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追求科技发展质量取得显著成效

2012-01-27 20:40
中国科技产业 2012年8期
关键词:次数数量论文

编者按: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近日发布的《中国追求科技发展质量取得显著成效》报告称,中国国际科技论文被引用次数有望在2014年居世界第五位。报告同时公布了中国高被引国际论文(被引用次数居世界前1%的论文)数量排名等反映中国国际科技论文质量的最新数据。2010年与2006年相比,中国SCI论文数量年均增长率为19%,而论文被引用次数的年均增长率则是30%,说明中国论文质量和影响指标的提高速度明显大于论文数量的增长速度,这有力证明了中国多年来的强劲科技投入已取得丰硕成果。

“十一五”期间中国政府在人、财、物等各个方面对科学研究工作给予了大力的投入,2010年中国R&D总经费规模达到全球第三, R&D研究人员总量全球第二,大大促进了中国学术创新和成果产出能力的提高,中国发表的科研论文数量和质量都有明显进步。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副所长武夷山介绍,5月24日,英国《自然》杂志发布的名为“自然出版指数2011——中国”的报告,以大量数据印证了这一论点,并认为中国正朝着成为全球领导者的方向前进。

2011年中国在《自然》系列期刊上发表论文的数量为225篇,占该系列发表论文总量的6.6%,比2010年的152篇(5.3%)有明显增长。与2000年的12篇相比,更是不可同日而语。该报告还依据汤森路透的数据指出:在全球最有影响力也就是被引用次数居于前1%的论文(以下简称“高被引论文”)中,超过10%是由中国科学家发表的。中国高被引论文量占总量的比率从2001年的1.85%增加到2011年的11.3%,排名全球第4;同期,美国高被引论文量的比率从2001年的64.3%下降到2011年的50.7%。预计中国将在2014年超越目前排第2的德国和排第3的英国,成为继美国之后高被引论文最多的国家。

报告认为,21世纪前10年是中国科学觉醒的时代,中国加强了科研机构建设,开展了教育体制改革,科技部增加了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数量,高校也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调整了学科布局。近年来,中国更多地强调科研产出质量。中国努力加大基础研究的投入,尤其在化学、材料和物理领域。为应对能源危机、国家安全、节能减排、公共健康、生命科学等方面的挑战,中国在相关领域加强部署并取得积极进展。报告列出了2011年中国十个科研机构,即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厦门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香港大学、南京大学和深圳华大基因;也列出了在《自然》系列期刊上发表论文数量最多的10个城市:北京、上海、合肥、香港、南京、武汉、厦门、杭州、深圳和西安,这十个城市的论文总量约占全国发文总量的86%。

该报告统计数据来源于《自然》系列18种研究类期刊,包括生物工程、细胞生物学、化学、生物化学、气候变化、通讯、遗传学、基因科学、免疫学、材料科学、医学、纳米技术、神经科学、光子学、物理学、结构和分子生物学等不同学科,其中生命科学领域的期刊居多,处于旗舰地位的《自然》周刊尽管属于多学科类刊物,也以刊登生命科学论文著称。

武夷山介绍,由于《自然》出版集团的这一报告的统计数据来源于《自然》系列18种研究类期刊,这些期刊属于生命科学领域者居多。因此,为了对我国国际科技论文水平作更全面的判断,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进一步扩大了数据的统计源范围,得出了最新统计的几组数据。

第一,中国高被引国际论文数量排在世界第6位。中国各学科论文在2001~2011年10年段的被引用次数处于世界前1%的高被引论文数量为5856篇,排在世界第6位,比2010年统计时上升1位。美国排在第1位,高被引论文数高达55953篇,英国和德国的高被引论文数分别为12232篇和11391篇,位于第2位和第3位。排在中国之前的国家还包括法国和加拿大,日本高被引论文数为5639篇,被中国超越。

第二,中国国际热点论文数量排在世界第5位。热点论文指的是在发表之后2年内就得到大量引用的论文,往往反映了最新的科学发现和研究动向,可以说是科学研究前沿的风向标。热点论文往往就是被引用次数排在各学科前1‰的论文,并且在未来的更长时间内会产生广泛的学术影响。截至2011年11月,中国热点论文数为196篇,占世界热点论文总数的9.9%,排在世界第5位,比2010年上升1位。美国热点论文数最多,为1070篇。其次为英国、德国和法国,中国在2011年超越了加拿大。

第三,中国发表在各学科领域代表性期刊的论文数量排在世界第2位。各学科影响因子居首位的期刊可以被看作是世界各学科领域有代表性的重要期刊。2010年这类期刊共有173种。中国在这些学术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数量大幅上升到5203篇,排在世界第2位。2005至2010年,中国在各学科领域代表性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数量年均增长率高达23.3%,显著高于同期中国SCI论文总数的年均增长率(15.5%)。

第四,中国在三大名刊上发表的论文数量居世界第9位。Cell、Nature和 Science是国际公认的三个享有最高学术声誉的科技期刊。2010年以上三种期刊共刊登论文5620篇。其中中国论文为145篇,排在世界第9位。美国仍然排在首位,论文数为2538篇。英国和德国列第2位和第3位,法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和荷兰排在中国之前。若从三大名刊上发表论文的数量看,则2011年发表论文较多的省区是:北京、上海、湖北、江苏、广东、辽宁、陕西、山东、云南、浙江。发表论文最多的前十位机构分别是:中科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华大基因、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三大名刊统计的发表论文较多的机构和地区与仅用《自然》系列期刊统计的数据有所不同,但中国高水平论文产出越来越多的总体趋势是一致的。

必须指出,英国《自然》杂志发布《自然出版指数2011中国》报告,是其针对中国市场的全盘战略中的一个动作。《自然》集团于2006年在日本成立了《自然》出版集团亚太公司,2008年又推出了《自然-中国》,它对亚太市场的青睐由此可见一斑。虽然他们发布此报告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扩大中国市场,但由于报告是用数据说话的,就仍旧有其参考借鉴价值。

为科学决策提供信息支撑,需要用数据说话,以事实为依托。在全球前1%高被引论文中占据10%的份额,的确说明中国的科研工作水平有了相当的进步。“十一五”结束年的2010年度与开端年的2006年度相比,中国SCI论文数量年均增长率19%,论文被引用次数年均增长率30%,说明中国论文质量和影响的提高速度要明显大于论文数量的增长速度。按目前中国科技论文的发展态势,中国“国际科技论文被引用次数”增长的速度显著超过其他国家,高被引论文数量也在不断增加,论文的整体质量在逐渐提高。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预测,中国国际科技论文被引用次数有望在2014年进入世界第5位,提前实现《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中规定的目标。中国多年来的强劲科技投入已经取得丰硕成果。“十五”计划以来,中国在各个学科领域发表论文的相对影响力(平均每篇论文被引用次数与世界平均值之比)都有较明显的提高,其中数学、地质学、有机化学、电化学、环境科学、材料科学、信息科学、土木工程、兽医科学等领域的相对影响力呈持续增长态势,它们在2010年的相对影响力接近或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科研质量的提升需要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通过对2011年获得国家科技奖(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300多个研究团队所发表论文的统计,发现这些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的研究项目,从开始前期研究发表第一篇论文开始算起,到科研论文产出达到峰值,也就是科研成果集中涌现,平均需要近八年时间;而从科研论文产出达到峰值到其研究成果取得广泛认可而获得国家科技奖,平均需要约六年的时间。因此,只有经过长期充分的研究积累和孜孜以求的探索过程,才能取得真正有助于人类认识世界、造福社会的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和技术进步。通过实施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凝聚世界一流的研发队伍,建立科技投入和条件支撑体系,将为中国未来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次数数量论文
芳芳猜童话书的数量
2020年,我国汽车召回次数同比减少10.8%,召回数量同比增长3.9%
俄罗斯是全球阅兵次数最多的国家吗?
统一数量再比较
基于切削次数的FANUC刀具寿命管理
探索性作战仿真实验重复次数控制研究
头发的数量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