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苏栽培管理技术

2012-02-14 11:23夏志颖
天津农林科技 2012年4期
关键词:壤土紫苏植株

夏志颖

(宁河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天津 301500)

紫苏在我国种植应用约有2000年的历史,具有除痰降气,止咳定喘,润心肺,治胸闷气逆,大便不通的功能。主要用于医药、油料、香料、食物等方面,其叶(苏叶)、梗 (苏梗)、果(苏子)均可入药,嫩叶可生食和作汤,茎叶可淹渍。近些年来,紫苏因其特有的活性物质及营养成分,成为一种倍受世界关注的多用途植物,经济价值很高。紫苏种植前景良好。

1 形态特征

紫苏,一年生草本,高30~100 cm,具特异香气。茎钝四棱形,绿色或绿紫色,密被长柔毛。叶对生,叶柄长3~5 cm,叶片皱,卵形至宽卵形,长7~13 cm、宽 4.5~10 cm,先端突尖或渐尖,基部近圆形或广楔形,边缘有粗锯齿,两面绿色或紫色,或仅下面紫色,上面疏生柔毛,下面被贴生柔毛,并有细腺点。轮伞花序组成偏向一侧的顶生及腋生总状花序,密被长柔毛。苞片宽卵形或近圆形,直径约4 mm,先端具短尖,外被红褐色腺点,边缘膜质。花萼钟形,10脉,下部被长柔毛,夹有黄色腺点,内面喉部有疏柔毛环,萼檐二唇形,上唇宽大,3齿,下唇稍长,2齿。花冠白色至紫红色,二唇形,上唇顶部微凹,下唇3裂,中裂片较大。花筒短,长2~2.5 mm,雄蕊4,2强。 子房4裂,花柱基底着生,柱头2浅裂。小坚果近球形,灰褐色,直径约1.5 mm,具网纹,果萼增大,长至11 mm。花期6-8月,果期8-10月。全国各地广泛栽培。

2 生物学特性

2.1 紫苏对环境的要求

紫苏对气候条件适应性强。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下生长旺盛,产量高。南北方均可栽培,在寒冷的地带和高山地不宜生长。紫苏生长力强,对土壤要求不严,以疏松肥沃,排灌方便的沙质壤土或富含腐殖质壤土,中性和微碱性土壤为佳。带粘性的黄土壤也能栽种。重粘性或干燥及贫瘠的沙土均生长不良。盐碱地及低洼积水地不宜栽种,积水易发生病害。紫苏在气温高的条件下生长旺盛。因此,前期生长缓慢,6月以后气温高,光照强,生长速度加快。前茬以小麦和蔬菜为好,也可在果树幼林下间作,亦可在房前屋后、沟边地角、田边及垄梗上种植,以充分利用土地。

2.2 紫苏的生长过程

3-4月初播种,一般谷雨(4月下旬)陆续出苗,至5月下旬植株高4.5~18 cm时具3~6对叶片时移栽。6月初-8月为紫苏茎叶生长旺盛期。因播种的先后,紫苏7-9月初陆续开花,从开花到种子成熟约需一个月。果期9月初-10月下旬。

2.3 紫苏的生长习性

宜选阳光充足,排灌方便,疏松肥沃的沙质壤土,富含腐殖质壤土、中性或微碱性的土壤种植为佳,适宜栽植于麦茬地。喜生长于湿地、路旁、村野及荒地。喜温暖湿润气候,以疏松、肥沃及阳光充足的地方最宜生长。

3 种植技术

3.1 播种育苗

选用日本的食叶紫苏或国内的大叶紫苏品种。选择表土不易板结、通气保水性好及含腐殖质较高的肥沃土壤作苗床。苗床先于地表均匀施用腐熟的鸡羊粪200 kg/667 m2;或浓人粪尿400 kg/667m2。翻入土内,晒垡10d后,再撒施复合肥5kg/667m2和尿素2 kg/667m2做底肥。肥土混匀耙平整细后作床,床高15 cm,长宽视地形和操作方便而定。3月中、下旬播种,播种前在床面喷洒300倍除草通药液除草。喷药后4 d播种,将种子均匀撒在床面上,覆盖薄土和稻草,浇足水,平覆或架设小拱棚盖膜压平即可。育苗期间,施淡人粪尿2~3次,间苗3次,定苗苗距3 cm左右。为防止幼苗徒长和土壤湿度过大,需经常揭膜换气。苗龄45 d左右移栽。

3.2 整地定植

各类土壤都可栽培紫苏,以pH值6~6.5的壤土和沙壤土栽培为好。大田基肥以有机肥为主,施腐熟垃圾肥5000kg/667m2、粪肥3000kg/667m2;或鸡羊粪1 500 kg/667 m2、复合肥100 kg/667 m2。土壤翻耕晒垡整细耙平后作畦,畦面宽90 cm,畦沟宽、深各30 cm。5月底定植,每畦栽6行,株行距 15 cm×15 cm,密度(1.5~2)万株/667 m2。 为消灭杂草和防止地老虎危害幼苗,定植前3 d可用除草通喷洒土表并用糠麸和500倍液的敌百虫洒在畦面诱杀。

3.3 摘叶打杈

紫苏定植20 d后,对已长成5茎节的植株,应将茎部4茎节以下的叶片和枝杈全部摘除,促进植株健壮生长。摘除初茬叶一周后,当第5茎节的叶片横径宽10 cm以上时即可开始采摘叶片,每次采摘2对叶片。并将上部茎节上发生的腋芽从茎部抹去。6月中旬-8月上旬是采叶高峰期,可每隔3-4 d采一次。9月初,植株开始生长花序,此时对留叶不留种的可保留3对叶片摘心和打杈,使其达到成品叶标准。全年每株紫苏可摘叶 36~44 片,可产鲜叶 1 700~2 000 kg。

3.4 施肥治虫

幼苗栽植成活后,每隔半月根际追肥一次,每次施人粪尿2 500 kg/667 m2或尿素10 kg/667 m2;为加速叶片生长,提高叶片质量,每月用0.5%尿素液根外追肥一次;生长期间如遇高温干旱,早晚要浇水抗旱。

4 病虫防治

4.1 紫苏斑桔病

6月以后开始发生,初期叶面出现褐色或黑褐色小斑点,逐渐扩大为近圆形大病斑,病斑干枯后形成穿孔。高温多湿、种植过密和透风不良易染此病。防治方法:合理密植,不要栽种过密;雨季注意排水;不用病株种子;发病初期用代森锰锌70%胶悬剂干粉喷粉防治,每周一次,连喷2~3 次,也可用 1∶1∶200 倍波尔多液防治,采收前20 d停止用药。

4.2 锈病

起初在植株基部叶的背面发生黄褐色突起的斑点。在潮湿的气候下,最易从植株上部的叶片开始蔓延并很快传播到邻株。严重时病叶枯黄反卷脱落。防治方法:注意排水,栽种密度适宜;发病初期用25%粉锈宁1 000倍液喷雾防治。

4.3 小地老虎

又名“地蚕”,4-6月危害,从地面咬断幼苗。防治方法:清晨在根苗附近轻轻翻土捕杀;或用90%晶体敌百虫1 000~1 500倍拌成毒饵诱杀。

4.4 银纹夜蛾

幼虫咬食叶片,使叶片呈现孔洞或缺刻。防治方法:捕杀;或用90%敌百虫800倍液喷雾。

4.5 紫苏野螟

幼虫咬食叶片和枝梢,常造成枝梢折断。7-9月危害。防治方法:清园,处理残株;收获后深翻土地,减少越冬虫源。

其它尚有蓑蛾、棉小卷叶蛾、红蜘蛛和棉大造桥虫等危害紫苏。

5 收获方法

为避免鸟害和散落种子造成减产,在紫苏植株顶端刚有成熟,整株发黄有部分落叶马上收割,捆成捆,撮在一起阴干促进后熟增产。待全干后,在水泥地或苫布上用木棒敲打脱粒,达到无土无杂,装入编织袋,迎风干燥处保存。

猜你喜欢
壤土紫苏植株
土壤质地及砧木影响苹果根际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及其碳源利用
岁岁紫苏
左家林场核桃良种基地选址调查报告
CONTENTS
番茄‘7728’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研究
短期水分胁迫影响巴旦杏植株对硝酸盐的吸收
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知识归纳及试题分析
烟草植株静态虚拟模型的研究
杨树育苗管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