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曾误将北极当冷战前哨

2012-02-23 12:26
环球时报 2012-02-23
关键词:雷达站军备竞赛预警系统

青 木

数十亿美元的军事预算,2.5万名各类专业和军事人员……上世纪50年代美国曾花费巨资在北极建起一个规模惊人的早期预警系统,旨在防止来自苏联的核攻击。德国《明镜》周刊近日披露,在核战阴云笼罩下,美国因为一个错误判断而在北极留下了这个“奇异的古迹”。

1954年,美国宣布冷战已到达北极圈。美国政府下令招募各个专业的专家和远征船员,他们被告知要开辟新的战场:北极已成为保卫西方自由世界的前哨。美国准备在北极建立一个巨型预警系统,充当美国的“眼睛和耳朵”。参与这个项目的专业技术和军事人员达到2.5万人,美国也勒紧腰带,拨出数十亿国防预算。

这个项目完全是美国和苏联军备竞赛的结果。上世纪40年代末,苏联已拥有核武器,加上莫斯科大规模发展远程轰炸机,美国的安全形势发生了质变。苏联“核炸弹+远程轰炸机”攻击美国本土的威胁论愈演愈烈,美国最初计划建立一整套防御网来阻击苏联的侵袭,但过于昂贵的代价让五角大楼打起退堂鼓。不过随着柏林吹来的“冷战气息”越来越强烈,美国狠下心决定与苏联展开一场军备竞赛。

对美国来说,苏联的远程打击如同一个噩梦。因为苏联轰炸机的袭击方向将穿越欧洲和亚洲,经过的大多数地区都是极寒地区。在这种形势下,美国制定新的防御战略:在北极地区建立一条庞大的雷达站链,以提前发现侵略者。冷战时期,设置预警雷达系统是技术进步的象征。据说,美国国防部最终推动北极冷战新战略,与美国科技界的鼓动也密切相关。1952年,麻省理工学院林肯实验室的科学家们警告说,“北方正面临危险”。他们建议美国与欧洲盟友合作,建立一个早期预警系统,使盟国有时间对付苏联攻击,并抓住时间反击。

科技界的建议得到美国政府的大力支持。美国要求全国各地的专家全力研制新型雷达系统。按照设计,整个预警雷达系统必须可以监控从阿拉斯加横跨加拿大到格陵兰的整个天空,以此来保持对苏联攻击的警惕。但在北极实施这项新战略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因为北极圈的恶劣天气,对敏感的巨型雷达天线如同一场灾难。此外修建雷达站的每一台机器、每辆汽车都要长途跋涉运输上千公里,而且路上很多地方是冰面,很可能出现爆胎、滑出路面等事故。

为此,美国利用极短的北极夏季时间建造各项设施。一切都得要尽可能轻,但又要坚固,易于安装。五角大楼聘请美国顶级的建筑师来帮忙。来自福特汽车公司的设计师弗勒尔也参与建筑设计,他给雷达站设计了一种圆顶屋,不需要钢铁和混凝土。他使用玻璃纤维等轻便材料修建屋顶,并把这种建筑称为“穹顶”。圆顶的各个部分可以大量工业化生产,便于运输和快速安装。整个建筑就像一个足球,不会被积雪压垮,雷达天线就装在圆球的顶部。超大雷达屋是北极预警雷达系统最引人注目的部分,当时在阿拉斯加,在格陵兰岛,在英格兰,都出现一个个足球场似的建筑,以及一个个足球状的圆球屋子。

在与大自然的斗争中,美国赢得了这场比赛。但美国与苏联在北极圈的军备竞赛,不久以后却被发现是个错误。北极预警雷达链完成后不到一年,美国发现苏联正在大力发展洲际导弹以取代远程轰炸机。与在大气层内飞行的轰炸机不同的是,当时的雷达无法探测到太空中飞行的洲际导弹。更致命的消息是,美国情报系统获知,当时苏联并没有进攻美国的战略,也没有防御美国攻击的系统,这预示着北极预警系统沦为毫无用处的设备。1963年,美国开始淘汰原先造的雷达站。尽管美国和加拿大仍不死心,不久后又达成新的雷达防御系统协议,但“一直没有找到真正的敌人”。

不过,这项40亿美元的空中预警系统,并不全是“废物”。这被证明是推动美国经济和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发动机。美国人很快将战争产品转化成民用商品。比如弗勒尔的圆球屋,一夜之间成为美国的创造性产物,在国际博览会上以其未来主义的外观和轻巧的设计获得世界一片惊叹,甚至苏联也送来订单。而那些遗留在北极的雷达基地,有的成为旅游景点,有的则被再次利用,进行军事和科学研究。▲

猜你喜欢
雷达站军备竞赛预警系统
学校肺结核流行趋势控制及预警系统监测分析
俄太空预警系统探测到64枚导弹发射
拒绝学校“军备竞赛”的大人们
边缘计算“军备竞赛”开启
乡镇市场上演电商“军备竞赛”
无人仓的“军备竞赛”
交通流量增长下的空管安全预警系统研究
雷达站
紫帽山雷达站防雷系统几个关键参数分析
地球上最高的雷达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