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对良、恶性脊柱压缩骨折病因的鉴别诊断价值

2012-01-28 14:59王国厚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2年2期
关键词:外伤性压缩性符合率

王国厚

CT对良、恶性脊柱压缩骨折病因的鉴别诊断价值

王国厚

目的观察探讨 CT对良、恶性脊柱压缩骨折病因的鉴别诊断方法,总结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58例脊柱压缩性骨折的患者,共79个椎体,分别采取CT检查,对其临床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比较,观察CT诊断的符合率。结果58例患者中,经CT诊断为外伤性压缩性骨折有38例,手术病理确诊有40例,CT诊断的符合率为95.0%;经CT诊断为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有10例,手术病理确诊有12例,CT诊断的符合率为83.3%;经CT诊断为恶性压缩性骨折有4例,手术病理确诊有6例,CT诊断的符合率为66.7%,以外伤性压缩性骨折的CT诊断准确率最高,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恶性压缩性骨折的诊断准确率相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T对鉴别良、恶性脊柱压缩骨折的病因方面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尤其针对外伤性压缩性骨折的诊断占有相当大的优势,能够显著分辨出椎骨的细微结构及骨质破坏程度,对疑似外伤性压缩性骨折和良性脊柱压缩性骨折的患者,应建议将CT检查最为优先考虑的手段,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CT;脊柱压缩性骨折;外伤性压缩性骨折;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病因

椎体压缩骨折属于临床中的一种常见病,可以按照病因分为良性压缩性骨折与恶性压缩性骨折。良性的压缩性骨折主要包括有外伤性压缩性骨折和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恶性骨折主要包括有原发与转移性的肿瘤。由于不同原因所造成的骨折,对应的治疗原则也有所不同,预后情况各异,因此,在治疗前准确诊断及鉴别诊断不同病因造成的椎体压缩性骨折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观察探讨CT对良、恶性脊柱压缩骨折病因的鉴别诊断方法,总结其临床应用价值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58例脊柱压缩性骨折的患者,共79个椎体,男31例,女27例,年龄23~86岁,平均年龄64.6±3.2岁,均通过CT、MRI、X线、临床症状及体征诊断为脊柱压缩性骨折,按照致伤原因分为坐车颠簸11例,跌倒臀部着地15例,高处跌伤32例;按照伤椎个数分为单个21例,多个37例;按照受伤部位分为L4椎体8例,L3椎体有11例,L2椎体21例,L1椎体18例。分别采取CT检查,对其临床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比较,观察CT诊断的符合率。

1.2方法

采用螺旋CT扫描机(GE公司生产,型号:Pro Speed AI),设置层厚为5mm,螺距为1.0~1.5,扫描范围自病变的椎体到上下所相邻椎体[1]。

1.3统计学方法

本组检查结果的数据经卡方软件 V1.61版本检验,期间采取χ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58例患者中,经CT诊断为外伤性压缩性骨折有38例,手术病理确诊有40例,CT诊断的符合率为95.0%,主要CT显像的表现为椎体和骨小梁的密度增高、附件骨发生骨折、碎片突入到椎管内、椎体内可见纵横交错的骨折线、椎体的前后缘呈双边形或者骨皮质发生断裂;经CT诊断为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有10例,手术病理确诊有12例,CT诊断的符合率为83.3%,主要CT显像的表现为挤压形的椎体前、中、后的高度同时降低、椎体的骨折线不明显,双凹形的椎体上、下终板的中部高度明显降低,骨小梁的密度减小、稀疏,骨折的椎体呈楔形,椎体前缘的高度降低;经CT诊断为恶性压缩性骨折有4例,手术病理确诊有6例,CT诊断的符合率为66.7%,主要CT显像的表现为椎体的软组织病变突入到椎管内,椎体周边出现软组织的肿块影,椎体高度明显降低,破坏区可见被软组织密度所替代,椎体的骨折明显受到破坏;以外伤性压缩性骨折的CT诊断准确率最高,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恶性压缩性骨折的诊断准确率相比存在明显差异(χ2=7.08,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针对脊柱椎体发生的压缩性骨折,临床认为确诊其病因对进一步确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及评估预后,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良性的脊柱压缩性骨折通常是由于外伤或骨质疏松症所致,可累及一或多个椎体,属于良性病变;而恶性的脊柱压缩性骨折则常见于肿瘤造成,可以是骨肿瘤或转移性的肿瘤,侵犯的范围除了可以累及一或多个椎体,还可以累及周围的神经、组织等。因此会有部分患者表现出背部放射性疼痛及部分的神经压迫性症状,但不是典型症状,有部分良性病变的患者也可出现此类症状,临床上容易与其混淆,导致误漏诊发生[2]。

本文统计发现,以外伤性压缩性骨折的CT诊断准确率最高,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恶性压缩性骨折的诊断准确率相比存在明显差异,主要是由于经 CT下可见创伤性压缩性骨折有非常清晰的特征,可见明显的椎体和骨小梁的密度增高、附件骨发生骨折、碎片突入到椎管内、椎体内可见纵横交错的骨折线、椎体的前后缘呈双边形或者骨皮质发生断裂;皆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因此临床上可对此类患者优先选择CT检查诊断。另外,CT对于骨质破坏的诊断也占有一定的优势,本文中对疑似恶性病变的患者,进行CT检查,确诊的4例患者,可见椎体的软组织病变突入到椎管内,椎体周边出现软组织的肿块影,椎体高度明显降低,破坏区可见被软组织密度所替代,椎体的骨折明显受到破坏,表明 CT检查中能够明显的看到肿瘤对周围组织进行侵袭,也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综上所述,CT对鉴别良、恶性脊柱压缩骨折的病因方面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尤其针对外伤性压缩性骨折的诊断占有相当大的优势,能够显著分辨出椎骨的细微结构及骨质破坏程度,对疑似外伤性压缩性骨折和良性脊柱压缩性骨折的患者,应建议将CT检查最为优先考虑的手段,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曾旭,董国礼,高才良,等.椎体压缩骨折的 MR征象在鉴别良恶性病因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CT和MRI杂志,2011,9(2):55-57.

[2]吴玉林,张燕,王增献,等.老年人脊柱良恶性骨折MRI鉴别诊断[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0,21(2):134-136.

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第二人民医院,山东青岛 266112

猜你喜欢
外伤性压缩性符合率
核素骨显像对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诊断价值
休克指数指导在外伤性肝脾破裂大出血患者救护中的应用
提防痛性瘫痪——椎体压缩性骨折
PKP在老年人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中的临床应用
Beta-blocker therapy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renal dysfunction and heart failure
外伤性鼓膜穿孔的护理效果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
患了压缩性骨折怎么办?
CT、MRI在眼眶海绵状血管瘤与眼眶神经鞘瘤影像学鉴别诊断中的研究
外伤性歪鼻的手术矫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