜仁 554300;2.铜仁地区畜牧局渔推站,铜仁 554300)

鲟鱼是世界上现有鱼类中体形大、寿命长、最古老的一种鱼类,迄今已有2亿多年的历史,起源于亿万年前的白垩纪时期,素有“水中熊猫”和“水中活化石”之称,系现存的古老生物种群。鲟鱼肉味鲜美、骨软、营养价值高,其肉、鳍、皮的蛋白质含量高达19.60%[1]、24.70%[2]、38.7%[3],其鱼油中不饱合脂肪酸、叶酸含量为鱼类之最,具有很高的经济和药用价值。鲟鱼全身是宝,利用率极高,其皮可制胶,也是高档皮革原料;鱼骨可做成高钙食品,对防止老年骨质疏松、增强肌体免疫力、提高大脑活力、促进人体健康十分有利;由鲟鱼卵加工而成的鲟鱼籽酱更是驰名中外的高档食品,素有“黑色黄金”之称,售价为400~500美元/kg[4],在国际市场十分走俏。

1 贵州鲟鱼养殖现状

1.1 自然资源现状

贵州地处云贵高原东部,地貌属于喀斯特山区,水资源丰富,水质优良,具有发展鲟鱼养殖的良好天然条件。据不完全统计,贵州省地下水年排泄量达259亿m3(约821m3/s),主要由溶岩水和地下水构成,水温较恒定,大多在15~20℃之间,是全国少数几个进行冷水、亚冷水性鱼类养殖的地区之一。近几年来,贵州已建和在建的大中型水库总面积在6.67亿m2以上,大多水库的水温不超过25℃,且水质良好。根据鲟鱼的生物学特性及有关资料显示,不同种类的鲟鱼在0~33℃范围内均能生长,所以贵州的自然资源现状足以满足鲟鱼生长所需的各种条件,是发展高品质鲟鱼养殖的理想之地。

1.2 养殖现状

贵州鲟鱼养殖始于1999年,由贵州省水产科学研究所率先引进俄罗斯鲟鱼进行研究试验,并取得成功,之后贵州铜仁地区、贵阳市及遵义等地也陆续引进鲟鱼进行饲养,主要养殖的是各种杂交鲟,具体养殖品种包括大杂交鲟(达氏鳇♀×施氏鲟♂)、西杂交鲟(西伯利亚鲟×施氏鲟正反交)等,另有少量西伯利亚鲟和施氏鲟。目前,全省鲟鱼养殖面积达8万m2,产量约180万kg(占全国养殖产量的1/13),产值约0.7亿元,已初步形成产业化发展格局。其中以铜仁地区和贵阳市为代表的鲟鱼养殖业较为发达,2011年,两地共生产鲟鱼640t,共有14家养殖企业和养殖场,养殖面积达2万m2,其中又以铜仁地区江口县的鲟鱼养殖最为发达,共有7家养殖企业和养殖场;但贵州其他地区(如安顺市、遵义市、毕节市、黔南州等)鲟鱼养殖规模相对较小,年产量多在10 t以下。2012年4月,经过10余年的不懈努力,由贵州省水产研究所及国内鲟鱼养殖专家组成的技术团队成功攻克了鲟亲鱼培育、催产药物筛选、催产时机选择、繁殖工艺研究、人工孵化设备研制等一系列技术难题,并首次人工繁育出我省第1批鲟鱼苗,目前,该所已储备鲟亲鱼和后备亲鱼近300尾,获得鲟鱼卵约100万粒,已孵出鱼苗20余万尾,可基本满足我省鲟鱼养殖产业发展的需要,从根本上解决我省鲟鱼养殖产业发展的限制性难题,贵州已俨然成为全国鲟鱼养殖的新兴区域。

2 存在问题

2.1 养殖规模偏小,缺乏龙头企业

贵州虽然引进鲟鱼养殖起步较早,但由于受资金、技术、信息、市场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省鲟鱼养殖还局限于单家独户饲养,养殖场及养殖规模偏小的现状;另有部分养殖户在养殖前并未对市场、所需具备的养殖条件、养殖技术进行充分的调查和掌握,就盲目的进行选址建设,加上缺乏专业的技术人员和龙头企业的带动,结果造成我省鲟鱼产业化进程发展缓慢,组织化程度较低,社会和经济效益不明显的局面。

2.2 鲟鱼苗种来源受限,养殖成本较高,限制了快速发展

2012年,贵州省水产研究所虽然解决了鲟亲鱼培育、繁殖工艺研究、人工孵化设备研究等一系列技术难题,但技术的稳定性及全面的推广应用还有待时日。从1999年引进鲟鱼养殖至今为止的13年期间,贵州省鲟鱼养殖鱼苗主要依赖于从省外购买,且鱼苗的质量不敢保证;鱼苗的外购一方面增加了贵州省鲟鱼的养殖成本,另一方面受市场、技术等因素的影响,外购鱼苗的数量和质量多不稳定,限制了贵州省鲟鱼养殖的快速发展。

到目前为止,贵州水产饲料工业基础相对薄弱[5],尚缺乏鲟鱼等特色水产品种鱼类的饲料加工企业,因此,我省鲟鱼养殖的饲料来源主要依靠外购,加上鱼苗也需从省外购进和运输成本的增加,是造成贵州省鲟鱼养殖成本较高的主要因素。

2.3 市场开拓不够,销售空间狭窄

目前,贵州省鲟鱼养殖大多是单家独户饲养,规模较小,且缺乏对市场准确的认识,养殖的成鱼销售大多局限于本地市场。另由于消费者对鲟鱼缺乏足够的认识,并且贵州经济水平相对较低,鲟鱼的市场销售价格相对较高,故普通消费者一般较少购买,仅宾馆酒楼少量购买。因此,虽然一些养殖场鲟鱼售价不低,但由于销量上不去,限制了养殖规模,鲟鱼养殖的综合效益未能充分体现出来。

2.4 鲟鱼养殖产业链不完善

贵州鲟鱼养殖虽然起步较早,经过了十多年的发展,但与之相配套的产业链网络还不完善。如人工繁殖和苗种生产企业、龙头企业带动、以及饲料生产企业和商品鱼深加工企业的缺乏,导致本省鲟鱼养殖苗种受限,养殖成本增高,产业规模化发展缓慢,带动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够明显。

3 发展策略

3.1 制订发展规划,加大资金投入

贵州渔业主管部门要树立正确的渔业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特色水产品种养殖业,依托资源优势,实施区域布局,做好鲟鱼产业的中长期发展规划,通过调整结构、优化品种和改进技术等手段,逐步引导本省鲟鱼产业朝着健康可持续方向发展。同时,政府要逐步完善鲟鱼产业配套设施的建设和有关鼓励发展鲟鱼养殖政策的制订,要不遗余力地加大资金投入,逐步完善本省鲟鱼养殖硬软件水平。

3.2 依托资源优势,打造贵州优质,绿色鲟鱼品牌

贵州地貌属于中国西部高原地,平均海拔在1100m左右,境内岩溶分布非常广泛,形态类型齐全,喀斯特面积10.9万m2。独特的地理环境,特别是丰富的喀斯特地貌,使得贵州省拥有丰富而优质的冷水资源,且水温较恒定,大多在15℃~20℃之间,是全国少数几个适合进行冷水、亚冷水性鱼类养殖的地区之一。因此,我们可以依托本省优质的水源及冷水优势,大力发展,打造优质、绿色鲟鱼品牌,用质量上的优势来弥补数量的劣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理念将更加注重追求绿色、优质的健康食品,届时,以优质,绿色为品牌的鲟鱼养殖将更具市场竞争力和备受消费者青睐。

3.3 引进龙头企业,拓展销售渠道

对有条件发展鲟鱼养殖的地方各级政府要把发展鲟鱼养殖作为一件大事来抓,要积极的引进鲟鱼养殖企业或是鲟鱼深加工企业落户,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逐步提高本省鲟鱼养殖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养殖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同时通过深加工企业的配套,可丰富鲟鱼产业发展模式,延长企业生产链条,提升鲟鱼养殖附加值。

3.4 加强人才培养及培训

科技进步、人才培养及技术培训是冷水鱼产业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5],贵州渔业部门及养殖企业一定要解放思想,大胆尝试,通过人才引进不断充实壮大基层养殖技术人员的力量。一方面可通过派助技术人员到国内具有先进养殖技术的企业进行学习或培训;另一方面养殖企业要积极与国内鲟鱼养殖企业、科研单位、高校开展合作,并聘请鲟鱼养殖专家作为技术顾问帮助解决实际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只有“走出去、引进来”,我们才能适时掌握鲟鱼养殖的最新动态,只有具备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养殖技术,我省的鲟鱼养殖才会健康持续发展。

[1] 户业丽,程波,余东良,等.施氏鲟鱼肉营养成分的分析[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6,27(4):167-168.

[2] 程波,户业丽,张翌,等.施氏鲟鱼鳍营养成分的分析[J].水产养殖,2006,27(1):6-8.

[3] 户业丽,程波,袁强,等.施氏鲟鱼皮营养与分的分析及综合评价[J].淡水渔业,2006,36(3):50-52.

[4] 李正友,罗永成,杨兴,等.贵州山区鲟鱼养殖现状、问题及对策[J].贵州农业科学,2005,33(增刊):105-106.

[5] 朱玲.喀斯特山区鲟鱼养殖前景[J].水利渔业,2006,26(4):114-115.

猜你喜欢
鲟鱼贵州省贵州
贵州省种公牛站
历史时期长江上游鲟鱼资源的开发研究
贵州省博物馆大悬挑超限结构设计
贵州,有多美
沉醉贵州
多彩的贵州 多彩的茶
我与贵州茶一起
贵州省党代会开得最成功
100岁的鲟鱼
贵州省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信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