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煤矿井下外源火灾的处理

2012-01-27 12:55赵晋强
中国科技信息 2012年16期
关键词:火势热源外源

赵晋强

山西高平科兴平泉煤业有限公司,山西高平 048400

浅谈煤矿井下外源火灾的处理

赵晋强

山西高平科兴平泉煤业有限公司,山西高平 048400

矿井火灾严重威胁煤矿生产安全以及矿厂职工的生命安全,本文对煤矿井下外源火灾发生的原因、救火过程以及防治进行论述,为类似的灾害提供更为有利的经验,以更好地处理煤矿井下外源火灾,最大限度地减小经济损失与避免人员伤亡。

矿井火灾;外源;防治;损失

前言

目前,由于现有的煤矿井下外源火灾的监测技术仍有一定的局限性,如监测器对于早期的温度的不灵敏感应,使得报警准确率较低,火源的位置又难以确定等原因使得监测器只能监测局部火灾而不能监测到整个矿厂的状况。由于井下的电气明火的发热、机械的摩擦生热以及放炮时的不当操作等外源问题,使得其成为高温热源,井下温度迅速升高,监测系统又不能及时感应温度的变化。此时,井下的竹木材料、油脂、沼气、橡胶的制品以及煤等易燃易爆物会因达到燃烧点而燃烧。当在氧气较为充足的运输道、采掘工作面、机电室这些易燃易爆物迅速燃烧,使得火势迅猛地蔓延,如未及时将火扑灭,火势一旦失去控制,导致煤矿井下火灾,将产生大量的有毒气体,毒害煤矿的工作人员,同时还可能引起煤炭尘粒、瓦斯等的爆炸,给矿厂带来灾难性的损失以及危害矿厂职工的生命安全。同时在救火过程中由于矿井下的密闭工作做得不及时并且需密闭的工作范围太广,使得控制火势需要较长的时间,较为棘手,容易造成事故的再次发生。

1 我国煤矿井下外源火灾的处理现状

为了加强煤矿井下的工作安全,我国一直致力于加强煤矿井下的外源火灾的防火灭火技术。早在上世纪50年代时我国就已经在许多煤矿单位对利用黄泥灌浆这一防火技术进行了推广,之后又研究出了均压通风、高倍数泡沫灭火、利用阻化剂防火等技术,当然对于煤矿井下外源火灾的防治措施我们还有利用惰气、堵漏风、预测系统等技术,目前已经逐步形成了一套较为综合的防灭火技术。由于我国对火灾方面的认识较晚,在这方面研究的也相对较晚,我国在煤矿井下外源火灾的防灭上的设备以及技术还是有待改善的,并且仍有一些问题尚待解决。因此,对于矿井下的外源火灾的防灭火工作仍然有待改进,保障矿井下工作的安全性以及人员的生命安全仍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2 防止外源火灾的措施

由于煤矿井下外源火灾的发生通常比较突然,火势的发展也比较迅猛,并且火势蔓延过程中还经常伴随着有毒气体、烟雾等的释放以及瓦斯等的爆炸,所以其造成的人员伤亡以及财产损失将是不可估量的。目前,虽然在煤矿的火灾中由于外源而导致的火灾所占的比例较小,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近几年来煤矿的工作中机械化的程度越来越高,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使得因外源而造成的火灾越来越多,导致其在煤矿井下火灾中所占的比重也呈现上升的趋势。在减少煤矿井下外源火灾的工作上做好火灾的防范工作仍显得尤为重要。

第一,高温热源的防止,火灾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因为产生了高温热源,引起火灾。所以关键的为防止高温热源的存在及阻止其失去控制,针对此管理层应该制定一定的规章制度对高温热源以及潜在的热源进行严格的管理。

第二,可燃材料是火灾发生的必备要素之一,所以矿井之下所用材料的选取上也应该严格把好关。煤矿单位应该尽量避免易燃易爆材料的使用以及其放置,如果必须用到该类型的材料,则需要将其与热源保持一定的距离,以保障安全。

第三,机电火灾的防止,机械设备的漏电以及未能及时关闭或者操作不当等原因都有可能使机械设备成为高温热源而导致火灾。

第四,机械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摩擦是不可避免的,工作中应该选取合适的材料尽量减小摩擦,防止因摩擦而生热造成火灾。并且在胶带上应该配有相应的打滑、超负荷、跑偏等的综合拯救措施。

第五,应该避免高温热源与易燃易爆物发生直接的相互作用;对于高温报警设备应该及时进行检查、维护,防止其因老坏而导致火灾。

第六,在煤矿井下适当地建立防火门。

第七,矿井下应有应急水源,地下水道。

3 煤矿井下外源火灾的处理

当因为外源问题而造成的火灾发生时,减小损失的最关键步骤在于对火灾的火势的蔓延进行限制。唯有将火势控制,使其蔓延局限在最小的范围内,并采取措施将其扑灭,才能做到最大限度地降低损失以及减少人员的伤亡。

3.1 火灾初起时灭火方法

煤矿井下外源火灾一经发现,火灾现场工作人员应根据火灾的相应性质,采取相应的方式、办法将其扑灭,即使不能及时扑灭,也应该尽量采取一切办法阻止火势的蔓延,争取在火灾发现之初将其扑灭,使损失减小。第一,现场人员应将现场的电源以最快的速度切断,以防止因火灾而使电器设备在高温下爆炸;第二,通风口的关闭,当空气中的氧气不足以支持燃烧时,火势自然会减小,但是救火人员需保证自身所需的氧气,并且关闭防火门,防止火势往其他地区蔓延;第三,在火灾最近处找寻有利于灭火的设备、砂粒、岩石、水源等覆盖在火源上,以使其在缺氧的情况下渐渐熄灭;第四,需将易燃易爆物品与火源迅速隔开,如若是无法挪动的物品,应该用水浸湿或用砂粒等将其覆盖,使其被燃的概率减小到最低;

3.2 减缓火势并报警

火灾现场的工作人员,在利用现场可能的设备、器材、资源进行全力灭火的同时,应该让人专门负责与煤矿的调度部门取得联系并将现场的火势,火灾发生的原因、地点,火灾的性质以及现场的阻火、灭火情况尽快告知相关的部门,以获取更为科学、有效的阻火、灭火方式以及更多的救援。

3.3 停电与人员的撤离

相关部门在接收到火灾现场的信息后,应尽快与上级取得联系并且汇报情况,同时应及时将组织人员将相关的电源切断,安排相关人员进行灭火工作,同时按照相应的应急通道,做好其他人员的安全撤离工作。在火灾附近应派遣相关人员进行看守,防止不知情的人士误入火灾范围,造成人员伤亡。

3.4 煤矿井下外源火灾后的处理

火灾扑灭后,应尽快核实起火的原因,如若设备的原因,应检查相应的机械设备,对设备进行维修与更换,以防止此情况再度发生。并且对于其他未出问题的机械设备也进行全面的核查,以确保其安全性。对于由于设施的老化、低劣等造成的事故,煤矿单位应该加大井下机械设备的资金投入。如若为工作人员的一时疏忽造成,应给予严厉的处罚,让其了解其错误的严重性。与此同时,应该加强对煤矿区工作人员的知识教育以及安全知识的讲解,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及基础知识的了解,防止因员工的疏忽不小心而造成的事故。同时,对于井下的环境,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变换、重整,防止二次事故的发生。

4 结语

煤矿井下的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矿下工作人员的生命问题,所以,防治煤矿井下的外源火灾问题,是保障矿下工作人员生命安全的重要内容之一。煤矿单位,应结合该煤矿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防火、灭火的措施。对于火灾可能发生的地段、原因以及火灾可能涉及的问题进行全方位研究和探索并且制定出相应的灭火、救援策略与措施,并根据此安排设备的安置、防火门的构建以及地下水道的流通方向。同时,通过研究早期火灾的发生原因、性质以及造成的后果开发出先进的防火、灭火设备及技术。近年来,我国在这方面的技术有所提高,但是煤矿井下外源火灾仍时有发生,不容乐观,我国的煤矿井下外源火灾的防火、救火措施仍需不断改善,设备仍需不断改进,以减小未来可能发生的煤矿井下火灾所带来的危害。

[1]武炜.煤矿井下火灾事故人员逃生可视化技术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

[2]田禹,高宗军,焦志超,李振兴,厉愿.煤矿井下隐蔽火源反演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1,(7).

[3]胡春林.零点通风在处理火灾事故中的作用[J]. 科技风,2010,(6).

[4]吴钰晶,袁庆国,宋占松.浅析煤矿井下电缆着火事故原因及其防范措施[J]. 煤炭工程,2010,(12).

10.3969/j.issn.1001-8972.2012.16.037

猜你喜欢
火势热源外源
具有外源输入的船舶横摇运动NARX神经网络预测
外源污染物对硬骨鱼甲状腺干扰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外源污染过程与控制研究室
横流热源塔换热性能研究
热源循环泵流量对热电联供系统优化运行影响
压气机叶片MPAW堆焊的热源参数模拟仿真
外源钙对干旱胁迫下火棘种子萌发的影响
基于启发式动态规划的冷热源优化控制
面对火情要冷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