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姬菇的栽培管理技术

2012-02-14 11:23任长青
天津农林科技 2012年4期
关键词:菌丝光线喷雾

任长青

(天津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天津 300061)

真姬菇,别名玉蕈、蟹味菇,是一种大型木质腐生真菌。鲜菇不易碎,不易变色变质,耐贮存,适于市场鲜销。它富含蛋白质、氨基酸和维生素。每100 g可食部分含水量92.5 g,蛋白质2.1 g,脂质 0.3 g,碳水化合物(糖质 3.7 g,纤维 0.7 g),灰分 0.7 g(其中钙 2 mg,磷 75 mg,铁 1.1 mg),维生素A 1U,维生素B10.08 mg,维生素B20.5 mg。它的蛋白质中氨基酸种类齐全,包括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其中赖氨酸和精氨酸含量高于一般菇类,对青少年益智和增高起着重要作用。其子实体中提取的β-1,3-D葡聚糖具有很高的抗肿瘤活性,而且从真姬菇中分离得到的聚合糖酶的活性也比其它菇类要高许多,其子实体热水提取物和有机溶剂提取物有清除体内自由基作用。因此,有防止便秘、抗癌、防癌、提高免疫力、预防衰老及延长寿命的独特功效,是一种低热量和低脂肪的保健食品。

1 生物学特性

1.1 形态特征

子实体丛生,每丛15~50株。有时散生,此时数量少而菌盖大。菌盖幼时半球形,边缘内卷后逐渐平展,直径4~15 cm,近白色至灰褐色,中央带有深色大理石状斑纹。菌褶近白色,与菌柄成圆头状直生,由密至稀。菌柄长3~10 cm,粗0.3~0.6 cm,偏生或中生。孢子阔卵形至近球形。显微镜下透明,成堆时白色。

1.2 培养特性

菌丝体白色,棉毛状,气生菌丝不旺盛,不分泌黄色液滴,不形成菌皮。抗逆性较强,能适应低温和低湿。

1.3 温度

真姬菇属中低温型,菌丝体在9~30℃均能生长,以22~25℃为最适。子实体分化适温为12~14℃,超过20℃原基较难形成。子实体成长温度为14~16℃。昼夜温差的刺激是子实体形成的必要条件。

1.4 水分与湿度

培养料含水量以65%为宜。其粒度要粗细搭配,防止湿度过大。出菇前使含水量达70%~75%。菇蕾分化期,菇房空气相对湿度调至98%。菇体发育时,菇房空气相对湿度应为90%~95%。

1.5 空气

真姬菇是好气性真菌。加强通风换气是获得优质高产的关键。

1.6 酸碱度

菌丝体生长时pH值以5~6为宜。配料时将pH值由3调至8,灭菌后pH值降至7。此后pH值保持7.5。

1.7 光线

菌丝生长阶段无需光线,应闭光培养。菇蕾分化阶段需弱光刺激。随着菇体长大,将光线调至1 000 lx。子实体生长时有向光性,如在地下室或山洞栽培,每天应开日光灯10~15 h。

2 栽培技术

可采用熟料袋栽培。真姬菇生育期较长,9月上旬~次年2月为接种期。

2.1 栽培料配方

①棉籽壳90%,麦麸(或玉米粉、黄豆皮等)8%,白糖1%,过磷酸钙、石膏各0.5%;②木屑77%,米糠(或麦麸)20%,白糖、石膏粉、石灰各1%;③废棉50%,木屑 25%,麦麸20%,玉米粉4%,碳酸钙 1%;④酒糟(新)70%,木屑 20%,玉米面6%,石灰3%,石膏粉1%。

2.2 装袋

真姬菇出菇时间较长。一般采用30 cm×15 cm×0.05 cm的聚丙烯袋或17 cm×33 cm×0.05 cm低压聚乙烯袋。装袋时要防袋破损。根据配方中主料重量,按料水比 1∶1.5~1∶1.8 将料拌匀,每袋装干料约350 g。袋口加颈圈、棉塞。

2.3 灭菌

如用常压灭菌,100℃后保持12 h,出灶冷却至30℃。如用高压蒸汽灭菌,压力为0.05 mPa时应缓慢排气一次,以释放料袋内某些不利气体。压力升至0.15~0.2 mPa时,维持该压力2~3 h。

2.4 接种

应严格无菌操作。每瓶生产种只需接种栽培包25~30包。移入清洁培养室,室温25℃。

2.5 发菌管理

菌丝生长温度为 5~32℃, 最适 20~25℃,菇蕾分化温度10~15℃,菇体发育温度13~18℃。空气相对湿度,菌丝封口期为60%,此后正常生长期为70%~75%,但不可超过80%。要求通风良好,室内采取遮光处理,全程闭光培养。菌丝约50 d即可发满菌袋。此后严格控制空气相对湿度为75%,同时加大通风,适当增加温差及光线刺激。再培养40 d,菌丝分泌浅黄色素时才达到生理成熟。

2.6 出菇管理

2.6.1 搔菌

菌丝生理成熟后,移入菇棚,拔去棉塞,打开袋口,搔去料面四周的老菌丝。

2.6.2 注水

搔菌后的菌袋袋口朝上,灌入洁净清水。2~3 h后倒去尚未被吸收的水,置于培养架上。

2.6.3 催蕾

在袋口盖上潮湿的报纸或粗白布,菇棚严格控制温度为15℃、空气相对湿度93%,增加通风量,保持微弱光线,促使菇蕾形成。经10-15 d形成一层菌丝膜,数日内由白色变为灰白,继之变为灰色,料面上可见针头状灰褐色菇蕾。

2.6.4 幼菇培育

菇蕾出现后,揭去覆盖物,光照加大,控制棚温并稳定在13~14℃,空气相对湿度95%。切勿直接向菇蕾喷水。每天通风8次,给予400 lx的光照。一周内真姬菇可育成。当生长到7~12 cm,菌盖直径3 cm时,即为成品菇。

3 病虫害防治

3.1 绿霉

应注意无菌操作,一旦发生后可用5%石炭酸、2%甲醛、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100~140 g以及0.2%~0.3%高锰酸钾溶液注射污染部位;或作空间喷雾消毒。另外,向污染处撒石灰粉,防治效果也很好。

3.2 蜗牛 蛞蝓

用3%密达颗粒剂诱杀。

3.3 菇蝇

用0.5%敌敌畏喷杀;或25%功夫菊酯1 0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1 000~1 500倍液喷雾;也可用菇虫净和锐劲特等农药防治。用黑光灯诱杀效果也不错。

3.4 菇螨

用菊乐合酯1 500倍液、螨特500倍液及48%毒死蜱乳油1 000倍液喷雾杀螨;或用洗衣粉400倍液连续喷雾2~3次。

猜你喜欢
菌丝光线喷雾
能追光、充电、照明和喷雾的太阳伞
羊肚菌母种培养基配方的优化研究
保湿喷雾大测评!效果最惊艳的才20块!
还原喷雾
中国被毛孢三种菌丝形态的超显微特征观察
消失的光线
“你看不见我”
蛹虫草菌丝液体培养条件研究
甘露醇对低温下草菇菌丝的保护效应研究
睡眠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