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临床应用分析

2012-01-26 07:13赵雪虹
当代医学 2012年24期
关键词:罗哌卡因芬太尼

赵雪虹

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临床应用分析

赵雪虹

目的 探讨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全凭静脉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2011年12月收治的62例剖宫产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1例:PR组采用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全凭静脉麻醉;I组七氟醚吸入麻醉。记录患者手术疼痛,以及手术后血压、心率结果。结果 与I组比较,PR组手术疼痛0级、Ⅰ级、Ⅱ级和Ⅲ级分别是50%、37.5%、12.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R组术后收缩压为(15.92±1.62)kPa,舒张压(9.69±1.38)kPa,心率为(85.12±10.01)次/min,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较七氟醚麻醉在剖宫产中更稳定,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全凭静脉麻醉;舒芬太尼;罗哌卡因;剖宫产

舒芬太尼是芬太尼的衍生物,椎管内用药的效价比为芬太尼的4~6倍[1]。国外报道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术后硬膜外镇痛,能减少罗哌卡因的用量及副作用,可获得更满意的镇痛效果[2]。本研究通过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全凭静脉麻醉用于剖宫产手术,观察其与七氟醚吸入麻醉术后恢复结果的差异,为临床麻醉提供参考依据,从而提高围术期病人的安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9年12月~2011年12月62例择期行剖宫产的患者,年龄37~59岁,平均(44.6±6.3)岁。产程8~10个月,平均(9.2±0.8)个月。采用随机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罗哌卡因(PR组)和七氟醚吸入麻醉组(I组),每组31例。RP组为观察组,I组为对照料组。患者进入本组试验的标准为手术前身体一般情况良好,既往无严重疾病及药物过敏史。

1.2 麻醉方法 对患者麻醉前30min进行肌肉注射阿托品0.5mg、苯巴比妥100mg。患者送进手术室后,对其实施开放上肢静脉,常规监测无创血压、脉搏、氧饱和度、心电图、呼气末CO2。对两组患者均采用咪唑安定0.05mg/kg、罗哌卡因2mg/kg、芬太尼2μg/kg进行诱导麻醉,维持以微量泵泵入罗哌卡因6~8mg/(kg·min),舒芬太尼0.1~0.4mg/(kg·min),3min后气管内插管,连接麻醉机进行机械通气,保持潮气量10mL/kg,呼吸频率13次/min。I组麻醉维持吸入浓度1%~2%七氟醚。两组术中根据手术以及患者的实际情况中间不断追加维库溴铵维持肌松。

1.6 统计学方法 对数据进行SPSS15.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并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确定检验水准为a=0.05,当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疼痛分级的比较 观察组手术疼痛0级、Ⅰ级、Ⅱ级和Ⅲ级分别是50%、37.5%、12.5%和0,而对照组手术疼痛0级、Ⅰ级、Ⅱ级和Ⅲ级分别是19.64%、30.36%、32.14% 和17.8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数据头疼级别的比较[n(%)]

2.2 两组患者手术后血压、心率结果比较 两组患者手术后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后血压、心率结果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后血压、心率结果比较(±s)

组别 收缩压kPa 舒张压kPa 心率(次/min)观察组 15.92±1.62 9.69±1.38 85.12±10.01对照组 18.73±1.95 10.30±1.53 95.46±12.34

3 讨论

剖宫产术后疼痛可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和儿茶酚胺释放过多,抑制催产素的分泌,催产素的分泌减少可导致子宫收缩力减弱,引起产后出血,对产妇极为不利,故术中对麻醉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既要保证其术中不会觉醒又要最大限度地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并减少应激反应。舒芬太尼脂溶性高,对脊神经和脊髓等神经组织具有很高的亲和力,可通过直接作用于脊神经的阿片类受体而发挥镇痛效应[3]。舒芬太尼为芬太尼N-4位取代的衍生物,是一种强效的阿片类镇痛药,同时也是一种特异性阿片受体激动剂,具有起效更快、镇痛作用更强、持续时间也更长特点,有良好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性,可同时保证足够的心肌氧供应,越来越多地应用于镇痛。罗哌卡因和舒芬太尼联合应用,有协同和相加作用,可以减少单个药物的用量和不良反应[4]。在行硬膜外镇痛时,希望术后病人能较早恢复下肢运动,本研究87.5%的病例术后8h下肢运动阻滞恢复,与单位时间内罗哌卡因用量少有关。故手术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对于患者术后恢复显得格外重要。本试验对比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全凭静脉麻醉和七氟醚吸入麻醉对患者术中疼痛、不良反应与术后恢复的影响方面均具有优越性。综上所述,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麻醉具有更快的麻醉恢复时间及平稳的血液动力学,更重要的是其术后具有明显降低术后恶心、呕吐发生概率,对机体的毒害作用小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在手术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Celleno D. Spinal sufentanil[J]. Anaesthesia,1998,53(Suppl 2):49-50.

[2] Hübler M, Litz RJ, Sengebusch KH, et al. A comparison of five solutions of local anaesthetics and/or sufentanil for continuous, postoperative epidural analge[ia after major urological surgery[J]. EurJ Anaesthesiol, 2001,18(7):450-457.

[3] 罗政香.无痛分娩技术在产科临床的应用分析[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24(6):292-293.

[4] 高勇梁,李华.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2011,17(3):134-135.

10.3969/j.issn.1009-4393.2012.24.076

224000 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人民医院(赵雪虹)

猜你喜欢
罗哌卡因芬太尼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全身麻醉术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芬太尼与曲马多复合罗哌卡因骶管注入在小儿术后镇痛中的应用对比
分析舒芬太尼、盐酸罗哌卡因在无痛分娩中应用效果
咪达唑仑联合舒芬太尼无痛清醒镇静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术中的应用
探究左旋布比卡因的临床药理学和毒性特征
罗哌卡因在临床麻醉及疼痛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用于腹腔镜手术麻醉效果对比观察
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联合应用对兔小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
小剂量低浓度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在混合痔术中的效果比较
0.375%罗哌卡因与0.25%布比卡因胸段硬膜外阻滞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效果及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