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环保产业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途径刍议

2012-01-27 16:16神芳丽
中国环保产业 2012年8期
关键词:产学研广东省科技

神芳丽

(广东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广州 510045)

广东省环保产业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途径刍议

神芳丽

(广东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广州 510045)

广东省环保产业发展迅速,如何加快自主创新,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是行业发展的根本所在。本文对广东省环保产业开展产学研结合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建议。

环保产业;产学研;广东省

产学研结合是实现国家和区域的科技、教育和产业资源高度整合,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的有效机制。从2006年开始,教育部、科技部和广东省携手推动教育部直属高校及其他国家重点建设高校与广东产业界开展产学研合作的联合行动计划,2009年初广东省与中国科学院签订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随着工信部、中国工程院的加入,标志着“三部两院一省”共同推进产学研合作的新局面形成,新一轮产学研合作推动广东产业界的发展。近年来广东省环保产业发展迅速,产值一直处于全国前列,企业如何加快自主创新,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是行业发展所面临的关键问题。

1 环保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低碳经济、节能减排等持续升温,环保产业需求一再提高,许多国家把环保产业作为实施绿色新政的主要内容,作为后金融危机时代促进可持续发展和抢占世界科技经济制高点的战略抉择。

2009年10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明确将节能环保产业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首;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环保产业工作,也将节能环保产业作为重点培育的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2011年5月,环保部出台了《关于环保系统进一步推动环保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2012年3月底,广东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广东省环保产业发展意见》。目前,国家对环保的投入力度超过了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时期,各项经济政策也为环保产业加快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环保产业和环保企业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市场机遇。

目前,广东省的环保产业主要包括资源综合利用、环保产品生产和环保服务业,已形成跨领域、跨行业、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综合性新兴产业,为广东地区治理污染、改善生态环境和推动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十分重要的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但是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经济是在“三来一补”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与长三角、环渤海等地区相比,广东省的科技资源较少,环保产业的整体技术创新能力不强、技术水平较低。环保技术创新体系尚未建立,技术开发投入不足,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技术研发能力强的企业不多。具有自主研发、核心竞争力强的环保技术产品较少,部分关键技术和重大技术装备依赖进口,国产化环保设备的性能、效率及技术水平均有待提高。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抢占世界科技经济制高点,环保产业必须更加依靠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来进一步发展和提升。

2 开展产学研结合的现状

广东省环保产业有自己的优势,就是市场发育成熟,企业创新的积极性较高,产业转化成果的能力也较强,特别是近几年来,在省部产学研合作的推动下,环保产业在产学研合作方面也取得了明显效果,越来越多的环保企业开始重视自主研发能力的培养和新技术、新产品的攻关研发,通过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的结合为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的转型升级,提升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本文根据广东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对本省环保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企业自主创新等情况的调查研究分析,结合广东省环保行业在推动产业产学研结合工作的实际,将广东省环保产业在开展产学研结合的情况综述如下:

(1)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的意识不断提高

企业对产学研合作的认识逐步提高,特别是取得明显效益、研发成果已产业化的企业,在产学研方面的合作上积极性更高。参加调查的企业中有56%的企业与院校正在开展合作或曾开展过合作,开展合作的院校中,省内外的院校比例约各占一半,除了与国内著名的高校合作以外,结合环保产业的特点,和研究院、设计所、研究中心以及环保类专业技术学校合作也比较多。企业科研经费约占企业总收入的5%,同时在开展产学研合作上的投入逐步增大,经费来源以企业自筹为主,其次是来自政府资助和银行贷款。企业研发技术还是以自主研发为主,并开始注重结合院校资源进行合作研发、成果购买以及委托开发。

(2)产学研结合体系基本形成

环保产业基本构建了以派驻企业科技特派员为点、以建设产学研创新联盟为线、以建立产学研结合区域示范基地为面的“点线面”有机结合的产学研合作推进体系。调查中发现,在环保产业较为发达的珠三角地区,特别是以深圳、广州、东莞、佛山四市为主的环保企业,较多建立了科技特派员制度,引进国内科研院校的专家学者进驻企业,共同研发新技术新产品。其中广州迪森热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与多个高校联合建立的乳化焦浆/油代油节能技术产学研战略联盟被列为了第一批省部产学研结合战略联盟;宇星科技发展(深圳)有限公司致力于研制环境监测系列产品及监控平台,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建立了环境监测和治理产学研研发示范基地,立足企业的新产品开发。东西两翼和粤北地区的环保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的步伐较慢,也有个别企业通过与院校进行技术合作和引进科技特派员,在推动技术开发和企业发展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产学研合作方式形式多样,包括共同研发技术;高校提供技术,企业进行推广和产业化;科研项目合作;购买科技成果和聘请科技人员等方式。

(3)企业承担重大科研任务的能力不断提升

通过产学研结合,企业在提升承担重大科研任务能力的同时,也加快了企业自主创新的步伐,大力提升了企业核心竞争力。调查中共有23家企业承担过国家级、省级或市级的科技课题,其中有12家企业承担过国家级的科技课题,接近调研企业的10%。除了两部一省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强产学研合作提高广东自主创新能力的意见》和《关于深化省部产学研结合工作的若干意见》等多项政策保障文件,各地市也出台配套政策,设立专项资金,企业承担科技课题,将获得政府一定的经费支持,企业又进而加大研发经费投入,进一步开展科研攻关,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如清洁生产(禅城)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陶瓷清洁生产产学研创新联盟建立得到地市政府支持,为企业科技研发提供了一个平台和有力支撑。环保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的信心逐步增强,积极性显著提高,创新主体的地位更加明显,有力地推动了企业的自主创新和转型升级的步伐。

(4)着眼长远,追求实效

在产学研结合上,环保企业着眼长远,追求实效。调查中有41家环保企业设立了自己独立的研发机构加强研发工作,超过调研企业的1/3。共有48家企业近三年通过合作开发了155项技术,专利技术产出快速增长,有38家企业近三年获得了专利221项,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深圳市东江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在固体废物处理、广东新大禹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在电镀工业废水处理等方面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企业在国内市场竞争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同时,企业真正建立了有效的支撑平台,也给科研提供了足够动力,借助产学研合作,吸收高校现有高水平成果进行转型升级,新产品、高端产品开发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使得产品附加值有了显著提高,在抢占市场份额、开拓国外市场上都具有较大优势,为企业带来了丰厚的回报。

总体而言,广东省环保企业已逐渐意识到产学研合作的重要性,初步形成了产学研结合的体系,通过产学研结合,企业提升了承担重大科研任务的能力,加快了自主创新的步伐,在开展产学研合作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广东省环保企业整体还是以中小企业为主,大部分环保企业仍缺乏必要的科技研发投入,难以吸引或留住高层次人才,从而在技术创新上难有所突破。由于环保产业地域分布不平衡,开展产学研合作的企业以珠三角地区企业为主,而在粤东西北地区,环保产业发展相对滞后,还有很多环保企业没有开展产学研合作。此外,有关部门对环保产业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仍不够,广东省尚未设立专门针对环保产业技术研发及示范工程等专项扶持资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广东省环保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发展;同时还存在环保产业产学研有机结合体系不够完善,高校与企业需求对接信息不对称,科技研究与实际应用结合不够等问题。

3 进一步推动产学研结合的建议

“十二五”期间,节能环保产业产值累计将达到十几万亿元,增加值将超过环保投入,显示出新创产出大于治理投入的良好前景。全国大规模推进能源资源节约和环境污染治理,投入大量的资金,对环保技术、装备、服务等创造巨大的市场需求。“十二五”时期是我国环保产业发展的重要历史机遇期,也是广东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本文对进一步推动广东省环保产业产学研结合,提升环保产业核心竞争力提出以下建议:

(1)建立环保产业自主创新长效机制

环保龙头企业、骨干企业,要牵头作为联盟创新战略的制定者,组织者和实施者,创新资金和条件等创新资源的主要投入者,与国家重点建设高校、科研机构深入合作,集成各方优势科技资源,围绕环保产业链、技术链中的重要环节,针对市场空白的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和和共性技术问题,组织联合攻关,解决产业发展的重大共性技术问题、制定重大技术标准、研发重大自主创新产品。同时加快培育和扶植科技型中小环保企业的能力,推进重大创新成果产业化示范工作,形成环保产业自主创新的长效机制。

(2)加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

强化企业作为环保技术创新的主体作用,积极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环保企业建立研发机构、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中试基地和博士后流动站等,引导企业充分利用科研院校现有的资源,加大研发投入和软硬件设施建设力度,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3)积极开展对外技术交流与合作

发挥毗邻港澳、辐射东南亚的区位优势,深化粤港澳环保科技交流与合作,加快引进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对于已有的好技术、好产品、好设备,可以采取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路子,形成自主知识产权。不断探索产业科技交流合作新模式,引导区域和国际环保科技创新资源向广东省流入,加快推进产学研结合的国际化进程。

(4)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建立健全产学研用联合培养人才的机制,凝聚和培养优秀人才,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示范基地、实习共建基地建设,重点培养环保产业复合型人才,将产品研发、技术服务、成果转化与人才培养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强对技术研发、工艺设计、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专业人才的培养。企业要加大人才的交流,创造条件引进科研院所的人才,或与科研机构共建研发中心,以带动和提升企业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

(5)发挥行业协会资源优势,建立产学研信息交流服务平台

依托科研院所、大专院校或龙头企业的基础力量.以市场化的方式组建行业技术开发中心.共同研究制定行业发展规划。努力解决高校与企业合作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积极开展校地、校企产学研合作对接活动,举办技术成果展示推介会、交流会等活动,构建环保企业和高校产学研合作机制,促进高校与环保产业界的合作,力促科研成果顺利对接、转化。另一方面,加强企业与政府相关部门的沟通联系,组织召开环保产业产学研合作座谈会、研讨会等,引导企业申报项目、推动企业充分利用政府资金,参与科研课题,加强自身科研实力。

4 结语

实践证明,产学研结合是增强环保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开展产学研合作,深入实施科技带动战略,有效增强环保企业的研发能力,加大自主创新力度,提高企业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通过引入产学研合作,环保企业形成了较强的、可持续的研发能力,成功转型为自主创新型企业,提高环保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加速培育环保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增添良好的条件,真正推动环保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Primary Opinions on Advance of Industry Whole Competition Power for Guangdo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dustry

SHEN Fang-li
(Guangdong Association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dustry, Guangzhou 510045, China)

Guangdo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dustry develops rapidly. The fundament for industry development lies in expedition of self-innovation and advance of industry whole competition power. The paper makes analysis on the status of combination of production, study and research carried out by Guangdo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dustry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dustry; production, study and research; Guangdong province

X324

A

1006-5377(2012)08-0058-04

猜你喜欢
产学研广东省科技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广东省校外培训风险防范提示
广东省铸造行业协会十周年会庆暨第四届理事会就职典礼成功举行
第十二届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大会2018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
“政产学研用”:培养卓越新闻人才的新探索
科技助我来看云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