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方法治疗牙周炎的疗效比较

2012-01-30 01:19吴艳丽
中国当代医药 2012年17期
关键词:替硝唑牙周袋甲硝唑

吴艳丽

南宁市第三人民医院,广西南宁 530003

不同方法治疗牙周炎的疗效比较

吴艳丽

南宁市第三人民医院,广西南宁 530003

目的 探讨不同治疗方法在牙周炎治疗中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 将本院收治的146例牙周炎患者随机分为A、B、C 3组,其中,A组给予口服甲硝唑治疗,B组给予口服替硝唑治疗,C组采用替硝唑药膜治疗,比较3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1个疗程后,A、B组和C组对牙周炎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7.08%、91.67%和94.00%。与A组比较,B、C两组χ2值分别为3.871 6和5.723 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替硝唑药膜对牙周炎有更好的疗效,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甲硝唑;替硝唑;牙周炎;不同方法

牙周炎是口腔最常见的细菌感染性疾病之一,发病率较高,主要由菌斑细菌引起,细菌、毒素及正常的免疫反应在其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牙周炎已经成为医学界公认的继癌症和心脑血管疾病之后,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三大杀手”,也是影响口腔健康的“头号杀手”[1]。牙周炎的主要临床症状为牙龈红肿出血、牙周脓肿、牙龈萎缩、牙周袋形成等,从根本上阻断细菌感染及清除致病因素是治疗的关键[2]。本文主要通过对本院收治的146例牙周炎患者进行分组,分别给予口服甲硝唑、替硝唑及采用替硝唑药膜进行治疗,以期为牙周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146例牙周炎患者,其中,男 76 例,女 70 例;年龄 24~62 岁,平均(37±6)岁。病例纳入标准:(1)在6个月内没有接受过牙周病治疗;(2)在近1个月内没有服用过抗生素类药物;(3)无严重的系统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4)所有患者均知情并签署同意书。随机分成3组,A组(48例)给予口服甲硝唑治疗,B组(48例)给予口服替硝唑治疗,C组(50例)采用替硝唑药膜,3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症等方面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46例患者在治疗前均给予常规龈上洁治,并对其进行健康宣教,使其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治疗过程中,通过龈下超声振动击碎牙石,并用0.9%氯化钠溶液冲洗牙袋,最后根据分组进行不同方法的治疗。其中,A组给予口服甲硝唑治疗(规格 0.2 g/片,2 片/次,3 次/d,7 d 为 1 个疗程),B 组给予口服替硝唑治疗 (规格0.5 g/片,2片/d,2次/d,7 d为1个疗程),C组采用替硝唑药膜治疗,将药膜插入患者牙周袋内,每片药膜约含替硝唑0.5 mg,2~3片/牙,7 d为1个疗程。

1.3 疗效评价标准

治愈:患者疼痛、肿胀以及牙龈出血等症状全部消失,牙周袋恢复到正常深度范围;显效:患者局部疼痛、肿胀以及牙龈出血等症状显著改善,牙周袋加治疗前减少1 mm以上,牙齿松动明显改善,探诊出血阴性;有效:患者局部疼痛、肿胀以及牙龈出血等症状减轻,牙齿松动有所减轻;无效: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明显变化[3]。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进行数据处理,采用χ2检验,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后的疗效对比

经过1个疗程治疗后,A组口服甲硝唑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7.08%;B组口服替硝唑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1.67%,与A组比较 χ2值为 3.871 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 组采用替硝唑药膜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00%,与A组比较χ2值为5.723 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变化见表1。

表1 3组患者的疗效对比[n(%)]

2.2 临床指标及并发症比较

经过1个疗程治疗后,3组在牙龈指数及出血指数等方面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其中与A组比较,B、C两组改善更加显著(均P<0.05);3组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其中A组有4例出现轻微恶心等症状,B组有3例胃肠道轻微不适反应,C组有1例有短暂厌食反应,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详细见表 2。

表2 3组患者的牙龈指数、出血指数对比()

表2 3组患者的牙龈指数、出血指数对比()

组别 牙龈指数 出血指数 副作用(n)A 组(n=48)B 组(n=48)C 组(n=50)2.7±0.3 2.0±0.4 1.1±0.3 3.1±0.5 2.4±0.4 1.3±0.4 431

3 讨论

牙周炎的致病菌主要由以牙龈卟啉单胞菌为代表的革兰阴性厌氧菌组成,虽然甲硝唑对大多数厌氧菌均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但易产生耐药性,而替硝唑(属硝基咪唑类)对厌氧菌和原虫(阴道滴虫、溶组织阿米巴等)均具有较好的活性,对蓝氏贾第虫和阿米巴的作用明显强于甲硝唑,对脆弱类杆菌、费氏球菌属及梭杆菌属等革兰阴性厌氧菌的作用也优于甲硝唑[4]。致病菌主要寄生在牙周袋内的菌斑中,通过产生和释放毒素,破坏结合上皮细胞,进而进入牙龈组织及牙槽骨,引起局部免疫反应,这进一步加重了对牙周组织的破坏,为此,控制牙周袋内的细菌成为治疗牙周病的关键[5]。

本研究对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146例牙周炎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别给予口服甲硝唑、替硝唑和采用替硝唑药膜治疗,结果显示经过治疗后,A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7.08%,B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1.67%,C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00%。同时,与A组比较,B、C两组在牙龈指数及出血指数等方面在治疗前后的症状改善情况更加显著(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从临床的实际应用观察,替硝唑较甲硝唑在治疗牙周炎方面更具优势,效果更为明显,另外采用替硝唑药膜治疗加大了局部药物的浓度,减少了不良副反应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

综上所述,替硝唑治疗牙周炎疗效优于甲硝唑,尤以替硝唑药膜治疗为佳,值得临床广泛借鉴。

[1]袁梅寿.不同治疗方案在牙周炎治疗中疗效观察 [J].中外医学研究,2011,9(20):26-27.

[2]丁丽.甲硝唑缓释药膜治疗牙周炎60例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1,6(25):113-114.

[3]束为.甲硝唑不同给药方式治疗牙周炎的效果比较 [J].中外医疗,2011,30(26):123

[4]孙利云,杨永清,孙灵强.两种药物治疗牙周炎的临床疗效分析[J].山西医药,2011,40(1):74-75.

[5]刘宇,隋强,姚万,等.甲硝唑和替硝唑缓释药膜对慢性牙周炎的疗效[J].解放军药学学报,2011,27(2):161-162.

R781.4+2

B

1674-4721(2012)06(b)-0185-02

2012-03-16 本文编辑:林利利)

猜你喜欢
替硝唑牙周袋甲硝唑
替硝唑局部用药治疗牙周炎的临床效果
牙膏中甲硝唑和诺氟沙星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GB/T 40189-2021)
火针疗法联合甲硝唑治疗玫瑰痤疮疗效观察
Er:YAG激光治疗牙周炎的临床效果及对牙周指标和炎性因子的影响
复方替硝唑溶液制备工艺影响因素考察及其稳定性研究
牙周炎80例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甲硝唑,3类人不能拿起就吃
左氧氟沙星联合替硝唑治疗盆腔炎的用药效果初评
抗菌肽应用于不同牙周袋深度患牙的效果评估*
下颌磨牙半切术后不同修复方式对成功率、牙周袋深度及根分叉牙槽嵴比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