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民间美术调研与设计应用”课程资源的开发

2012-01-29 02:55□凌
职教论坛 2012年17期
关键词:美术设计民间美术

□凌 冰

略谈“民间美术调研与设计应用”课程资源的开发

□凌 冰

民间美术调研与设计应用的课程是开放式的教学,是学生素质、知识和修养的提高,并不是简单的应用技能训练,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可以培养一批与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相适应的教师。

民间美术调研;设计应用;创造性思维

民间美术是相对官方艺术、文人美术和专业美术而言的。在古往今来各种各样的中国民间文学和艺术作品中,交织融汇着种种宗教信仰、故事传说和节庆风俗,反映了华夏民族驱邪纳祥的祈愿,也显示出中国传统象征文化的魅力。[1](从周朝的六种技艺(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以及《春秋《考工记》里讲:审曲面势,以饬五材,以辨民器,谓之百工。[2]对应英文中的craft,其重要内涵之一是指“一种需要特殊技能和知识的行业,尤其指手工艺术与手艺”。[3]由以上得知,艺术本来的意义就是指“工艺”。举凡在民间形成、发展并广为流传的各种通俗的传统艺术以及具有民间色彩的技术与艺能,例如传统工艺、雕塑、编织、布艺、蜡染、中国结、剪刻、木偶、……等等,我们都概括称之为民间美术。民间美术集壮美和朴素于一身。表现出朴实明朗、火热向上的风格,散发着劳动人民内在的真、善、美等优秀品质和独特的审美情趣。中华大民族中各族,都有着高度的审美能力和卓越的创造才能,产生、流传、发展着的多彩多姿民间美术,是传统文化精华和民族艺术瑰宝。

课程资源是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同时也是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美术设计教育,是需要借助教材之外的资源才能实施的课程,需要创造性地实践教学内容的课程,要充分发挥社区、学校、教师、学生等各方面的课程资源优势,为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健全人格提供必要条件。由于美术设计教育长期以来受洋文化的影响,比如包豪斯,国内设计院校片面扩大了流行元素,把着眼点放在了“洋为中用”上,而忽视了“古为今用”。对于培养设计师发展极有价值的地方文化课程资源-民间美术往往视而不见。这不仅忽视了传统文化、地方文化本身的传承,也忽视了学生视觉语言、思维创造和文化内涵的全面提高和培养。

长期习惯使然的技能教学,使美术设计课程资源在开发和利用上存在着弊端和误区,导致教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相对落后,美术设计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问题上的偏向,反映了陈旧、落后的教学观念和传统的课题设计。事实上,美术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创作学问,但,同时也传承了数千年的文脉。要达到这个要求,靠目前的课程设置还是不够的。因此,我们必须对课程资源重新认识和定位,树立新的课程资源观,找到设计课程的新源泉。

目前的国内设计艺术专业的学生现状是,通过现有课程的学习,仅能表面的模仿和简单的画出一些设计图稿,看不到设计的文脉与底蕴。也就是说在教学中,学校简单的以“术”代“学”,使学生的作品显得单薄、简单,体现出缺少物质、信息等资源。我们讲,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比如中国公元前两千年出现在商周朝艺术中的最早的中国龙图像,现在依然在香港、伦敦、纽约以及旧金山的相关中国文化用品上演绎着。所以,作为深化课程资源的方式之一,民间美术正是创造出来的物质资源,是民俗的载体,是几千年的文化积淀,是各民族、各地风俗民情的设计作品,有着深厚的文脉传承,具有亲近学生,直观、形象的特点,在美术设计教学中传播着民族文化和激发学生设计灵感作用。同时,民间美术调研与设计应用的课程是开放式的教学,是学生素质、知识和修养的综合性提高,并不是简单的应用技能训练。

民间美术设计课程资源极其丰富,它包括学生家庭、社区乃至整个社会中各种可用于教育教学活动的设施和条件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它将院校所在社区的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方面 (包括乡土历史、民风习俗、传统文化等)内容进行整合。俗话说“十里不同俗”,各地各族都有自己的节日与节日活动的内容,民间美术与这些节日紧密结合着,就地取材和因才施艺是它的基本特征之一。

选择地方具有特色的民间美术进入课程实施过程中,成为设计师建构文化底蕴深度的平台,它对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和创造性思维,开阔设计视野,加深对设计的理解是极其有利。通过开发,发挥美术设计课程资源的丰富性、开放性,吸引学生亲自参与,给学生多方面的信息刺激,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身临其境,在愉悦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一方面,学生的生活经验、感受、兴趣、爱好、知识、能力等构成了美术设计课程资源的有机成分,创造性地利用这一资源,为学生自身的学习、实践、探索性设计活动服务。另一方面,地方文化资源的开发将为学生提供一个灵动的时空,培养学生考察研究地方美术文化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设计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全面的设计情感。此外,在民间美术调研与设计应用课程中,也应加强设计随时代变迁所需要的设计修养学习,对未来世界、人居环境、设计营销商务、设计心理、设计管理所必须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技术的了解,符合时代要求的市场价值观、伦理观。

民间美术设计课程资源的开发,对教师提出了新的专业能力要求,即课程开发的专业素养和能力。教师不再是仅仅利用教材、教学参考资料进行教学的教书匠,而是成长为研究学生、研究教学资源、研究教学成果、研究自身学识优势与劣势的研究者、探索者,包括教师的思路与素质,智慧与风格,新的课题方式所带来的与一般不同的互动训练方法,对象与结构不同等一系列的变革,加强理论创新,成为帮助学生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开发者。教师必须具备根据具体的教学目的和内容开发与选择课程资源的能力,充分挖掘各种资源的潜力和深层次价值的能力。为此,教师要付出比以往传统教学多出许多倍的心血和努力,客观上促进了教师的发展。所以,通过这一课题的研究和实践,可以达到培养一批研究性和实践型,也就是与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相适应,在学科教学中相互沟通,教学相长的学术型教师群体的目的,直接为当前的美术设计课程改革服务。

从表象上看,民间美术的种类丰富,题材多样,角度多变,材质、图形不一。如:民间剪纸,风筝、皮影戏等等。很多工艺精致,色彩变幻丰富,图案造型高雅,独树一帜。从内涵看,香港著名平面设计大师靳埭强在《靳叔说》谈到,中国文化本身蕴涵包容的思想,强调“和谐”,“融汇”的精神。现代中国国策呼吁建立和谐社会,这就是传统文化。我相信,世界其他地方同样会萌生类似的价值观—追求 “和平”,“平等”,“环保”,“与大自然融合”,屏弃“歧视”,“对立”,“互相攻击”等等,这些中国文化精神将会备受重视。如果秉承这种可贵的包容精神,将相互尊重、相互关爱融入设计,作品就不可能不被异族文化认可,一定大受欢迎。[4]

由于各种原因,我国很多民间工艺已近失传。开设民间美术调研与设计应用课程既传承了古老的民间文化,又与创新艺术相结合,是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艺术的完美结合,也是一种艺术的再创作。

[1](英)C.A.S.威廉斯,著.中国艺术象征词典[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2]奚传绩.设计艺术经典论著选读[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3](英)爱德华﹒卢西-史密斯,著.朱淳译.世界工艺史[M].杭州:浙江美术出版社,1993.

[4]靳埭强.靳叔说[M].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2009.

凌冰(1972-),男,江苏南通人,上海应用技术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平面设计。

G712

A

1001-7518(2012)17-0057-01

责任编辑 何颖萍

猜你喜欢
美术设计民间美术
《忠魂曲》舞台美术设计创意
融媒体时代媒体美术设计创新研究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浅谈美术设计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