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卫生领域政策通过社会决定因素对健康状况产生影响

2012-01-27 23:22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2012年2期
关键词:健康状况死亡率婴儿

婴儿死亡率是一项人口健康状况指标,也是全球卫生不公平程度的一项衡量指标。尽管医学取得进展,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的作用得到确认,但世界各地在婴儿存活问题上仍面临挑战。证据显示,婴儿在出生一个月后能否存活主要取决于婴儿生长的外部环境。因此,针对社会经济环境的非卫生领域政策与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的卫生政策同样重要。

印度等国家的研究显示,贫困和家庭收入是决定婴儿死亡率的重要因素。收入增加后,将带来一系列结构和行为因素的变化,如改善住房和生活环境,增强食品保障,获得清洁饮水和适当环卫设施,享受卫生保健服务,采用良好的婴儿保健和喂养方法,以此降低造成婴儿死亡率的直接风险因素。

世界卫生组织健康问题社会决定因素委员会在2010年报告中,提出了决定因素路径概念框架,认为此路径的起点是近端(离疾病最近的)生物学和行为风险因素,然后是远端社会文化和经济因素,最后是卫生和社会政策、治理和社会政治环境等因素。

此外,社会流行病学理论,如社会病因论/卫生政治经济学以及Krieger的生态社会理论,也强化了健康问题决定因素通过复杂的网络相互作用的概念。非卫生领域的政策并不是孤立地影响健康,而是通过在结构、社会文化、行为和生物学等诸多因素复合协力路径产生作用。

为理解这一路径,需要研究人类行为、家庭状况、结构因素、文化和环境等社会决定因素的作用。这些社会因素决定了干预措施的结果。这样理解非卫生领域政策对健康的影响将有助于收集关于非卫生领域政策对健康可能造成的影响的证据,促进确定适当的干预政策,并为决策者提供信息。

猜你喜欢
健康状况死亡率婴儿
艺术家婴儿推车
走路可以降低死亡率
昆明市大学生口腔健康状况调查
春季养鸡这样降低死亡率
新冠肺炎的死亡率为何难确定?
急性烂鳃、套肠、败血症…一旦治疗不及时,死亡率或高达90%,叉尾鮰真的值得养吗?
纵向发展 应对“婴儿潮”
婴儿为何会发笑?
婴儿的救赎
“中小学生身体健康状况下降”问题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