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设备的预防性维修

2012-01-26 21:09刘光
中国医疗设备 2012年5期
关键词:工程部仪器设备预防性

刘光

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医学工程部,新疆 石河子 832000

医疗设备的预防性维修

刘光

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医学工程部,新疆 石河子 832000

本文从如何处理好医院医疗仪器设备维护保养与维修的关系,树立以预防性维护保养为主的意识和观念入手,以我院开展预防性维修工作的实践为例,探讨开展预防性维修工作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医疗设备;预防性维修;故障性维修

0 前言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大量尖端、先进的医疗仪器设备被不断引进,并广泛应用于临床。如何提高在用医疗仪器设备的开机率和使用率,使医疗仪器设备始终保持最佳的技术状态[1],减少医疗仪器设备故障的发生,延长其使用寿命,从而降低仪器设备的运行成本,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是我们面临的一大课题。开展医疗设备预防性维修是解决这一课题的有效措施。

医疗仪器传统维修(Traditional Maintenance,TM)又称为故障性维修(Malfunction Maintenance,MM),是指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在医疗仪器故障发生后进行的维修方式。

预防性维修是指根据设备的运转周期和使用频率而制定的提前进行设备现状确认的维修方式。

医疗仪器预防性维护[2](Preventive Maintenance,PM),是指在故障发生之前就对医疗仪器的性能、安全性等进行检查维护,保证医疗仪器高效运行,防止故障发生的一种预见性维修方式。

近几年来,我院按照设备固定资产价值统计,建立了万元以上大中型设备维修档案,同时根据院内设备的具体使用情况,制订了一系列预防维修流程。改进了原有的维修模式,以养代修,变被动维修为主动保养,早期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消除故障隐患的同时也延长了设备使用寿命,减少了突发故障和潜在的不安全因素,有效地提高了设备的使用率。

1 开展预防维修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我院开展预防性维修几年来的经验,使我们认识到:必须在处理好医疗仪器设备维护保养与维修的关系,在树立以预防性维护保养为主的意识和观念[2]的前提以下,做好以下各项工作,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1 制订预防性维修管理制度

(1)科室巡回检查制度。我院医学工程部按科室片区结合设备种类划分责任,科室及设备落实到人,确定相关技术人员,坚持定期和不定期保养的原则,要求维修工程师严格依照万元以上大中型设备档案中统计的数据,针对各自所辖科室范围内万元以上设备,实行每周巡回检查。检查内容包括:设备运行环境、电源及接地装置是否可靠、操作人员使用方法是否正确、设备有无异常现象发生等,并做好维修记录。

(2)日常操作养护制度。在设备验收初期,要求厂方安装工程师会同我科室技术人员为每1台大中型设备依照操作手册制定操作流程,随机身悬挂并附备用电源保险管,并标识厂方维修联系电话,要求操作人员严格按照操作流程和使用说明操作设备,定期清洁设备外部环境,并做好设备运行记录,一旦出现紧急问题及时报修并可随时与厂方售后取得联系。

(3)维修档案管理制度。自2008年,我院医学工程部就开始着手细化维修流程。要求对5万元以上的大型设备,建立设备维修档案,详细记录设备故障时间、名称编号、故障现象、故障原因、维修时间、更换的零件、维修方法等信息。对设备故障规律进行总结,积极采取措施进行预防。

(4)人员培训制度。在引进新医疗设备的安装和调试过程中,我院要求厂方安排临床操作培训及现场维修安装培训,临床科室设备操作人员和医学工程部技术人员都参与培训。在培训过程中,不但能使大家了解仪器设备对使用环境的要求、正确的使用方法、使用中的注意事项等,同时,也可向厂方工程师学习了解设备的工作原理、工作流程及一些常规维护保养方法。

(5)应急保障制度。早在在我院创立三级甲等医院的过程中,按照上级规定,要建立健全院内各项规章制度,其中重点之一就是对一旦出现故障,会造成较大影响的特种设备要求有充分的预见性及相应的解决方案[3]。对此,我院医学工程部进一步细化维修应急保障制度,在预防维修计划的设计过程中,根据设备使用的实际情况,结合设备影响程度的轻重、诊疗作用的大小、使用频数的高低以及临床需求的缓急程度等因素,对我院在用的特种设备,如中心供气系统、消毒灭菌设备、高压氧舱及除颤监护仪、呼吸机类等急救设备的使用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估,从而有选择地确定了本院主要仪器设备的预防维修计划。同时针对生命支持系统和急救设备建立了应急保障预案。以呼吸机为例,目前,我院在用呼吸机已达70余台,分布在急诊科、ICU、神经外科、心胸外科等重症监护病区。一旦出现设备紧缺现象,将由医学工程部统一调配院内各科室所有呼吸机,同时预置备用急救呼吸机1台,以确保不时之需。按照临床实际需求,我院医学工程部现储备各类备用机型已达10余种,为我院医疗工作的正常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1.2 确立预防性维修计划

在进行预防性维修之前,首先要根据具体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工作特点结合其使用情况,检查使用环境,如温度、湿度、防尘等是否符合要求;检查设备的安全性能等,然后制定计划,按计划进行日常和定期的设备维护与保养。

预防维修计划内容中应包括:养护时间安排、应维护保养的设备、需要保养的部位、调试检测仪器工具清单、易损备件清单、应急预案、维护人员等,并要做好记录。

特种设备一般2~3年就需要进行1次大型预防性养护。2010年,我院医学工程部组织全体工程部技师参与,先后对我院ICU 病区设备带分区养护、中心供氧站液氧储气罐改造及2台真空负压泵机组养护制订了周密的预防维修计划,成功地进行了几次较大规模的预防性维修。

在我院中心供氧站2台真空负压泵机组养护过程中,考虑到一旦进行停机操作,会给全院带负压终端设备造成影响,因此,首先制订出应急保障预案,确定详细应急计划。在预防维修计划的设计过程中,首先由维修技术人员根据负压泵机组运行情况确定重点养护部位,预测养护所需时间。按养护程序及人员情况分配安排具体工作,合理分派任务。选择夜间无大型手术时进行,区分重点科室,提前通知各临床科室负压泵机组预防维修时间,并了解各病区患者病情,医学工程部对院内各科室小型负压膜式电动吸引器统一进行调配,按需发放到各相关科室及ICU、心胸外科、神经外科、急诊科等重症抢救科室病区。与此同时充分准备好维护所需的工具、材料。由于负压泵机组采用的是水循环冷却方式工作,在保养过程中会有因螺栓生锈而导致的拆卸损坏情况发生,易损配件的准备也非常重要,如石棉垫、球阀、配套螺栓等,均按预防维修计划列出清单,提前准备到位。最后,由维修技术人员展开对负压泵机组的养护,更换电缆、泵体除锈、更换电磁阀等,在预定的时间内圆满完成了此次预防性维修。

1.3 日常预防性维修的实施

1.3.1 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在预防性维修中的工作内容

由于医疗设备的种类很多,预防维修也应根据设备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重点养护部位,确定相应的预修方式。

按我院医学工程部维修规定,在故障设备的检修完成后,都要对设备内外部进行清洁除尘,包括电路板、通气阀、过滤器、生化设备的管道清理;机械传动装置润滑、调整、紧固;血压计、各种仪表的校准、各项技术指标的鉴定;对输入输出电压、电流、绝缘系统、对地保护装置的测定等。同样,对日常巡查维护的无故障设备,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要求尽可能的做好以上工作,并做好维修记录。

总结规律,采取措施进行预防。我院的设备维修档案已建立并实施了近5年,通过一段时间的积累,设备的相关维修信息也日趋完善,参考维修记录的故障处理方法及维修经验[4],结合智能电子仪器设备,如呼吸机、工作站等的软件故障提示信息,可以使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在更短的时间内掌握维修技巧,有效减少临时停机时间[5]。

1.3.2 库存管理工作中的预防性维修内容

在我院医学工程部维修配件库内,维修人员配合库管人员根据设备易损件的消耗情况,设备零件的使用寿命,更换的频次等,科学的统计出最少备品的数量下限,杜绝浪费的同时也保证了在常规维修时有备无患。

1.3.3 维修管理工作中的预防性维修内容

通过预防性维修,根据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的设备维修信息反馈,维修档案的总结积累,可以有效地突出院内重点的设备、经常容易发生故障的设备、维修复杂的设备,这样对不同设备的保养及大修就可以做出更适合的计划,预修计划也会更有针对性。

2 预防性维修的成效

通过对我院近百台故障设备的故障原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下:

(1)供电电源和接地问题引起的故障约占15%;

(2)由于人为故障和使用不当引起的故障约占25%;

(3)使用科室误报和设置不当原因引起的故障约占10%;

(4)受环境因素影响和一些不明原因引起的故障约占30%,其中由于设备长期不除尘,散热不良,设备受潮等因素导致元器件故障的占50%以上;

(5)设备自身故障原因造成损坏的约占20%。

由此可知,前4种原因引起的故障,都属外部原因,医疗设备中自身最容易损坏的是电源部分[6],其次是阻容元件和功率器件,而由于对设备缺乏预防维护及保养,使设备长期处于不适宜的环境中运行而导致的故障比例很高。即约占80%的故障可以通过开展有效的PM工作来避免或减少。

1年以前,我院仅心电监护仪这一单一设备维修量就达到月平均38余次,通过一段时间预防性维护的开展,目前院内各品牌监护仪月平均维修量已降到10次左右。

实践证明,预防性维修工作的实施,使我院在用设备的故障率明显降低,节约维修费用的同时也提高了设备完好率,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了仪器设备的运行成本。相对于医学工程部的维修人员而言,随着我院新进设备的不断增多,维修工作量却没有加大,工作效率有了很大的提升。

由此可见,预防性维修的重点在于对医疗设备运行周期的理解和使用频率的监控。正确处理医疗仪器设备维护保养与维修的关系,变故障发生后的被动维修为主动的预防性维护保养,要求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必须树立以预防性维护保养为主的意识和观念,关注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检测、快速维修等技术需求,只有这样,才能使医疗仪器设备始终保持最佳的运行状态,提高仪器设备的综合效益[7]。

[1] 陆银春.医疗设备维修新模式的研究和探索[J].医疗卫生装备,2008,29(7):90- 92.

[2] 钱建国,李维嘉,张雷.JCI与医疗设备预防性维护[J].中国医疗设备,2010,25(6):9-12.

[3] YY/ T0316 2008,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对医疗器械的应用[S].

[4] 张传胜.浅谈医疗设备应急维修[J].医疗装备,2008,21(11):58-59.

[5] 倪萍,张鲁闽,陈自谦,等.大型医疗设备维修维护策略探讨[J].医疗卫生装备,2009,30(5):106- 107.

[6] 云浩,杨东奎.医院医疗设备故障应急维修体会[J].中国医疗设备,2009,24(12):113-114.

[7] 刘云.论医疗设备管理与医院效益[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9):155-156.

[8] 李维嘉,钱建国.开展医疗设备预防性维护工作的体会[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09,(2):147-149.

[9] 梁荣花,陈扬,谭月仙.手术室仪器设备的预防性维护[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1,(7):247.

[10] 谢松城,徐伟伟.医疗设备管理与技术规范[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Preventive Maintenance of Medical Equipment

LIU Guang
Medical Engineering Department, No.1 Hospital Affiliated to Medical College of Xinjiang Shihezi University, Shihezi Xinjiang 832000, China

This paper expounds on the methods of straightening 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edical equipment maintenance and troubleshooting. Taking our hospital as an example, we discusses several problems of preventive maintenance.

medical equipment; preventative maintenance; troubleshooting

1674-1633(2012)05-0087-03

2011-12-15

2012-03-29

作者邮箱:lghjsh@126.com

R197.39

C

10.3969/j.issn.1674-1633.2012.05.030

猜你喜欢
工程部仪器设备预防性
新生儿黄疸治疗箱常见故障处置及预防性维护实践
高校仪器设备维修管理工作探讨
采购与论证分离模式下的大型仪器设备购置论证思考与探索——以吉林大学为例
上海航征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如何做好实验室仪器设备检定或校准证书的确认工作(二)
十五个和一个
“两把剑,一避免”在项目管理中的重要性
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方法研究
2015款奔驰R400车预防性安全系统故障
高等级公路机电系统预防性维护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