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生猪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2012-02-03 07:46刘宗华张庆国江苏省南通市农业委员会
中国畜牧业 2012年10期
关键词:南通市无害化粪便

文│刘宗华 张庆国(江苏省南通市农业委员会)

南通是江苏省生猪生产大市。近年来,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扶持、引导以及标准化养殖的推进,生猪产业保持了持续健康发展的态势。

一、产业发展现状

1.生产总量稳定发展。2011年12月底,南通市生猪存栏337.81万头,同比增加5.9%,其中能繁母猪存栏35.04万头,同比增加1.16%,累计出栏402.04万头,同比增加7.7%。全年饲养量739.85万头,为二十年来最高水平。

2.规模养殖进一步提高。2011年年底,南通市生猪规模养殖(年出栏50头以上)占比达74%,同比增加5个百分点。

3.标准化生产全面推进。近三年来,南通市共建成江苏省生猪标准化规模场205家,全国生猪标准化示范场2家,省级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场158家,畜禽良种化示范场36家,防疫达标示范场98家。

4.科技普及率逐步提高。近年来,大中型生猪规模养殖场基本采用了“自繁自养”,运用了生猪标准化养殖技术,实现了生态化、规模化、高效化养殖。中小规模户逐步运用杂交改良、生猪全价营养、防病治病等为主要内容的养殖技术。

5.品牌化建设显著提升。南通市共注册猪肉和猪肉制品品牌12个。其中“苏皋·长寿”品牌获全国首个集体认证商标,荣膺“首届江苏品牌紫金奖暨品牌照耀江苏25年最具成长力品牌”。“如皋火腿”、“今天牌”鲜冻分割猪肉被评为中国名牌农产品。海盛牌猪肉被评为江苏省名牌农产品。品牌猪肉相继进入上海、苏州、无锡等城市超市,近年销量大幅提高。

6.粪便综合利用逐步普及。通过项目实施和生猪养殖示范创建活动,粪便的利用方式逐步实行多元化,一是沼气工程大量实施,沼气发电工程在万头猪场得到普及。二是农牧结合,发展以“万头猪场—沼气发电—设施有机果园—生态种植”为模式的绿色循环为主的生态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资源化利用粪便。三是制成有机肥料,市场化销售。

7.政府各级监管工作逐步规范。随着党和国家对食品安全工作重视程度的不断加大,市县农牧门依法加大了对投入品生产流通领域和养殖环节的监管力度,认真履行防疫检疫工作职能,保证了南通市生猪产业的健康发展。

二、成功的做法、有益的尝试

1.政策扶持,促进了高效规模养猪业的发展。近年来,各级政府把发展高效规模畜牧业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扶持高效规模畜牧业的发展。

南通市对于得到省级畜牧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场的生猪规模场,每个奖励5000元,三年来市财政共拿出79万元奖励资金。从2010年开始,市财政每年拿出60万元,对地方品种“东串猪”实施品种保护和开发利用。

海门市三年来市财政累计拿出400多万元用于扶持生猪生产的发展。对搞好环评,并按环评要求抓好畜禽粪便等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循环利用且符合本市发展要求,生猪养殖单户新扩建标准圈舍8000平方米以上,年出栏商品肉猪1万头以上,按新扩建面积补贴40元/平方米。

2.发挥区位优势,策应上海畜牧业外迁,促进了高效规模生猪产业的发展。启东、海门、通州等地主动与上海畜牧业同行做好对接工作,提供场地服务,合资共建规模养猪场10个。这些养猪场的成功引进又进一步带动了周边农户发展规模猪场的信心,同时也提升了南通市生猪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

3.强化项目组织实施,为规模养猪业发展添砖加瓦。近年来,南通市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全面落实部省级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场建设、省级高效设施农业、省级新技术改进项目以及能繁母猪补贴、能繁母猪与生猪养殖保险等项目。一方面促进了养猪场不断扩能增效,夯实了产业基础,另一方面,提升了南通市生猪产业现代化发展的档次,推动了生猪产业的规模化和标准化建设。

4.强化科技服务,保障产业发展。通过省农业三项工程、科技入户工程、农民培训工程等项目,狠抓基层畜牧兽医技术人员、规模养殖场户的培训工作,提高基层技术人员业务能力。全面开展“驻点兴园联百村”、 “三解三促”活动,落实技术人员进村入场开展“一对一”技术服务。一系列技术服务活动的实施,提高了生猪生产的科学化、生态化水平。

5.强化品牌意识,搞好生猪产业化经营。江苏长寿集团、南通银燕食品有限公司、海门市兴旺肉制品有限公司、海安德心食品有限公司等规模场在搞好规模养殖的基础上,拓展了加工能力,形成自宰自销自加工的产业链。南通市培育了“海盛牌”、“皋岭牌”、“德心牌”、“今天牌”鲜冻分割猪肉产品品牌以及“苏皋·长寿”品牌猪肉制品。生猪产业链的延伸,提升了产业的效益,提升了猪肉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产生了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三、发展存在问题与困难

纵观南通市畜牧业的发展,仍然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土地因素制约生猪产业发展。一是土地资源紧缺。虽然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出台了关于畜牧养殖用地的意见,但农田保护区不能用作畜禽养殖场,加之本地人多地少,新建规模养殖场土地已成为主要制约因素之一。二是用地审批难度大。农户新建或扩建猪场,取得用地审批手续存在较大难度,制约了生猪生产的扩大再生产。

2.资金因素制约产业发展。一是养殖户自身建设资金缺乏。现代规模养猪需要的配套设施多,资金需求量大,养殖户自身建设资金缺乏。二是贷款难。目前生猪养殖场所用土地多为租用,没有土地证,猪舍、设施等难以评估抵押,从银行贷款很难。

3.传统养殖模式制约产业发展。虽然近年来南通市生猪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作为传统产业,生猪生产规模化程度还不是很高,特别是散养户还为数不少,长期沿用传统方法,经营理念跟不上,导致生产方式落后,管理水平不高,技术更新缓慢,现代生猪产业发展的矛盾日益显现。

4.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规模化养猪的实施,在带来规模生产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粪便的大量蓄积,在不能充分利用的情况下,给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制约了养猪业的发展。

5.政策投入不足,缺乏有效调控扶持手段。养猪业是一个弱势产业,承受了相当比例的农民就业、城市畜禽产品的有效供应,关系到农民致富和市民食品需要及安全,但政府的重视程度与生产需求仍不适应。主要表现在:一是发展战略研究不够。二是财政投入不足。另外,对于粪便无害化处理方面也应该出台一些政策,预防和解决污染问题。

四、生猪产业发展对策与建议

1.加大扶持,以优质高效的平台服务高效生猪产业。各级政府要利用政策扶持作为服务平台,切实加强对生猪产业的扶持。

一是成立南通市养猪行业协会。南通市规模养殖有了一定基础,如何将这些规模养殖有机地组织起来,形成一个产业的运作实体,就变得非常实际和迫切。政府应通过协会,加强产业发展的战略研究和行业自律,加强对产业的统筹规划和调控,完善产品的市场预警机制,加强对基地项目建设的支持,扩展产业的发展优势。

二是加大对规模养猪发展的投入。主要有良种畜禽的补贴,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对龙头企业的支持,对科技创新项目及园区、基地建设项目的支持等,特别加大对粪便无害化处理进行政策扶持,以解决产业发展的瓶颈,推进高效规模养猪产业的发展。

三是对中小规模养猪场进行扶持。目前,大型规模养猪场各级政府有一系列的扶持政策,但对中小规模养殖场扶持政策较少,且南通市中小规模养殖场在保供给方面仍起到重要作用,建议出台对中小规模养殖场扶持政策。四是出台扶持产业发展的融资政策,特别是生猪规模养殖场融资办法。

2.加大生猪生产基地建设,不断提升规模养殖比重。坚持以提高生产水平和竞争力为目标,突出绿色、优质、安全和标准化生产,建设规模化、专业化生产基地。一是引导建设一批现代化养猪场。积极鼓励吸引工商资本、民间资本进入畜牧业生产领域,兴建规模大、水平高的现代化养猪场。在生产能力、生产设施、生产环境、科学管理和先进技术集成应用等方面达到南通市先进水平,发挥示范、引导作用。二是大力扶持专业大户发展。鼓励农户实行农转牧,引导农牧户发展适度规模养殖。三是积极推行标准化生产。大力普及规范化饲养技术,努力提高生产水平和规模经营效益。

3.加快推进无害化处理工程,促进生猪产业循环经济发展。坚持畜牧产业与环境协调发展。一是加强粪便综合开发利用。通过科学合理地规划设计养殖地,建造与养殖规模相配套的粪便处理设施,采取对粪便进行干燥除臭处理、制作有机肥料、对粪便进行发酵处理产生沼气等方式,生产优质、高效、无公害有机肥料。二是提高对病害猪及其产品进行无害化处理能力。在专业养殖场等地建设病害猪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设施,提高无害化处理能力,使病害猪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水平达到规定标准。三是大力发挥种植业和养猪业的互补优势。通过以农养牧、以牧促农,积极建设生态养殖示范园区,实现生态、环保、清洁、环境友好型生猪生产,造福社会。

4.强化畜产品品牌建设,加快生猪产业化经营步伐。利用资源、技术优势,加大生猪产品深加工的推进力度,做大做强猪肉产品品牌,引导养殖企业(大户)争创更多的畜产品品牌,在国内外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确保南通市养猪业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的实现。

猜你喜欢
南通市无害化粪便
南通市三举措扎实做好当前综合防灾工作
不速之客
湖北出台磷石膏无害化处理技术规程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咽拭子与粪便排毒规律及临床表现
A new pet obsession of Silkie chicken
两种高温法无害化处理病死动物灭菌效果比较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湾中学
规模化养殖场粪污无害化处理技术
蔬菜制种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措施
观察粪便 调整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