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良种生产技术

2012-02-14 11:23郑爱军于福安王姝逸顾红艳
天津农林科技 2012年4期
关键词:床土灌水秧苗

郑爱军,于福安,王姝逸 ,顾红艳,李 冰

(1.天津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天津 300061;2.天津市原种场,天津 301505)

天津市的水稻育种工作在北方稻区处于领先水平,天津市原种场育成的津原系列水稻品种近年来已覆盖全市水稻种植面积的95%以上,并已在河北、辽宁、山东、河南、江苏等地累计推广55万hm2,2000-2010年十年间,累计销售稻种1 600万kg,目前,天津的水稻品种已经走出天津,走向全国。

良种繁育不同于一般的粮食生产,它需要严格规范的栽培技术来保障种子质量。但目前天津市良种繁育中存在繁种单位多、管理难度大及栽培管理不规范等问题,不利于良种产业化的实施。规范水稻良种繁育技术,生产质量高、种性优良及价格合理的水稻种子,可加快新品种推广,为天津市种源农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1 播前准备

1.1 良种生产田的选择

良种田必须选择无检疫性病害、土壤肥力中上和排灌方便的地块。同时要避开村庄道路及高大树木,避免家禽家畜危害及树木遮阴。为防止水稻品种混杂,要远离水稻育种材料,实行连片种植。种子田环境空气质量、灌溉水质量及产地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规定。

1.2 良种的选择

选用已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或天津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并在天津市推广的优质、高产及抗逆性强的水稻品种,采用的原种质量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规定。

2 育秧技术

采用钵盘旱育秧技术。

2.1 秧田选择

选择地势较高、平坦、含盐碱轻、渗透性好、灌排方便及田间路通畅的地块,以上茬是旱田地为佳。稻茬地育秧,冬季要深耕晒田,避免水浸秧田。

2.2 整地做畦

秧田条宽25 m左右,设置排灌渠;按规格15~20 m设置秧池,两池之间设置毛渠排水;畦宽2 m。旋耕平整,去除根茬,搂平,平整后用水泥管压实,表施硫酸铵20kg/667m2和磷酸二铵(10~15) kg/667m2。

2.3 种子处理

浸种前晒种1 d,按每4 kg稻种用10%二硫氰基甲烷乳油(10%浸种灵)1支浸种5-7 d,预防种传病害发生。种子捞出后,每50 kg干稻种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150 g拌种,预防秧苗立枯病。

2.4 床土配制

2.4.1 调酸

作为床土的土壤要求pH值5.5~6,不符合这一指标的土壤作床土必须用调酸剂调酸。

2.4.2 床土配制比例

(按100kg床土计算)肥沃旱田土或稻田表层细土85.85 kg、腐熟粉碎猪粪8 kg、硫酸铵0.4 kg、磷酸二铵0.4 kg、硫酸钾0.3 kg、硫酸锌0.05 kg和调酸剂5 kg(天津市宁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生产)。床土要在播种前10 d混匀过筛堆闷,以利调酸剂与土、肥的充分混合。

2.4.3 床土用量

净秧田床土用量为(12000~13000)kg/667m2。

2.5 播种

2.5.1 播种期

生育期170 d以上的品种4月上旬播种;生育期160-170 d的品种4月上中、旬播种;生育期160 d以下的品种4月中、下旬播种。

2.5.2 摆盘装底土

将规格长58 cm、宽28 cm及高2.5 cm秧盘,横向两排整齐摆放在整好的畦面上,随摆随装床土,刮平,底土厚 1.5~2 cm。

2.5.3 播种 覆表土

摆盘装底土后,千粒重25 g的品种按每盘湿种125 g(折合干稻种量350 kg/667 m2)均匀播种2~3次,播种后覆土0.5 cm,以不露种为适宜。不同品种播种量用籽粒大小来确定,以千粒重25 g为标准,按照千粒重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相应增加或减少种子量。

2.5.4 喷施除草剂

覆表土后,床面喷施50%杀草丹350mL/667m2,喷药后要及时灌水;也可采用覆表土后先灌水,然后将杀草丹喷施在水面上,待水自然渗干后再盖膜。

2.5.5 插竹竿

用规格2.2 m的竹竿按50 cm的间距插成拱形,拱顶端与盘面高度约35 cm,保证棚顶平、齐,竹竿插入点与盘间距5 cm。

2.5.6 覆膜灌水

选用厚0.014 mm薄膜,覆膜后两侧钉木桩拉紧、系绳,并按5~6 m在两侧用砖顶起薄膜后灌水。灌水掌握一慢二透,灌水深10 cm左右,水自然渗干后压好灌水口。

2.6 秧田管理

2.6.1 密封保温期管理技术

密封保温期棚内温度以25~30℃为宜,如棚内温度达到35℃以上应降温,防止烤芽、烤苗。床土水分充足时通风降温,床土水分不足时灌水降温,湿度掌握床面不现白皮且又不水浸为好。

2.6.2 炼苗期管理技术

秧苗达到1叶1心~2叶期,根据外界温度开始通风炼苗,开始由拱棚顶端上打孔,每隔2 m左右打一拳头大小的孔,随着秧苗生长,在顶端及拱棚两侧由上往下、由稀变密、由小变大,逐步增多增大,插秧前5 d左右揭膜,揭膜时约有50%以上薄膜被打穿。此期根据苗床干湿程度,每2-3 d灌水一次,遇大风或高温天气每天灌水一次,灌水后排干,不存水。另外,这一时期的病虫草害防治也很重要,秧苗2叶1心期,由通风孔喷施20%敌稗乳油500 mL/667 m2,防治阔叶杂草及马唐和稗草等。为了预防秧苗立枯病,在2叶1心~4叶期,由通风孔给秧苗喷药两次,每次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150 g/667 m2兑水50 L喷雾。在喷施甲霜灵的同时,加入20%速灭杀丁乳油(20~25)mL/667 m2和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20~30) g/667 m2,预防多种害虫。

2.6.3 成苗期管理技术

秧苗4~4.5叶进入成苗期。这一时期,选择晴朗天气揭膜。揭膜后特别是遇大风或高温天气,要保持水层,防止立枯病发生。除治稗草用25%二氯喹啉酸(神锄)可湿性粉剂40 g/667 m2兑水50 L喷雾。在移栽前,还要喷施20%速灭杀丁乳油(20~25)mL/667 m2和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20~30)g/667 m2一次,预防多种害虫。 揭膜后,追施硫酸铵20 kg/667 m2左右。

3 本田管理技术

本田管理关键技术为适期插秧、宽行稀植、配方施肥及科学管水。

3.1 插秧

3.1.1 插秧期

在秧龄35-45 d插秧,插秧时选择无风或风力小于3级的天气。3.1.2 插秧密度

直立穗型或半直立穗型品种,(1.3~1.5)万穴/667 m2;弯曲穗型品种, (1.1~1.3)万穴/667 m2。

3.2 施肥

施肥应氮、磷、钾及锌配合使用,其有效成分比例为 3∶1∶0.8∶0.1。

3.2.1 施肥量

中等地力地块,弯曲穗型品种施尿素32.5 kg/667 m2、磷酸二铵12.5 kg/667 m2、硫酸钾10 kg/667 m2及硫酸锌1.5 kg/667 m2;直立穗型或半直立穗型尿素用量可增加至 (35~37.5)kg/667 m2,其它肥料用量同上。

3.2.2 基肥

耙地前底施尿素15 kg/667 m2耙入土内,耙地后施入磷酸二铵7.5 kg/667 m2、硫酸钾5 kg/667 m2以及硫酸锌1.5 kg/667 m2。

3.2.3 追肥

第一次插秧7-10d(5月30日左右),尿素(5~6)kg/667 m2及磷酸二铵 5 kg/667 m2;第二次 (6 月10 日左右),尿素(5~7.5) kg/667 m2;第三次 (7 月初),硫酸钾 5 kg/667 m2和尿素(2~4)kg/667 m2,第四次(7月20日左右),尿素5 kg/667 m2左右。

3.3 科学管水

插秧期要求灌浅水层,避免淹苗,地块不平,昼灌夜排,遇大风天气,大水护苗。分蘖期灌水10~15 cm,分蘖末期(6月底-7月初)根据苗情晒田7 d左右。孕穗期至灌浆初期,正常灌水10 cm左右,灌浆后期~成熟期可3-4 d浇一次,间歇灌溉,收割前7 d左右停水。

3.4 本田病 虫 草害防治技术

3.4.1 穗颈稻瘟病

在水稻破口期,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00 g/667 m2;或40%稻瘟灵乳油100 mL/667 m2兑水50 L喷雾。若遇阴雨或高湿天气,应在水稻齐穗期再喷一次,用量相同。可与防治稻曲病、胡麻叶斑病的农药同时喷施。

3.4.2 稻曲病

在水稻破口前5-7 d和齐穗期用30%嘉润乳油20 mL/667 m2兑水50 L各喷雾一次。

3.4.3 水稻胡麻叶斑病

发病初期,用30%嘉润乳油(15~20)mL/667m2兑水50 L喷施,隔7-10 d再喷施一次。

3.4.4 水稻纹枯病

防治重点是发病初期的地边植株,在发病初期地边植株零星发病时,对发病植株及周围进行局部喷药,控制发病中心,防止纹枯病蔓延。防治时用20%井冈霉素可湿性粉剂50 g;或5%井冈霉素水剂200 mL/667 m2兑水50 L喷雾。

3.4.5 水稻条纹叶枯病

以选用抗病品种为主,可结合防治稻飞虱,治虫防病。

3.4.6 二化螟

在稻苗枯鞘高峰前期(6月 10-25日),用40%氯虫·噻虫嗪(福戈)水分散粒剂8 g/667 m2兑水40 L喷雾,防治一代二化螟,8月上旬再施药一次防治二代二化螟,施药剂量及方法同一代二化螟。

3.4.7 稻飞虱

当100丛虫量达1 000头时,用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20 g/667 m2,兑水50 L喷雾。

3.4.8 稻水象甲

在插秧前用20%速灭杀丁乳油(20~25)mL/667 m2,兑水50 L喷稻田沟渠埝埂一次;在插秧后5-7 d用相同药量再喷埝埂及稻田四周1~2 m一次。

3.4.9 杂草防治

耙地后用60%丁草胺100 mL/667 m2加30%苄嘧磺隆可湿性粉剂15 g/667 m2,进行土壤封闭。与插秧前施药间隔20 d,用30%苄嘧磺隆可湿性粉剂20 g/667 m2拌化肥或细土施入;有水绵的稻田喷施45%三苯基乙酸锡(百螺敌)可湿性粉剂(40~45) g/667 m2,施用时喷雾器摘掉喷杆喷施。

4 收获

4.1 收获时间

良种生产田最佳收获期在水稻成熟后期。

4.2 收获方法

良种生产田采用人工收割,如果采用机械收割的要在收获前检测含水量,稻谷含水量在14.5%以下方可收获。收获时,严格对不同品种田间结合地带以及车辆运输途中散落稻捆的清理,避免田间混杂。

4.3 脱粒

稻谷水分达标后要在晴天进行脱粒,遇雨、雪和雾天不脱粒。

4.4 运输 贮藏

水稻良种运输及贮藏要求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

猜你喜欢
床土灌水秧苗
DA-6对番茄秧苗生长的影响
番茄灌水掌握技巧
冬季棚菜灌水四关键
简述日喀则番茄1号常规品种的采种技术
农民
双季晚稻机插育秧床土培肥效应研究
蔬菜育苗中的不正常现象发生原因
灌水秘笈
基于Meanshift和Hough变换的秧苗行中心线提取
水稻机插秧床土培肥育苗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