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心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2012-02-26 01:53张广超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2年12期
关键词:脑血管病死亡率心电图

张广超,王 珩,刘 琳

在我国急性脑血管疾病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是目前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急性脑血管病并发脑心综合征死亡率可以高达7.9%~39.5%。为探讨治疗脑心综合征有效的治疗方法,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现对2009年6月—2011年7月在我院脑病科住院的68例急性脑心综合征病人进行临床观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8例急性脑血管病病人,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的修订标准[1],并经头颅CT或磁共振成像(MRI)确诊。卒中后出现心脏损害,符合脑心综合征诊断标准。其中脑出血10例,脑梗死58例;男45例,女23例;年龄63岁~84岁(67.31岁±11.41岁)。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9例,脑梗死23例,脑出血6例;治疗组39例,脑梗死35例,脑出血4例。两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心电图及实验室检查 68例脑心综合征病人心电图都有不同的变化,且同一病人可有一种或几种心电图表现:心肌缺血性改变46例,心律失常35例,类心肌梗死改变10例,急性心肌梗死4例;其中出现心肌酶异常52例。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脑出血病人常规给予脱水降颅压、脑保护治疗,脑梗死病人给予抗血小板聚集等常规治疗,同时给予保护心肌功能、改善心肌血供、抗心律失常、纠正心力衰竭等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辨证施治配合中药治疗及针灸治疗。治疗第1天、第3天、第6天、第10天分别进行心电图检查4次以上,入院48 h以内,静脉采血查血清心肌酶学、电解质等,排除电解质紊乱等因素,对伴有胸闷、心悸、心前区疼痛的病人需持续进行心电图监测。

1.4 疗效评定标准 按照1986年全国第二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标准评定疗效,主要临床症状消失,心电图检查正常者为痊愈;临床症状减轻,发作次数减少,心电图检查有好转者为有效;临床症状无改善,心电图检查无变化者为无效。

1.5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Radit分析。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两组死亡率比较 治疗组39例中死亡1例,死亡率2.6%;对照组29例中死亡3例,死亡率10.3%。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急性脑卒中常合并继发性心脏损害,对心脏的功能产生影响,临床上称为脑心综合征,即既往无心脏病史的病人在ACS发生后,出现各种形式的心脏异常表现[2]。在急性脑血管病的神经、体液等因素调节功能发生障碍情况下,由于病变部位、病灶大小、受损程度的不同,可有不同的心脏损害表现,如心肌缺血、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以及心肌梗死等。急性脑血管病好转后这些改变也会随之消失。

脑心综合征发病机制:①应激性反应,脑出血后颅内压升高,体内的儿茶酚胺大量释放,儿茶酚胺在体内转化为去甲基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多巴胺,引起冠脉血管痉挛与收缩,心肌供血障碍。②脑出血周围区及中枢区血管调节区域的内皮素增多,通过增加神经细胞及心肌细胞的钙离子浓度,导致心肌损害。③脑出血后脑水肿占位效应可引起丘脑下部、脑干网状结构、边缘系统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导致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儿茶酚胺增加,释放入血,直接作用于心室肌,使复极过程明显受到影响,从而导致T波改变,而副交感神经功能亢进可出现心动过缓、异位心律、心房纤颤和心肌受损。④电解质紊乱,由于脱水、禁食,易致低钾、低钠,可使心肌细胞膜内外电位改变,使心肌应激性下降,出现心电图异常。⑤病前有心脏改变,而脑部病变可诱发和加重心脏病变[3,4]。

根据脑心综合征临床症状及发病特点此病应归属中医。即中风并发胸痹、心悸等范畴。多由情志失调、饮食所伤、积损正衰、劳倦内伤所致,其病机是由于风、火、痰、瘀产生气血逆乱。导致脑脉闭阻或血溢脑脉外而致心失所养。其病性多为本虚标实。本虚为年老体弱,精血亏虚,或肝肾阴亏;标实为风火相煽,痰湿壅盛,瘀血阻滞,气血逆乱[5]。在这种复杂的病理生理变化过程中,除了对症的西医治疗外,辩证施治,紧扣心脑综合征的“心”而辨病辨证用药,具体证型辨证论治,分别给予平肝潜阳,清火化痰、祛痰健脾、活血祛瘀、养血健脾、补肾填精等治则,效果较为显著。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许多中药有调节神经内分泌的作用。中医中药能紧扣病机施治,对全身病症有调理作用。同时针刺治疗脑心综合征后,病人的神经功能得到明显改善。同时,随着神经功能的恢复,心电图改善的总有效率逐步增加,说明心脏功能的恢复与卒中病人神经系统症状的改善密切相关。故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心综合征可大大提高其临床疗效。

[1]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2]陆红,贾传鲁,戚厚兴.急性脑卒中病人心电图及心肌酶谱的变化[J].济宁医学院学报,2006,29(3):37-38.

[3]胡广,马铭.急性脑卒中致脑心综合征210例临床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08,16(4):77-78.

[4]潘国聘,王玲,孙丽华,等.缝隙连接蛋白43在脑心综合征中的作用研究[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8,24(4):526-530.

[5]曹丽丽,周美启,吴生兵.中西医对脑心综合症的认知概述[J].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8):121-123.

猜你喜欢
脑血管病死亡率心电图
急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与动脉自旋标记的应用价值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走路可以降低死亡率
心电图机检定方法分析及简化
《思考心电图之176》
春季养鸡这样降低死亡率
《思考心电图之174》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神经介入治疗的疗效分析
新冠肺炎的死亡率为何难确定?
急性烂鳃、套肠、败血症…一旦治疗不及时,死亡率或高达90%,叉尾鮰真的值得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