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邕:“艺不压身”忽悠人

2012-02-11 11:49如梦令
百家讲坛 2012年4期
关键词:蔡邕董卓太监

如梦令

俗话说,艺不压身。在江湖上混,多学一技,没准是救命的本钱。书生除了熟读经书,最好还会运筹、能妙算,上得朝堂,下得疆场。经此才艺大比拼,才是时尚达人。

蔡邕就是这类复合型人才,他“好辞章、数术、天文,妙操音律”。身怀绝技,自然要待价而沽。奈何汉桓帝不识货,只把他当作音乐超男,蔡邕自然不干,以生病为由,半路开溜。

汉灵帝也看好蔡邕。不过他是个文青,创作之余,更喜欢主持沙龙,与一帮文痞侃大山、织花边,倒也自得其乐。太监们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乐得弄权。

但天公不作美,地震、蝗虫、冰雹一阵狂轰滥炸,炸得灵帝找不着北。良久才回过神来向大臣要对策。古代遇灾,都是天谴论,弄不好皇帝也要作罪己诏的,那帮老油子怎肯惹火烧身?

但别人不答尚可,蔡邕是个时尚达人,焉能不知。蔡邕人实在,又不会玩太极,便老老实实看天象,掐指算,舍命整出一套改革方案:只要搞定腐败的太监帮,气候就能恢复正常!

但灵帝和太监沆瀣一气,蔡邕此举,无异于与虎谋皮,腐败分子没拉下马,自己倒先被踢出局,全家被流放到朔方(今内蒙古乌拉特旗东)一带。不料对手贼狠,要斩草除根,流放之路之惊险堪称惊悚大片,亏得蔡邕名声大、威望高,震慑并策反了刺客,才化险为夷。

灵帝还惦念着蔡邕的才华,想召他回来。太守王智为他送行,喝得兴起,起舞祝酒,本想抛砖引玉,引得蔡邕投桃报李,谁知蔡邕却无动于衷。惹得王智火起—他哥哥王甫就是太监帮的,这状一告一个准。蔡邕一看,回去没戏,还是亡命江湖吧。

蔡邕在江苏一带一住就是12年,花开花谢,斗转星移。流亡本是苦情戏,蔡邕卻演绎成了诗情画意。先是从灶火中救出一良木,制成名琴“焦尾”;后又从琴音里听出杀心,原来是弹奏者正为螳螂捕蝉揪心呵。是传说还是附会,倒不用追究,真相是,蔡邕的才华已臻化境。

蔡邕在家做宅男,饮酒鼓琴,自娱自乐,哪管世界乱成一锅粥:国戚和宦官角力,董卓渔翁得利。董卓有野心,自然要为自己拉拢人才,而才华横溢的蔡邕就是旗帜,要挂在阵前的。蔡邕看清形势,又拿出生病的高招,却不料董卓二话不说,只拿杀人相挟。蔡邕无奈,只得被做官。

董卓虽是粗人一个,对蔡邕却很敬重。三天之内,升官三次,弄得蔡邕自己都不好意思了。如果不是董卓太出格,蔡邕真要誓死以报。董卓也把蔡邕当自己人,凡事找他商量,蔡邕的委婉劝谏,董卓也能听从。以蔡邕的学识,当然知道跟着董卓混不是长事,他又不是无间道,留下肯定无益。有心要逃,但董卓对自己太好了,况且这张老脸大家都认得,想来想去,还是留了下来。

果然不久,董卓就被王允、吕布联手做掉了,人心自是大快。不过想想董卓对自己的好,蔡邕心中很是不忍,就轻轻地叹息了一声。不料这一声叹息被王允听见了。王允大怒,恨蔡邕没有立场,将其上纲上线,以附逆罪收入狱中。

蔡邕太天真,他想效仿太史公,“乞黥首刖足,继成汉史”。他以为王允会看在他才学的面上,饶他不死。哪知王允狭隘,最看不惯司马迁之流,乘写史之便,说东道西。如今蔡邕竟要东施效颦,百年之后,自己的面目还不知会有多么不堪!蔡邕要活命,当然不行!因此虽说情者甚众,王允一概不理,末了,蔡邕还是死于狱中。消息传来,惹得粉丝大恸,连名儒郑玄都慨叹:东汉那些事儿,现在谁也整不明白了。

桓帝、灵帝甚至董卓,关键时刻对蔡邕,还是手下留情的。谁知人在江湖漂,却挨王允刀。或者这正是老板和打工者的区别吧:老板需要可持续发展,而打工者只看重当前利益。

不过,蔡邕至死都不会明白,害死他的,不是王允,其实是他引以为傲的才艺。在没有任何规则可讲的年代,才艺其实就是豹纹、雀翎、蛇胆、熊掌、鹿角……只要条件允许,任谁都想纳入彀中的。

看来,无用之用,才是大用。艺不压身,纯粹是忽悠。

编 辑/葡萄

猜你喜欢
蔡邕董卓太监
倒履相迎
三国鼎立之王允计除董卓
蔡邕听琴
王允计除董卓
倒屣欣逢迎
明清太监也读书
蔡文姬辨琴
曹操曾“献刀”刺杀董卓吗?
宦官的职责:洒扫庭除
一个字的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