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煤矿放炮诱发事故原因分析

2012-01-26 05:50毛允德
中国煤炭工业 2012年1期
关键词:放炮火源煤矿安全

文/毛允德

贵州煤矿放炮诱发事故原因分析

文/毛允德

2010年,贵州当地煤矿由于放炮引起的事故达12起,死亡89人,伤23人,放炮引发事故已经成为贵州煤矿安全的重要隐患。深刻分析放炮诱发事故产生的原因,提出有效防治放炮诱发事故的方法,已成为贵州当地煤矿安全工作的当务之急。

一、放炮诱发事故的深层次原因分析

放炮是引爆瓦斯,造成瓦斯爆炸事故的第一火源。贵州2010年的12起放炮诱发的事故,其实都是瓦斯事故。其中一起为放炮引起的瓦斯爆炸事故,虽然仅占8.3%。但是,从引爆瓦斯爆炸的火源看,占到了100%,说明放炮是引爆瓦斯的重要火源。这和全国的统计情况一致,据统计,“十一五”期间,我国煤矿瓦斯爆炸事故由放炮引起的占到了42%,电火花引起的占到42%,其他占到16%,说明放炮已经成为引爆瓦斯的第一火源。

不抽放瓦斯或者瓦斯抽放不达标。12起放炮诱发事故中,11起为放炮诱发的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另一起为放炮引起的瓦斯爆炸事故,这说明一些贵州省的矿井在瓦斯抽放管理方面,没有做到“先抽后采”,不是没有抽放,就是抽放不达标,从而造成事故。

违章放炮。在11起放炮诱发的事故当中,人员死亡的直接原因就是煤层与瓦斯在放炮后大量突出,作业人员来不及撤离被煤层掩埋,或被瓦斯窒息。现场作业人员违章放炮,不严格执行放炮撤人的规定,图省事,怕麻烦,人员仅仅撤离放炮爆破地点几十米或者一百多米距离,大量人员停留在回风系统中,放炮诱发煤与瓦斯突出后,人员就根本来不及撤离,被窒息死亡。

同时,“三人联锁”放炮规定执行不严格,甚至形同虚设。“三人联锁”放炮制度,是指放炮作业时放炮员、瓦检员、班(组)长必须到场,并且严格按照工作顺序完成自己职责的管理制度。上述事故中,警戒设置不到位,人员没有撤出,充分暴露了“三人联锁”放炮制度没有执行,或者没有执行好。

放炮技术和放炮管理技术落后。其他行业都用数码雷管、用智能发爆器放炮,都实现放炮的智能控制。然而,煤矿放炮用的发爆器、电雷管数十年来没有根本性的变化,仅仅满足于能够起爆就行。放炮是煤矿第一位的危险工序,但是,到目前,还没有推广一个安全监控系统来监控放炮作业,保证放炮安全。

此外,放炮管理技术落后,使《煤矿安全规程》和《煤矿放炮作业规程》无法得到很好的贯彻执行。据统计,煤矿放炮作业工序非常复杂,一次要完成77个步骤,但是,对于这些步骤的完成都是靠人工“口传口、手传手”来完成,现场工作中,工人很难记住,执行效果大打折扣。

监督督察技术和手段落后。集团公司、煤矿安全监察部门对于放炮作业的监督,缺乏有效手段,各项监督基本上如同虚设,导致事故频发。

二、对贵州放炮诱发事故治理的建议

从2010年的情况来看,结合最近几年的情况,可以说放炮诱发的事故是贵州煤矿最严重的事故,第一位的事故。必须引起政府各级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察部门和煤炭企业的高度重视,建议从下列几个方面强化治理:

一是加强瓦斯抽放工作,抽采不达标,不得掘进,不得生产。

二是从技术手段上入手,强化放炮技术进步,强化安全管理,实现安全放炮作业。

三是完善监督、监察、监控的信息化手段,延伸监督监察的深度和广度,确保对放炮作业的严格监督和监察。

(作者单位:北京龙德时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责任编辑:庞永厚)

猜你喜欢
放炮火源煤矿安全
双火源隧道火灾数值模拟
“清底验炮”咱的本职工作
煤矿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不同火源位置情况下的内天井结构建筑
火源位置对轻型门式刚架竖向位移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饮酒,放炮,“守岁”
雨点儿
强化忧患意识,推动全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
煤矿安全生产实现高质量发展
抓煤矿安全基础建设四大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