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化特色的高职校园交往型景观空间营造研究

2012-01-27 12:55孔杨勇
中国科技信息 2012年16期
关键词:校园环境校园文化景观

孔杨勇

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建筑系,浙江 萧山 311231

基于文化特色的高职校园交往型景观空间营造研究

孔杨勇

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建筑系,浙江 萧山 311231

高校校园景观空间对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在介绍当前高职院校校园景观营造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高职院校校园景观营造的重要作用与基本要求,并从校园交通线路和休憩空间的整体设计、校园植物景观的设计、校园雕塑等小品设计、校园景观中实训元素的设计等四个方面阐述了营造基于文化特色的高职校园交往型景观空间的途径。最后,对高职校园景观空间的营造做了展望。

高职校园;交往型景观空间;文化特色;景观营造

马克思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塑造人。”对于高校师生生活的主环境——校园而言,既是教书育人的物质环境,也是具有潜移默化作用的

精神环境。而这一切,在很大程度上则有赖于大学校园景观的熏陶。大学校园景观是承载大学文化的物质载体,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校园文化精神的具体体现。随着大学校园景观的重要性越来越得到体现,除需满足基本功能要求外,还承担着传承学校独特的历史文化、调动学生愉快的学习情绪,使单调的学习通过户外活动、交往变得更加丰富和活跃等诸多要求。

1.当前高职院校校园景观营造现状

大学校园景观是表达校园生态化、地域化、人文化、人性化等特征的理想载体[1]。高校校园的景观设计不仅对于青年学生的知识技能教育,而且对于思想道德、情操、身心方面的教育都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2]。同时,具有大学文化特点的校园景观环境能够体现大学文化精神,营造大学文化氛围,传承历史文脉,突出教育理念和办学特色,展现大学的文化定位,拓展人民对当代艺术的认识和理解[3]。任何一所学校的发展都需要依赖一定的景观艺术作品去演绎其大学精神[4]。

然而,从目前调查来看,对于许多高职校园来说,由于建设时间短、文化积淀相对较少以及高职院校自身的教育教学特色、学生特点等相比本科院校存在的差异,往往缺乏可以吸引学生较长时间驻留在校园景观空间中的能力和隐含在其中的可以对学生予以熏陶、教育的校园文化,导致部分学生将注意力或大量的活动时间转向校园周边环境,使校园景观自身未能较好地发挥其所应具有的功能性要求。

同时,在既有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大多都模仿普通高校的模式,未把培养职业性、技术型人才的目标融入到本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没有真正体现高职院校自身的办学特色。在当下高职院校的精神文明建设中,缺乏彰显特有的精神文化[5]。此外,在处理校园景观空间与户外生活、学习环境之间的关系,使校园景观空间环境实现从满足基本功能到激发丰富多彩的户外生活转变方面尚需得到进一步改善。

2.高职院校校园景观营造的重要作用与基本要求

由于校园历史、地理区域和办学特点等不同,每个高校都有自己的校园风格和人文内涵,反映出特有的区域和办学特点。因此,结合高职类院校的自身特点、历史背景,设计出独具风格的景观环境,对于提升校园形象和价值,更好地进行教学科研活动有着重要意义[6]。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是以就业为导向,以校园精神为底蕴、由师生员工共同创造和享有的群体文化,是融入了更多职业特征、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人文素质的校园文化。校园是由建筑与环境所组成的,造型别致的建筑、和谐的景观、幽雅的环境、合理的布局能启迪人的智慧,使人心旷神怡,从而有助于陶冶师生的情操[7]。

高职院校景观环境建设应贯穿于学校发展的各个阶段,从职业教育需要的角度科学规划,注重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相结合,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和职业精神追求,而优美的景观环境对人身心的这种“塑造”就是其景观文化内涵对人作用的具体体现[8]。学生通常依靠自己的行为接近校园环境,进而融入校园环境,并通过对环境的体验,从环境中得到一系列相应的信息,并进而运用所得信息来决定自己的行为方式。因而,校园环境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所反馈的信息,从而间接影响学生对于校园及校园文化的认可和接受程度。正因为如此,在校园景观中应重视文化内涵对学生的潜移默化作用。从而也可以说明,若要让学生更好得通过校园景观来感知校园文化,特别是要让高职院校学生从进入校园开始就体验到自身的教育教学和文化特色,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但是,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得接近并参与到校园景观空间中,校园景观必须同时具备能够吸引人参与其中的交往型景观空间,即可以为学生们的各种交互活动提供合适的空间环境、相应的设施等。交往型景观空间的营造不但有利于延续校园文脉,通过契合每所院校的特色元素,促进高职院校自身教育教学特色的形成,更有利于把学生们从单调的教学楼—宿舍—食堂等简单的学习生活轨迹中解放出来,增强学生们的户外学习、生活和交往活动意愿,化解学生的学习压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3.营造基于文化特色的高职校园交往型景观空间的途径

高职院校校园景观设计必须体现环境育人的目的,充分考虑到人才培养的职业化、人性化和整体化要求,实现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有机统一。在新建、扩建和改建的校园中要统筹考虑,精心设计,尽可能将具有职业特色、本校专业特色、教育教学特色的雕塑、艺术品、校史陈列室、校园标志、校训、名言警句等景观元素切入其中,充分发挥校园环境的育人功能[7]。同时,结合校内实验实训基地的统筹规划与建设,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整个校园环境就可以建设成为一个寓教于乐的大实训基地。

3.1 校园交通线路和休憩空间的整体设计

校园是一个以步行为主的社区,良好的校园景观会成为学生日常生活所依赖的空间。学校要想吸引更多学生更长时间驻留到校园环境中,应以因地制宜、以小见大的方式,合理布局校园交通线路和休憩空间。首先,要科学、合理的组织交通线路,就可以有效引导学生通向目的地;而休憩空间的布局,宜靠近人流线路,交通便捷,有适宜交往的设施,方便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活动开展。而其所组成的交往空间的完善程度则是影响利用率的因素之一。学生对校园景观的识别性、认同感和归属感,来自于人在场所中与周围环境形成的良好互动。

因此,校园内必须根据学生学习需要和生活规律,很好地设置可供学生散步、聚会、驻足停留以及学习等交通线路和空间场所,而且各有侧重,让学生根据活动内容有选择余地。

3.2 校园植物景观的设计

植物景观是校园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园软质景观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为师生提供观赏、交流、学习等活动的必要景观要素,在促进师生的身心健康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9]。一方面,植物景观作为一种有生命特征的景观形式,通过良好的设计,可以形成典型的季相变化。比如通过在广场上种植榉树并设置围合型桌椅,在春夏季可以其茂密而有形的枝叶为学生提供足够的遮荫空间,而秋冬季则在落叶后可让树下学生尽享温暖的阳光,以此为学生们提供适宜的生活与学习空间。

另一方面,植物历来都蕴含着丰富的象征意义,中国园林植物配置更是深受历代山水诗、山水画、哲学思想乃至生活习俗的影响,因此通过选择合适的植物种类,可以比较含蓄的方式表达出深刻内涵。比如,桃树和李树的配置可以表达“桃李满天下”的主题,梅树和竹子的配置可以表达“坚韧、正直”的主题,水景中配置荷花则可以表达“出淤泥而不染”的主题等。通过植物的某些特征、姿态、色彩给人的不同感受而产生的比拟联想,以表达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需要达到的目标。

3.3 校园雕塑等小品设计

一直以来,雕塑在校园空间和区域内具有非常显著的特征标示作用。就校园总体格局而言,雕塑的置放可以在校园环境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可强化校园整体格局,凸显现有空间特征,烘托高校特有的文化内涵[10]。但作为景观雕塑,为使其更能以准确生动的艺术语言表达所在校园的精神风貌,使雕塑与校园景观环境相互呼应,不仅要研究校园的人文历史,更应重视环境格调和艺术表现形式问题,使雕塑的形式、立意融入特定的校园景观文化环境之中,并成为升华场所意境的视觉焦点[11]。

比如在建设类高职院校,除了布置建筑名人雕塑外,还可以增添传统建筑工具雕塑、体现建筑工艺和流程的雕塑等,从而让传统和现代的建筑元素均可在校园中得到展现,让各个雕塑都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让学生在这些细微之中去思索和感悟。因此,校园雕塑不仅具有景观功能,更具有文化、教育等多种综合功能。

3.4 校园景观中实训元素的设计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和布置,可将整个校园环境打造成一个全方位开放的、可供高职学生随时学习的大实训基地与场所。实训中所需应用到的某些元素、器材等均可以通过景观设计而得到良好体现。比如以建设类高职院校为例,通过精心包装景墙、园路等的某一断面并设置示意图,就可以让学生在现场欣赏的过程中逐步掌握景墙、园路的结构、施工工序和相关参数等;通过在校园环境中合理种植园林植物并挂牌说明,就可以让相关专业的学生在校园随意散步时就逐步熟悉每种植物的生物学特性、观赏特点和应用要点等知识。因而,此做法不但可以大大降低专业实训场所的建设成本,更可以通过此种寓教于乐的方式,使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之中领悟并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

4.小结

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环境与人便构成一种互动关系。一方面人要改造环境使之更适应自身的生存,另一方面环境也会深刻地影响人自身。蕴含文化、注重交往的高职校园景观环境空间,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较好地发挥课堂教育所不能达到的潜移默化效果,助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因此,各高职院校应重视基于文化特色的校园交往型景观空间营造,从而在校园文化传承和人才培养上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钟旭东.大学校园景观空间与户外生活探索——以福州市大学城大学校园为例[J].现代园林, 2011(10): 28~31.

[2]吴晓华.基于教育功能分类的大学校园环境景观设计探讨—以湖州师范学院校园环境景观设计为例[J].规划师, 2010(5): 68~71.

[3]张慧斌.大学文化精神及大学校园景观设计中的文化性表达[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1(9):2~3.

[4]张北坪.大学校园物质文化景观“空心化”症候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 2008(13): 67~69.

[5]黄平.高职院校育人环境的营造方式探究[J].中国成人教育, 2009(16): 74~75.

[6]吴涛, 王浩.高职类院校景观设计探析——以阜宁高等师范学校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13): 7913-7915.

[7]张建英, 罗言云.高职校园景观文化建设研究[J].经营管理者, 2009(19): 328-329.

[8]凌海波.高职校园文化内涵与建设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 2011(2): 69~71.

[9]蒋理, 许健, 等.高校校园文化在植物景观中的应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10(29):16464~16465, 16469.

[10]孙静, 谢泉, 吴晓.基于文化环境建构的校园雕塑建设研究—以东南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老校区为例[J].规划师, 2008(6):28~32.

[11]张勇.功能与形式: 高校校园景观雕塑与校园文化建设[J].中国成人教育, 2009(6): 37~38.

10.3969/j.issn.1001-8972.2012.16.097

浙江省教育厅2011年度科研计划项目“基于文化特色的高职校园交往型景观空间营造研究”(Y201122562)资助

孔杨勇(1979-),男,浙江临安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园林景观方面的教学与实践工作。

猜你喜欢
校园环境校园文化景观
景观别墅
火山塑造景观
对农村初中合作型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大学生党支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及实现途径
安徽省巢湖市老年大学校园文化 硕果飘香
迎接新学期
智慧校园环境下高职德育课程教学模式创新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