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钢铁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及发展前景展望

2012-01-27 06:33刘永彬
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 2012年5期
关键词:废钢铁废钢加工

刘永彬

(中国再生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北京100052)

1 废钢铁资源回收利用的重要性

1.1 扩大利用废钢铁资源是突破资源瓶颈制约、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要求

进入21世纪,资源相对不足、环境容量有限,已成为我国国情的基本特征。资源供应紧张,原生资源供应已远远不能满足快速增长的资源需求,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对于钢铁工业来说,由于我国铁矿石资源相对紧缺,这些问题尤为突出。西方发达国家现生产的钢铁有2/3以上的原料来自废钢铁,自给自足以外还出口废钢;近10年来,我国钢铁积蓄量增长近2.8倍,人均不足5 t,相比之下,美国、日本都超过了人均30 t;目前世界钢铁业的废钢铁应用占粗钢总产量比重的40%~45%,在我国即使是废钢消耗量创纪录的2009年,也仅占粗钢产量的14.6%;另外,我国目前废钢利用率仅为19.9%,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48.3%。无论在人均钢铁资源拥有量、废钢应用水平还是循环利用率上,我国都远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

1.2 高效利用废钢资源是降低碳排放、缓解对铁矿石依赖的重要途径

大量成矿周期往往以数百万年计的矿产资源被过度开采和使用,带来十分严重的环境污染。我国每年需要大量进口铁矿石才能满足钢铁生产的需要,仅2009年铁矿石进口量便达到创记录的6亿t,占我国铁矿石应用量的50%以上,对外依存度很高,由于进口铁矿石价格连年暴涨,钢铁成本不断上升,为我国带来较大压力。作为节能环保的再生资源,废钢铁相对于铁矿石炼钢,可节能60%,节水40%,减少废气排放86%、废水76%和废渣97%。每利用1 t废钢铁可节约1.7 t铁矿石、0.68 t焦炭和0.28 t石灰石,且能无限循环利用。因此,发展废钢铁市场是解决铁矿石危机的必由之路。可以预见,未来的钢铁原料配置中,废钢铁将逐步取代铁矿石的优势地位。提高废钢铁循环利用在钢铁工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对于降低资源和能源消耗、减轻环境压力、发展我国循环经济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3 废钢铁资源具有极高的开发利用价值,是实现钢铁循环利用的优势资源

近5年来,国内对废钢的需求持续上升,直接扩大了废钢回收利用的规模,使回收总量和回收率逐步攀升,对国民经济贡献度进一步提高。目前,我国废钢铁资源回收总量(包括进口废钢584.76万t)已达每年1亿t,回收利用年产值达到3 000亿元,占我国再生资源回收总值将近60%的比重(截至2010年底),处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主导地位。据测算,2015年废钢铁的需求总量将达到1.5亿t,较2010年废钢铁消耗总量8 670万t增长近一倍,废钢比达到30%的水平。如果达到40%~45%的世界水平,年消耗量将超过2亿t。这意味着,废钢资源供需间的缺口很大,只有加快现有废钢回收的步伐,提高废钢回收率,大力加强废钢的开发利用,才能更好地满足我国钢铁工业发展的需要。

2“十二五”期间再生资源回收体系新局面

“十二五”期间,我国再生资源行业迎来黄金发展期,进入了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工作的新局面。

2.1 国家和社会各界给予高度关注

“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推进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化”已被列入“十二五”规划纲要,第一次从国家战略的角度确认了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2011年10月31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建立完整的先进的废旧商品回收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用“四个结合”提出了推进废旧商品回收体系建设的基本原则:坚持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坚持循环发展与科技创新相结合;坚持多渠道回收与集中分拣处理相结合,坚持全面推进与因地制宜相结合。立足于健全回收网络和依靠科技进步,提高体系产业化、集约化和规模化水平两个方面,指明“十二五”期间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的方向。

2.2 相关政府部门的政策支持体系创造了有利的发展环境

在《意见》出台前,国家各部委也已为探索城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提供了较大的支持,奠定良好根基。商务部自2006年、2009年和2011年先后启动三批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城市,共确定了90个城市和11个区域性回收基地共101个试点单位,基本覆盖直辖市、省会城市。90个试点城市初步形成社区回收网点、分检中心、集散市场三位一体的回收发展模式,培育了近100家龙头企业,新建和规范网点4万多个,新建和改造集散市场160多个,试点城市再生资源回收率由原来的40%提高到70%左右。自2009年开始,中央财政资金对工作基础较好的试点城市和区域性回收利用基地项目进行了支持,到2011年,商务部、财政部已对44个城市的33 075个网点和181个分拣中心,22个集散市场以及城市再生资源回收信息平台和人员培训经费等项目进行了支持。此外,还对36个回收加工利用基地,包括区域集散市场的基础和环保设施进行了支持,安排资金总计达17.5亿元,并继续安排财政专项资金7.5亿元,支持10个城市的城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和20个省份的区域性大型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基地建设。截至2011年底,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确定了两批共22家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目前各地政府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或安排了配套的支持资金,或出台了地方性的优惠政策,为再生资源回收体系提供了保障。可以说,对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的政策支持,为体系建设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2.3 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目标和网络特点

基于“十二五”期末,基本建立起覆盖面广、网络功能完善、技术设备先进、规范化管理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体系,全国主要品种再生资源回收率力争达到70%以上的体系目标,包括废钢在内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形成以下特点。

(1)以整合网络为基础,全力打造全国回收网络体系。扶持大型龙头企业,整合提升传统回收网络,植入先进经营理念和运行机制,从而提高回收利用行业的组织化程度。随着网络的建立,不断加强再生资源回收和调控能力。

(2)以连锁经营为手段,全面提高网络运营质量和效益。通过进行连锁专业培训、建立统一的识别系统、统一配置加工、装卸和检测设备、制订标准和注册商标等方式,将连锁经营模式引入到这个传统行业中来,将再生资源的回收、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改造、信息等方面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供应链,推动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生产标准化、规范化、规模化,提升行业形象。

(3)推动建设一批综合性园区和回收利用基地,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将大量分散经营户整合起来,在园区和基地内形成收购、仓储、配送、加工及利用于一体的产业链,使废弃物的排放处理在园区和基地内进行;通过统一管理、统一标准和规范经营,有效解决现存的行业管理不规范、资源利用率低、二次污染严重等问题。通过市场运作,实现再生资源合理配置,促使再生资源行业向科学利用资源、有效避免污染、提升行业层次的方向发展。

(4)积极推进与制造企业和科技研发机构等在深度利用废旧物资方面的产业合作和科技研发合作,提高利用率。

3 “十二五”期间废钢回收利用体系规划及展望

根据《废钢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要点,废钢资源回收网络体系建设下一步将加快建立适应我国钢铁工业发展要求的废钢循环利用体系。以废钢铁加工配送为生产主体,链接上游的废钢回收网点,下游的废钢应用企业,以及冶金渣、直接还原铁、钢铁尾矿渣、废钢加工设备等衍生产业,完善废钢加工回收配送产业链。

为满足每年以13%的速度增长的废钢应用需求,解决当前废钢供应能力不足、回收加工企业规模小、分布散乱、加工能力差、产品质量普遍偏低、整体装备水平偏低、进口废钢市场开放度低、科研技术支撑体系薄弱等问题,在政府和行业协会指导下,统筹考虑资源、交通、下游产业等因素,于沿海、沿江发达地区和内陆地区合理布局全国废钢资源和企业数量,以规模采购、集中加工和统一配送为原则,以钢企为中心,以设立专业化、规模化、拥有先进加工技术、先进加工设备和先进管理体系的区域性大型废钢配送中心为主体,以技术创新为支撑,遵循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高废钢加工质量的经营方针,有序地建设我国废钢加工配送体系。

规划指标主要着眼于产量、质量和应用等方面,从而推动废钢资源回收利用走向现代化、科学化、规范化,提升行业总体素质。

(1)提高废钢加工供应能力。“十二五”期间对我国钢铁产业的年废钢供应量达到1~1.6亿t。废钢比超过20%,即废钢综合平均单耗超过200 kg/t钢。

(2)加快废钢加工配送体系建设。力争年废钢加工配送能力10~100万t的专业废钢加工配送公司达到100家,年加工供应量达到4 000万t,废钢的加工量占消耗总量的50%。

(3)提高技术装备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4)提高废钢产品质量。推广应用先进的废钢加工处理技术,制定行业准入标准、行业技术标准,保证废钢炉料的纯铁含量平均超过95%,实现精料入炉。

(5)提高废钢应用技术水平。加强废钢应用技术的科学研究和加大先进废钢处理设备的开发引进力度。

从2004年我国废钢加工配送体系建立开始,8年内已经成立了超过20个配送能力达20~100万t的大型专业化废钢加工配送公司。以业内龙头企业中国再生资源开发有限公司为例,中再生在全国布局的七大区域性回收网络基础之上,计划于“十二五”期间,打造10大废钢基地和30个废钢加工配送中心,形成全国废钢回收网络,力争“十二五”末年废钢铁经营量达到550万t。其中包括:建设10个废钢基地,目前常州、洛阳、宁夏灵武基地已建成投产;建设30个废钢加工配送中心,目前半数已建成投产;在深加工环节也有所突破,计划2014年收购控股一家特钢厂。因此,转变发展思路,立足于废钢回收加工应用产业化发展的局面,更好地满足钢铁工业的需求,已成大势所趋。

“十二五”期间或更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将步入废钢高产期,废钢资源回收利用正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也充满了挑战。进一步深化“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推进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化”的内涵,认真落实好“十二五”规划的要求,推动废钢铁回收、加工和利用的同步发展,加快废钢循环利用体系建设,必将对我国未来钢铁工业的发展发挥巨大作用。

(本文为作者在“第五届中国金属循环应用国际研讨会”上的演讲摘编。)

猜你喜欢
废钢铁废钢加工
炼钢厂废钢切割烟尘治理措施
认识“超加工食品”
后期加工
热连轧单机架粗轧机中间坯侧弯废钢成因及对策
铁罐加废钢提高废钢单耗生产实践
废钢铁应用现状分析与发展前景分析
复杂三维微细加工技术创新与研究
工信部印发《废钢铁加工行业准入条件》、《废钢铁加工行业准入公告管理暂行办法》
中国废钢铁加工设备行业领跑者
看,塑料制品是这么加工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