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治疗结核性脑膜炎32例疗效观察

2012-01-29 12:58关坚红马玉姗
中外医疗 2012年36期
关键词:结脑脑膜炎结核性

关坚红 马玉姗

广东省开平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广东开平 529300

结核性脑膜炎(结脑)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脑膜非化脓性炎性疾病,是中枢神经系统结核病的最常见的类型,也是我国常见的颅内感染性疾病,不仅威胁患者生命,且可引起多种神经系统后遗症,因此及时诊断和及早治疗十分重要。为了探讨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有效方法,现对该科2001年1月—2010年12月间该院收治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32例采用综合治疗,取得良好疗效,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结核脑膜炎患者32例,男21例,女11例,年龄16~60岁,平均年龄36岁,均根据临床表现,脑脊液(CSF)改变及相关检查确诊。其中单纯性结脑4例,合并肺结核20例,合并脊髓结核2例,合并胸腰椎结核2例,合并糖尿病3例,合并颅内高压者30例,其中脑疝1例。

1.2 临床表现

32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盗汗、头痛、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全身倦怠无力、精神萎靡不振等症状,合并肢体抽搐者9例,意识障碍13例,肢体瘫痪6例,二便失禁15例,颅神经损害16例,脑膜刺激征26例。

1.3 实验室检查

PPD试验阳性13例。血沉增快30例,达25~92 mm/h。痰涂片找抗酸杆菌/结核菌培养阳性6例。脑脊液(CSF)检查:颅内压升高(>200 mm H2O)30 例;细胞数升高31(96.87%)例;糖含量降低 (<2.5 mmol/L)13(40.63% ) 例 ; 氯 化 物 (<120 mmol/L)28 例(87.5%);蛋白(>0.45 g/L )25 例(78.134%)。 脑脊液涂片找抗酸杆菌/结核菌培养阳性1例。

1.4 影像学检查

胸部CT:浸润型肺结核8例,血型播散型肺结核5例,伴有胸腔积液4例,有肺门及纵隔淋巴结结核2例;胸椎结核1例;腰椎结核1例;32例结脑患者均进行头颅CT/MR检查,8例(25%)未见异常,24例(75%)有异常阳性发现,其中脑结核球、基底池渗出物3例(9.37%),有脑积水3例(9.37%),脑梗死4例(12.5%)、脑水肿19例(59.38%);脊髓MR示脊髓病灶2例。

1.5 诊断标准

①有密切的结核接触史或卡介苗接种史,可伴有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脊髓结核、胸腰椎结核等脑外结核表现;②有明显结核中毒症状,有颅内增高和脑膜刺激症状;③PPD试验阳性;④CT/MR检查可发现脑结核球、基底池渗出物,脑积水或脑梗死。⑤诊断性抗结核治疗有效;⑥除外其他颅内病变;⑦脑脊液涂片找抗酸杆菌或结核菌培养阳性。具备⑦或⑤⑥两条,有或无①②③④者可确诊[1]。

1.6 治疗方法

1.6.1 四联抗结核治疗 异烟肼(INH)0.6~0.9 g/d,静脉滴注,重者可用至1.2 g/d,1~2个月后改口服,0.3 g/d,疗程1~2年。利福平(RFP)0.45~0.60 g/d,口服,疗程0.5~1年。 吡嗪酰胺(PZA)1.5 g/d,口服,疗程2~3个月 SM0.75 g/d,肌注 (总量<90 g)。用药过程予VitB6预防周围神经病;每月进行听力检查,出现前庭症状时及时停用链霉素;监测肝酶水平,肾功能等。总疗程1.5~2年。

1.6.2 激素疗法 地塞米松(DXM):5~10 mg/d静滴,症状及脑脊液检查好转后减量直至停用,一般2~3个月。

1.6.3 脱水降低颅内压20%甘露醇125 mL快速滴注与速尿20 mg静推交替,12~8 h,可与呋塞米交替使用。肾功能不全者用甘油果糖代替甘露醇。

1.6.4 脑脊液置换术 对颅内高压明显者,尤其是CSF蛋白定量>3 g/L,治疗后无缓解,考虑存在蛛网膜粘连者,腰穿后缓慢放出5~10 mLCSF,停5 min后重复以上操作1次,之后注入NS5 mL+DXM5 mg,2 次/周,共8 次。

2 结果

32例结脑患者全部采用四联抗结核,降颅压,激素治疗,18例采用脑脊液置换术。完全康复24例,单侧肢体瘫痪1例,顽固性头痛2例,面麻1例,癫痫发作2例,小便失禁1例,死亡1例。存活率96.8%,死亡率3.2%。随访康复者中1人复发。

3 讨论

结核性脑膜炎是肺外结核的重症结核病,常是全身血型播散型结核的脑部表现[2]。结脑治疗关键是及时诊断和及早综合使用抗结核药,适量应用激素,积极防治颅内高压,对颅内高压明显者,考虑存在蛛网膜粘连者,行脑脊液置换术。抗结核药物治疗是整体治疗的中心环节[3]。早期、联合、足量、长期、顿服是结核性脑膜炎的用药原则,也是治疗的关键。抗结核药早期应用,会使结核菌对药物敏感性增高,药物容易渗入病灶。3种以上的联合用药可增强疗效并防止和延缓细菌产生耐药。而足量用药是保持血液和病灶中较高药物浓度的保证。坚持全程规律用抗结核药能可保证和巩固抗结核药的治疗效果。目前,抗结核药提倡顿服法,即可提高血中药物高峰浓度,又能延长血中有效浓度的维持时间。总疗程1~2年。注意监测听力及肝、肾功能。

激素有以下多种作用[4]:①降低毛细血管和细胞膜的通透性,减少炎性反应,减轻脑水肿和颅内压;②减轻继发的动脉内膜炎、神经根炎和脑软化,减少脑缺血和脑梗死;③抑制脑脊液的分泌;④抑制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减轻颅底和椎管的粘连和阻塞,减少瘢痕形成;⑤抑制海士曼反应,防止患者急性期死亡;⑥改善应激能力和一般状况,促进食欲,减少抗痨药物的毒性反应。因此,予足量的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加用激素是有益的。

防治颅内高压是整个治疗中的关键环节,予半量脱水,即20%甘露醇125 mL快速滴注已证实优于全量脱水,且减少肾功能损害。该药作用维持6~8 h以上,故重患者8 h一次已满足治疗需要。肾功能损害时,可改用甘油果糖。值得提出的是吸氧,粟粒型肺结核、高热造成的缺氧会致脑因缺氧而产生脑水肿,后者致颅压升高,此点常被忽视。病人应采取头高位,防止剧咳,预防便干燥,以防出现脑疝。环境要静,脑性尖叫者酌量用镇静剂。

对于颅内高压明显者,尤其是CSF蛋白定量>3 g/L者,行脑脊液置换术,直接减少CSF量,减轻脑水肿,且改善脑血流,有利抗结核药通过血脑屏障,还能减轻脑室系统粘连梗阻。文献报到[5],结脑死亡率约15%。该组32例结脑病人通过四联综合治疗后,死亡率3.2%,低于文献报到,取得良好效果。

[1]张敦熔.现代结核病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0:338-340.

[2]王惠玲,王建娥,黄凤莉.儿童急性粟粒型肺结核26例误诊分析[J].新医学,2008,39(12):813-814.

[3]吴江.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02-204.

[4]张敦熔.现代结核病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0:331-350.

[5]戴自英.实用内科学[M].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254-256.

猜你喜欢
结脑脑膜炎结核性
二代测序协助诊断AIDS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脑膜炎1例
结核性胸膜炎诊断技术研究进展
52例结核性脑(膜)炎和30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鉴别诊断
IL-33在隐球菌脑膜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艾滋病合并结核性肛周脓肿1例
T-SPOT TB联合IL-10、IL-27对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价值
结核性脑膜炎155例临床分析*
误诊为结核性胸腔积液的淋巴瘤2例分析
人感染猪链球菌脑膜炎误诊结核性脑膜炎一例报告
中西医结合治疗马脑膜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