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转型背景下中山市职业院校专业结构调整对策研究

2012-01-29 00:30徐利谋蒋建平
职业教育研究 2012年1期
关键词:中山市人才需求职业院校

徐利谋 蒋建平 曹 勇

(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 中山 528436)

产业转型背景下中山市职业院校专业结构调整对策研究

徐利谋 蒋建平 曹 勇

(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 中山 528436)

随着广东省中山市经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人才需求结构发生了根本性改变,新型产业对人才的需求旺盛,职业教育必须积极适应这种变化,不断向高端发展。本文结合中山市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讨论了职业教育专业设置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专业结构调整的对策。

中山市;产业转型;职业院校;专业结构调整;对策

专业结构是一定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相关人才种类、规格、层次的要求以及对人才能力和素质要求的集中反映,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迫切需要是职业院校专业结构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不同区域的职业院校要在遵循职业教育办学规律的基础上,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目标,密切跟踪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明确专业调整思路和建设目标,适当调整优化专业结构,适时开设市场紧缺专业,实现专业和产业的无缝对接,着力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技能型专门人才,从而增强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促进职业教育更快更好地发展。

专业结构调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改革开放30年和升格地级市 20年,广东省中山市发生了沧海桑田的变化,社会经济发展成绩斐然。中山市拥有20个国家产业基地,12个科技专业镇,涵盖了纺织服装、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制药、五金加工等产业,形成了小榄五金、古镇灯饰、南头空调、沙溪服装、大涌红木家具、黄圃食品加工等 “一镇一品”的产业格局,成为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快、综合实力强、经济总量大的地区之一。然而,随着中山市社会经济的发展,高消耗、高投入、低效益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已经显露弊端,产业结构所隐藏的一些深层次矛盾日益显现,产业竞争优势逐渐受到威胁。如何实现经济转型与产业和技术升级,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是中山市未来发展需要急切解决的重大战略性课题。

目前,中山市围绕“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中山”的目标,提出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做优做强先进制造业,在促进产业集群水平提升的同时,向高端产业链延伸,发展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构筑高端产业高地的发展策略。中山市将借助电子信息和加工制造产业等传统优势,重点打造临海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及太阳能、电梯等15个特色产业基地和产业集聚区,优先发展健康医药、先进装备制造、风电装备、新材料和新能源、动力电池、LED等主导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抢占产业竞争制高点。

随着中山市产业的转型升级,人才需求结构也发生根本性改变,人才需求开始从“技能时代”,向“高技能时代”转变,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新兴战略性产业的实用型技能人才需求非常旺盛。同时,随着人们对公共产品需求的不断扩大和社会和谐稳定要求的不断提升,与民生息息相关的社会发展领域的专业人才需求也将进入高速增长期。职业教育必须积极适应这种变化,不断推动职业教育向高端发展,培养出大量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以解决“用工荒”的问题,使职业教育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中山市职业教育专业发展现状

随着经济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中山市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已不能适应产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多样化和复杂性的要求,主要体现在:

专业结构与产业布局不相适应 主要表现在专业设置与中山市经济发展的结合不够紧密,计算机、英语、文秘等专业设置较为普遍,专业交叉重复严重,呈现专业过剩、就业不充分的现象。而中山市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所急需的专业,如先进制造业、健康医药、新能源、船舶制造、现代农业等专业设置相对滞后,有的甚至还是空白。

专业设置缺乏充分的市场调研和科学有效的管理,专业设置与实际就业需求情况脱节 这个问题直接影响未来中山市人才的结构和规格,降低职业院校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进而阻碍职业教育自身的发展。要实现职业教育与区域产业协调发展的良好形势,职业院校专业结构调整迫在眉睫。

办学条件不均衡,培养质量与职业要求不相适应 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与企业技术发展、行业职业要求相适应的人才供给,很多职业院校所培养的人才在素质和能力结构上难于满足行业企业的现实需求。主要原因是专业培养规格、人才培养目标未能结合职业岗位对知识、能力和素质提出的要求,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未能及时汲取企业采用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与企业需求严重脱节。专业发展与企业岗位需求的有效对接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中山市职业院校专业结构调整对策

积极推进传统专业改革,避免专业设置重复现象 中山市专业结构调整的首要问题是对已有的传统专业实施重组与改革。而很多职业院校一般不会自愿关停招生和就业情况不太乐观的专业,这就需要政府对中山市人才需求状况进行深入的调研,把握相关专业的人才需求状况和产业转型发展实际,对就业市场相对饱和或市场需求趋少的专业,从政府层面根据各区域产业特点,通过淘汰、合并、改造、优化等方法对其进行强制性调整,避免院校之间的盲目竞争,形成专业错位发展的态势。另外,教育主管部门要考虑经济发展需求和各职业院校自身的实际情况,指导各职业院校构建适应区域产业发展的专业结构,根据产业状况分配新设专业,严格控制专业的布点数。对那些目前专业布点多、专业需求少、办学条件不足的专业进行评估,实行关、停、并、转等相应的措施,减少现有专业的总量,打造与区域产业发展相结合的特色专业,避免专业重复设置和人才培养与需求脱节的现象发生。

立足中山市经济发展特点,构建“一镇一品一专业”的专业布局 职业教育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区域经济的发展。中山市职业院校要主动融入区域经济建设,与中山经济互动,紧扣中山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构筑合理的专业结构布局。结合中山市“一镇一品”的产业集群模式,职业院校可围绕产业设专业,形成“一镇一品一专业”的宏观专业布局。但每所职业院校要根据区域产业特点承担其中部分专业的建设任务,从而避免专业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形成错位发展的良好局面,推动职业教育的整体提升。在此基础上,各职业院校要把握产业升级转型的脉络,及时开设与产业结构相适应的急需的优势专业,使学校的专业覆盖新兴产业。同时,应努力拓宽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发展结合的广度与深度,加强与支柱产业龙头企业的深度合作,将校企合作层面从目前的企业支持学校办学为主,扩展到学校支持企业发展的高度,实现校企双赢。

立足产业实际,培育具备竞争力的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 各职业院校要结合自身的专业发展状况、办学条件、专业特色、区域产业发展特点和技能型人才需求状况,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为重点,加强校企合作,结合企业的工作过程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加强生产性实训条件建设,培育高素质的师资队伍,集中优势资源重点打造被社会认可、具备竞争优势、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品牌专业,形成“人有我优”的优势,从而提升核心竞争力。同时,依靠已有的师资队伍和实验实训条件,不断细化专业方向,形成“人有我精”的优势。针对具有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职业院校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适时开设目录外的专业,形成“人无我有”的优势,着力培育特色专业。

打破院校之间的壁垒,共建区域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 充分发挥中山市职业院校特色专业和重点专业的优势。以某所职业院系的品牌专业为基础,寻求企业支持,采用共建、共享的合作模式,整合中山市相关专业的优秀教学资源、典型案例、关键技术、企业技术标准、核心知识等资源,融入企业技术标准、企业实训资源、生产设计项目、培训资料等内容,构建高度共享的专业(群)教学资源库。通过中山市共享型专业资源库的建设,引导学生借助资源库自主学习,可以为社会行业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可以开展不同形式的高技能和新技术培训,为企业职工和社会成员提供多样化的继续教育,从而增强职业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

校企深度融合,探索校企共建专业的新机制 职业院校要以就业为导向,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道路。这就需要职业院校与企业加强交流,聘请企业专家和技术骨干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把握企业岗位需求和职业技能要求,根据职业面向的岗位要求,构建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整合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改革考核方式。与企业共同完成课程建设、教材开发、实训基地建设、教师培训等工作,将企业的经验和需求直接传递给学校,实现专业培养与职业岗位“无缝对接”,达到学生毕业即上岗的目的,为企业改革和发展打造生力军,实现校企双方互利双赢。

[1]于新淮.区域经济结构调整与地方高校专业结构调整[J].中国成人教育,2007,(2):26-27.

[2]张华.天津市高校专业结构调整的若干问题[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0,(2):31-33.

[3]黎琳,顾春丽.职业教育专业结构调整战略[J].广西大学学报,2009,(6): 144-148.

[4]吴建军.论区域产业转型背景下职教专业结构的调整[J].江苏教育,2009,(5):31-33.

[5]李艳娥.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适应性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7,(31):3-6.

(本栏责任编辑:杨在良)

G710

A

1672-5727(2012)01-0020-02

徐利谋(1981—),男,山东临沂人,硕士,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从事职业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中山市人才需求职业院校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2022年冬奥会冰雪体育人才需求与培养路径研究
中山市鹰飞电器有限公司
中山市迪米尔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中山市迪米尔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呼伦贝尔地区蒙医专业人才需求与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