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浆D-二聚体监测的临床意义

2012-02-07 00:41宋明浩李海燕李志祥马文斌陈江生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2年5期
关键词:高凝纤溶二聚体

宋明浩,李海燕,唐 忠,李志祥,马文斌,陈江生

(1.深圳市松岗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广东 深圳518105;2.深圳市龙华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广东 深圳 518109)

随着交通及工业的发展,重型颅脑损伤的发生率逐年升高。脑损伤的早期,患者处于高凝状态,容易形成血栓,导致脑梗死的发生,然后继发性纤溶亢进,导致患者颅内迟发性出血及体内其他器官出血的可能,是反映患者伤情及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深圳市松岗人民医院及深圳市龙华人民医院2010年4月至2011年9月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60例进行 D-二聚体及纤溶蛋白降解产物(FDP)动态检测,并与同期进行D-二聚体、FDP检测120名健康体检者比较,探讨血D-二聚体监测的意义,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外伤组)纳入标准:①明确的脑外伤史;②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8分[1]。本组160例,男131例,女29例,年龄15~75岁,平均33.6岁。车祸伤134例,暴力击伤17例,坠落损伤9例,入院时GCS均≤8分,单侧瞳孔散大者79例,双侧瞳孔散大者21例。头颅CT检查:硬膜外血肿33例,脑挫裂伤并硬膜下血肿98例,颅内多发性血肿29例。合并四肢骨折24例,创伤性血气胸18例,外伤性肝脾破裂3例,创伤性、失血性休克8例。格拉斯哥结果分级(Glasgow outcome scale,GOS)[1],Ⅰ级(死亡)25例,Ⅱ级(植物生存)2例,Ⅲ级(重残)51例,Ⅳ级(中残)45例,Ⅴ级(良好)37例。同期120名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男92例,女28例,年龄19~56岁,平均29.6岁。排除标准:排除急慢性炎症、肿瘤、肝脏疾病、服用抗凝药物、服用影响纤溶活性药物、免疫性疾病及孕妇等。两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实验室检查 患者入院后给予常规检查同时抽取静脉血3 ml置于抗凝管中;入院后第24小时、第2及第5天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3 ml置于抗凝管中进行D-二聚体含量及FDP检测。按照研究设计由体检科对120名健康体检人员免费进行D-二聚体含量及FDP检查。采用D-二聚体检测试剂盒,用乳化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正常范围:0~1.35 mg/L,FDP正常为阴性。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5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为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FDP、D-二聚体及GOS分级比较见表1。160例外伤组患者中FDP阳性123例,阳性率76.87%;D-二聚体含量在12.6 mg/L以上的患者均死亡;外伤组GOS级别越低,D-二聚体监测含量越高(P<0.05)。

表1 两组FDP、D-二聚体监测及GOS分级比较

3 讨论

在生理状态下,人血液中的凝血与抗凝系统保持着动态平衡,一旦此平衡被破坏,即可能激活凝血系统,并发纤溶系统功能亢进,导致血栓形成或出血。由于脑组织含有比其他组织更多的凝血活酶,当脑组织受损时,血脑屏障被破坏,使凝血活酶释放,激活了外源性凝血系统,同时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后又触发内源性凝血系统,使血小板聚集活化,随之继发纤溶亢进,患者机体处于高凝状态或出血倾向[2]。有学者研究报道,颅脑损伤后凝血紊乱的发生率在3%~64%[3]。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单体特异性降解产物,一种稳定及成熟的标记物,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能准确反映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纤溶系统的功能状态,其含量增高是体内高凝状态标志之一[4],可以作为体内血栓前状态和血栓形成的分子标志物之一。

脑组织损伤的程度与凝血功能异常程度有关,脑损伤越重,凝血功能异常越明显,预后就越差[5]。本研究显示:患者的颅脑损伤越重,D-二聚体含量越高,患者的预后越差,与文献报道相符。本研究还表明,在颅脑损伤早期D-二聚体即由显著升高,并在3天内达到高峰,随着病情好转,D-二聚体含量也随之降低,病情越重D-二聚体含量恢复就越慢,死亡患者的D-二聚体含量一直处于很高的状态,通过统计表明D-二聚体含量在12.6 mg/L以上时,患者均死亡,所以,D-二聚体是一个能够反映脑组织损伤程度敏感性指标,对早期准确的评估患者的伤情具有重要意义[6]。

在临床上许多疾病均出现D-二聚体的升高,但在脑组织损伤后更加明显,并且在脑组织损伤后1~4 h即可发生凝血功能异常[7]。处于高凝状态的血液由轴流变成涡流,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红细胞、血小板黏附聚集增加,均可导致脑血液循环障碍,甚至形成创伤性血栓导致脑梗塞的发生[8]。随着凝血因子的耗竭,纤溶酶原与纤维蛋白结合后提高了对纤溶酶原激活物的敏感性,或因组织纤溶酶原被激活后导致继发性纤溶亢进[9],患者机体转变为易出血状态,从而导致颅内出血的增加及迟发性颅内出血的出现。D-二聚体含量越高,表明凝血反应后的继发性纤溶亢进越重,患者的病情也越严重。

总之,颅脑损伤后应及时检测D-二聚体,并动态观察其变化,可以指导我们判断患者的伤情及评估患者的预后,对我们选择治疗方案、防治脑梗死及迟发性颅内出血具有重要意义。

[1]王忠诚.神经外科学[M].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284.

[2]吴炳山,田恒力,林在楷,等.D-二聚体在创伤后颅内进展性出血性损伤中的变化及意义[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28(12);1554-1556.

[3]Allard CB,Scarpelini S,Rhind SG,et a.l Abnormal coagulation tests are associated with progression of traumatic intracranial hemorrhage[J].J Trauma,2009,67(5):959-967.

[4]周巧云,鞠文东,张艳芳,等.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凝血纤溶异常与肾损害的相关性研究[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0,7(4): 142-143.

[5]李钢,徐如祥,柯以栓,等.颅脑损伤急性期凝血常规及D-二聚体变化的临床观察[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8,28(5):758-760.

[6]黄波,武爱平,陈冬妹,等.颅脑损伤血浆D-二聚体含量与伤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4,4(7):992-993.

[7]秦然,周卫平.外伤性颅内血肿急性期血浆D-二聚体监测的临床价值[J].黑龙江医学,2009,33(8):575-577.

[8]严明.急性脑梗死106例临床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30(5):556.

[9]廖巍,林少华,黄汉添,等.D-二聚体含量测定在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12(29):3010-3011.

猜你喜欢
高凝纤溶二聚体
过敏性紫癜儿童凝血纤溶系统异常与早期肾损伤的相关性
纤维蛋白原联合D二聚体检测对老年前列腺增生术后出血患者纤维蛋白溶解亢进的应用价值
美国FDA批准Ryplazim用于成人和儿童治疗1型纤溶酶原缺陷症
血栓弹力图对进展性脑梗死的预测价值
益气活血化瘀法和利伐沙班对老年股骨干骨折患者术后高凝状态的影响
D-二聚体和BNP与ACS近期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关联性
从痰、血瘀探讨COPD炎症与高凝状态关系
联合检测D-二聚体和CA153在乳腺癌诊治中的临床意义
两种试剂D-二聚体检测值与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值的相关性研究
胃癌高凝状态的发生机制及中医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