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好,中美关系不会坏

2012-02-23 12:26
环球时报 2012-02-23
关键词:两国间尼克松中美关系

隗 静

当前中美关系中最严重的问题是彼此充斥着敌意和不信任的氛围,而感情因素在建立互信的过程中可以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既然双方需要借助可能的时机和舞台释放善意、建立互信,在刚刚过去的情人节中美高层领导人会面自然是传递甜蜜信号的好时机。

这让我想起40年前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美国媒体和公共外交专业人士认为,媒体,特别是电视媒体,对尼克松成功访华的大幅报道在“一夜间”改变了当时美国人对华负面印象,在美国掀起一阵“中国热”。

纪录片《解析中国之旅》真实记录了当年尼克松访华之时美国媒体和普通人对中国的好奇和诚挚好感。美国记者们争先恐后地报名参加访华团队,主流电视台美国广播公司台居然有几位副总裁“冒充”技术人员加入。美国最知名的一些记者和主播都成了“改变世界一周”的见证人。虽然他们对当时的“红色中国”有相当的成见,但报道中不乏对这个封闭国家几乎带着浪漫色彩的新奇感。有记者称中国是“魔幻般的王国”,一家主流电视台在早间黄金时段还专门请一位研究中国问题的教授在节目现场教观众如何用筷子。

与1972年相比,40年后美国媒体和其他舆论引导者对一个强大中国的审视要苛刻得多。媒体过分强调中美之间的竞争而忽略合作因素,制造出近乎“谈中国色变”的负面舆论环境,导致美国公众对中国的态度比两国关系刚“破冰”时还要寒冷。当年随同尼克松访华的《华盛顿邮报》记者史丹利-卡诺说,40年前美国媒体和美国人对中国抱有的“如同恋爱一般的感情”在今天已经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更为实际的,对一个强有力竞争对手的提防和猜忌。

纪录片的制作人、前CNN驻华首席记者齐迈可对当前中美相互的负面舆论有些担忧。他认为美国国内,特别是大选年,几乎是“毒性的”舆论氛围对于解决两国间的问题没有助益。美国人需要回顾尼克松访华时的境况——在公开承认与中国存在政策分歧的同时仍保持两国进行“文明的对话”。

中方对于重燃两国间的“浪漫火花”同样负有艰巨的责任。对于美国人长期形成的偏见,中方无法在短期内强迫他们改变,只能像美国外交官喜欢说的那样,努力“创造一个环境”引导他们改变。在美国公众当中“营造积极舆论氛围”,改善中国的形象,是消除恶意攻击,增强互信的有效办法。▲(作者是旅美知名媒体人)

猜你喜欢
两国间尼克松中美关系
25美分欠款
蒋介石气得骂了娘
“冷战与中美关系”学术研讨会在西安举行
尼克松的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