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学科馆员能力建设浅析

2012-01-26 16:50尚文玲高宏杰李敬华李莎莎杨德利
中国医院 2012年11期
关键词:科学院馆员学科

■ 尚文玲 高宏杰 李敬华 李莎莎 亢 力 杨德利

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是国家中医药行业内最高学府的信息文献机构。主要担负着为我院科研及二级院所如广安门医院、西苑医院、针灸医院、望京医院等临床院所提供中医药文献、信息知识分析、传播和利用过程的优质学科化服务。目前,图书馆正在扩建改造,新改扩建后的图书馆为全体学科馆员提出了要深化图书馆信息服务内涵、扩展服务外延的一种新型服务理念,图书馆致力于E-Science、E-Learning信息环境建设,融入用户多学科领域的需求过程中,如何提升学科馆员团队能力建设向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1]。

1 提升学科馆员个人综合素质

当前,随着学科化服务的深入开展,围绕医院临床及科研一线提供完整信息解决方案,学科化服务的内容已大大超越传统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的边界,将触角延伸到人才信息素质教育、科研素养培训、综合信息保障、学科情报研究、知识平台建设、开放获取、知识产权管理等各个相关领域[2]。在这种情况下,国家中医药图书馆学科馆员的服务工作内容会发生根本的改变。每一个图书馆员都将承受着多种任务与工作环境对自身能力结构的巨大压力。

首先在嵌入医院科研及临床一线的服务中,每个学科馆员都置身于多向度、多层面、多元价值主体的人际网络之中。沟通、交流已成为学科化服务工作方式的常态,学科馆员需提升各种不同群体人际关系对自身沟通交流的能力。其次,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由于自身的优势,会与许多医院重大项目一线科研人员合作越来越密切,服务工作中会涉及到许多机密要闻,为此,诚信,保密,遵守科研学术道德规范,对学科馆员的诚信道德水准提出了挑战。第三,学科馆员要发扬主人翁的精神,主动担当社会责任,认真对待医院临床及科研的信息需求,把解决信息需求的过程,转化为推动业务变革和创新发展的契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发新技术、新产品或新服务,全面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能力。

2 发扬学科馆员团队合作精神

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的学科化服务分工负责制,使每位学科馆员都有自己明确的责任范围,但由于某种因素存在,各个科室衔接,各个馆员之间相互关联的机会不多,基本还是处于单打独斗的状态。当遇到多用户、多任务并发情况时,或遇到个人能力所不及的深层次服务时,就会显得势单力薄、捉襟见肘。面对中医药新时期的要求,面对201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中国中医科学院的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的远程规划,学科馆员要在所级领导的正确指引下,学科馆员要学会能够使协同服务、集体攻关成为工作常态,充分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团结起来协同工作,增强团队可持续发展能力。

探索团队软实力建设,为图书馆领导部门积极应对创新跨越中的各种挑战,提出了一个非常现实且亟需解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如何塑造团队核心价值观;倡导员工综合素质发展;加强制度体系建设;构建协同工作机制和交流共享平台;推进团队文化和品牌建设;馆领导的强力推动,积极营造和谐发展的内外部环境等。上述工作的顺利开展,结合“硬实力”所拥有的实体资源(如经费、设备、工具、数据平台)、业务技能、人力资源等,硬、软实力相辅相成,二者有机结合,将会使改扩建后的图书馆面貌有大的改观。

3 塑造核心价值 开拓创新发展

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是以院科研及各附属医院为主体的服务机构,学科馆员要有勇于开拓,甘于奉献,要把服务精神和创新精神,共同构成学科馆员的精神内核,引领学科馆员注重团队的服务和创新理念,甘于坚守服务,敢于迎接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

展望未来,把握机遇,制定学科馆员个人职业生涯和学科馆员团队整体能力的协同高效发展长远规划,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塑造核心价值,努力创新发展,打造一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型团队。其目标包括:(1)有计划、经常性地开展各种形式的能力培训活动,把能力提升贯穿在日常学习中。(2)将学科馆员普遍的基准能力和分布的特色能力相结合,形成矩阵化的整体深度能力结构。(3)积极选派青年骨干出国学习、与国内外同行合作交流、参加学术会议,通过多种方式提升综合素质,开阔学术视野,促进团队参与国际合作、高标准发展。(4)建立一系列工作规范和制度体系,为学科化服务各项工作有序推进、高标准运行提供重要的支撑和保障。

4 逐步完善机制 促进能力建设

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有着一套相对完整的规章制度与管理要求,但在改扩建后的图书馆工作中还需要不断加以补充。要在原有制度基础之上建立更加细化的考核指标,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对内,无论是作为团队学科化服务的引领和推动者,还是普通学科馆员,都要按照绩效考核要求从完成任务、创新意识、职业素质、专业技能四大方面对学科馆员进行新的综合评价,肯定成绩,找出不足,充分发挥绩效作用,为图书馆向着更好、更快、更高的良性发展创造最佳的政策环境。对外,要加强学科馆员团队与各相关层面的协同工作机制,根据图书馆自身的学科化服务发展战略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筹协调图书馆与中药所、基础所、西苑医院、广安门医院、望京医院、针灸医院等二级院所服务能力建设,及时解决学科化服务中出现的各类问题。

建立健全团队共享交流平台是学科馆员能力建设与工作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但是并没有引起领导和全体学科馆员的高度重视。目前馆员的工作与学习还都是在自我掌控中,唯一能够体现交流的平台只有MSN、QQ等方式,简略而又单一,远不符合改扩建后图书馆服务的要求。为此,建立多学科全方位的团队服务平台势在必行。如建立工作平台:学科馆员内部相互间的业务交流在此平台上足不出户即可完成;建立学习平台:学科团队成员将业务资料、心得体会,发表的论文、著作与同行分享,互取精华;建立技能平台:每一个学科馆员可以把各自的技能新发现、特色小窍门展示出来,取长补短;建立生活平台:帮扶互助、开阔视野、促进友谊、舒缓工作压力。上述平台的建立,可营造和谐奋进的团队学习工作氛围,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增强做好学科服务的勇气和信心。此外,通过平台建立学科馆员团队例会制度,定期进行服务部署、研讨交流及学习培训,让每个学科馆员在通过基准能力提供普遍服务的同时,又通过整个团队的合作机制为自己的用户获得和提供特色能力的服务支持[2]。

5 结语

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的学科化服务能力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工作任务,特别是今后在面对院科研及各临床医院学科化服务进入跨界服务这样一个复杂、充满创新挑战的环境,提升学科馆员个人综合素质,发扬学科馆员团队合作精神,塑造核心价值、创新发展,完善机制、促进能力建设等诸多方面,已成为学科馆员团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不断发展强化、开拓创新才能促进团队整体能力的大幅度提升。

[1]刘细文,熊瑞.图书馆跨界服务的内涵、模式和实践[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8,34(6):32-37.

[2]李玲,吴鸣,张冬荣,等.跨界服务情境下的学科馆员团队软实力建设[J].图书情报工作,2012,56(13):45-48,73.

亢力: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E-mail:kangli@mail.cintcm.ac.cn

猜你喜欢
科学院馆员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咸宁市农业科学院情况简介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咸宁市农业科学院农机所简介
《河北省科学院学报》稿约
高校图书馆义务馆员教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一位科学院院士的文学人生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承华、斗尕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佐等3位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政〔2017〕32号
“超学科”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