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医院信息化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2012-02-26 14:31深圳市建筑工务署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12年7期
关键词:数字化信息化医院

文│ 深圳市建筑工务署 李 钦

如何提高医院信息化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文│ 深圳市建筑工务署 李 钦

多学科、多专业的融合与贯通已是目前医院建设中的常态,如何把握机遇、抓住重点、突出主题成为医院最为关注的视点。医院数字化信息化建设所面临的问题既广泛又具体,为配合医院的建设,数字化、信息化的建设必须在方向明确、概念清晰的前提下,做到科学和合理有效的收敛,并按步骤地予以贯彻执行。

医院数字化信息化建设 系统的规划 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分配

1 引言

随着深圳市改革开放步伐的不断深入和加快,特别是在我们国家医疗体系改革和发展的大背景下,未来深圳市政府将在“十二五”期间内,在全市范围内新建8~10所各类医院,改扩建一批区域内的重点医院,继续完善街道级的医疗服务网点,从而全面改善和提升深圳市医疗服务环境和服务水平。深圳市建筑工务署作为负责部门,承担着政府投资项目建设的职责。笔者有幸参与了深圳市近些年来的几个重点医院的项目建设,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与医学专业人士和信息化专家就许多问题做了广泛深入的交流和沟通,对医院信息化建设提出一些个人看法,供同行参考和指正。

2 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重定位

现在,市面上介绍关于医院信息化和数字化建设的书刊和杂志可以说是非常的多,涵盖了医院信息系统建设的方方面面,但就笔者自己的体会而言,医院的数字化和信息化建设不外乎以下两个方面的主题:对内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对外医院信息系统的延伸和扩展。前者是基础,后者是发展。

就对内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具体而言,又概括为四个方面的内容:医疗装备的数字化、医学诊治过程的数字化、医院自身管理体系的数字化和医院为满足病人就诊所配套的娱乐设施数字化。这四个部分中,前两者的关系其实可以非常简单地概括为:前端的数据采集和反馈处理,中间的数据消化和整合,后端的数据保存和调用。

而对外医院信息系统的延伸和扩展还需得到当地的市政环境的许可方能进行,这方面的建设内容就目前阶段而言,包括市一级的120急救中心的配套建设和医保的配套建设,各医院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所展开的“远程会诊、专家咨询、手机挂号、网上预约、远程教学、医院门户网站”等方面的内容,但是完全意义上的“网上医院”在国内目前还是空白的。

3 标准的差异并不是信息化建设混乱的根本因素

笔者在配合医院的建设过程中,经常发现边设计边施工边修改的情况,建设工期被大量地浪费在各类型的机电设备配套服务上,笔者对此深感困惑不解。而在与各医院的交流过程中,经常被提及和讨论的是标准问题,似乎根源出在标准上,让我们重新回溯整个过程,看看真是如此吗?

3.1 医疗装备的数字化讨论

医疗装备数字化这方面主要包括手术部、检验科、医学影像中心、ICU、麻醉室、血液中心、心电图室等装备的信息化和数字化,目前各装备正朝着小型化、一体化和标准化的方向发展,各部分在数字信息化方面呈现出单元环境内信息高度集成性、多元性和开放性的特征。但在整个医学诊治过程中,将其定位在“传感器和执行器”的角色上是比较合适的,也就是说,尽管它的作用非常突出,但站在整个医院信息化建设的角度上看,其所处的层面还是比较低的,各装备也是相对独立的。因此,说标准的不统一有些勉强,实际上的情况是,医院在新建和改扩建当中,各主要功能科室在自身科室的建设方案当中,由于可选项的型号系列太多,一时半刻体会把握不准,导致定位出现偏差,从而出现反复,耽误了工程进度。由于装备的数字化、信息化不是考虑的重点,也不容易引起人们的重视,因此,非常容易导致后续信息整合工作出现大的调整而为他人所诟病。在回溯这一过程时,发现思想上认识不足和准备工作的不充分才是根本原因。当然,每个医院的建设环境均有所不同,试图要求各科室领导在系统地、全面地了解本专业的医疗装备后,掌握内含的信息化功能,做到有的放矢也未免太苛刻了。

3.2 医学诊治过程的数字化讨论

医学诊治过程的数字化是行业内议论最多的话题,突出表现在电子病历的标准上。由于标准上的差异,导致数据的互通和共享存在障碍,为之后的数据加工、处理和消化带来极大的不便。从目前的情形来看,确实是标准的不统一影响和制约了行业的发展,但这仅仅牵涉到医院与医院间或者医院与上级主管部门间的互通和共享出现的问题,就单个医院而言,内部的互通和共享是可以进行并有保障的,因此,标准不统一的因素也只是表面现象。回溯整个过程,医学诊治过程的数字化牵涉的层面更多是在不同系统间接口的消化上,“软”的调整面要远远多于“硬”的层面,就项目实施的角度上看,不成为影响工期进度的主要因素。事实上,我国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及发展已经走过了近20年历程,也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对过程中出现的情况,各方是有所准备的。现在出现更多的情况是,初始预定的指标要求偏高,除去技术层面的干扰因素外,其他软硬件环境跟不上,特别是“人”的因素未做充分考虑,导致理想与现实出现背离,因为在这一层面上,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再加工和处理是以主治医生为主体而进行的,使用习惯的差异性以及理解的不一致性,导致医学诊治过程的数字化不能顺利地实现其应有的功能。

3.3 医院自身管理体系的数字化讨论

从本质上讲,医院自身管理体系的数字化与企业管理ERP是一脉相承的,并无实质上的区别,其主要着眼点是对企业的人、财、物进行系统量化和管理。在这方面,业内早有定论,除了财务上的管理有国家标准外,人力资源和资产管理均是按企业的实际情况量身定制的,并无具体的参照标准,医院自身管理体系的数字化同样也不能免俗,因此,讨论医院自身管理体系的数字化标准问题已没有多大的意义。从笔者走访过的医院所考察和了解到的情况来看,医院管理体系的数字化能做到算得清病人与医院、医院与员工间的经济帐就很好了,如顺势再把医院的人力资源和资产管理结合一起做到全信息化管理,那可谓称得上“锦上添花”、“好上加好”了,问题是在目前各医院提供的环境下,人的个体行为会完全受控于信息化系统的管理之下吗?恐怕不会。

综上所述,标准的差异并不是信息化建设混乱的根本因素,关键还是在人,特别是在医院对人员素质要求比较高的环境下,在医院数字化、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人员的素质首先受到考验。

4 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不同层面的规划

根据我们国家目前的建设体系,医院的设置属国家直接划拨资金进行建设的公共建筑。在国家的计划体制框架内,医院建设的各个方面需提前做好计划并上报有关部门进行审定后方可实施。其下拨的建设资金是有额度控制的,因此,对有限资源的整体把控是要下功夫的,医院的数字化建设同样也是如此。

前面提到的医疗装备的数字化一般不包括在数字化建设的范围内,会随医疗装备一同打包采购,不直接占用数字化建设的资金,但数字化建设需考虑与其配套的基础建设,使之在后续的接口工作上能快速融合到医院信息化建设的环境中。因此,在规划中要明确并树立起底层的配套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是不能省的事情。

医学诊治过程的数字化、医院自身管理体系的数字化和医院为满足病人就诊所配套的娱乐设施数字化等方面均无标准可寻,而同行业间的交流、参观、考察则是必做的功课,只有在比较之后结合本单位及本地区发展的实际情况,才能得到相对准确和适度超前的规划方案。笔者也曾参与过这一过程,感觉头绪繁多,牵扯面比较广,由于选项很多,人们容易迷惑,但只要从以下这四个方面入手:医院管理经营模式、各功能科室的设置、医疗工艺流程的内在联系以及医院未来的发展方向,其各个层面的信息建设规划要点也不难获得。虽然表面上看,这些事情与信息系统建设不相干,但问题就出在这里,由于信息系统强附着性的特征,一旦规划要点围绕上述几个方面展开,未来信息系统的内在需求便会展现出来。中间确实隐含着必然的联系,对其整个规划过程的实际演变为对三要素即全方位(所有部门和科室)、全对象(医生、护士、患者、药品、耗材及固定资产)、全过程(住院治疗和门诊治疗)的评估与定义。

一旦规划方案的要点和重点完成后,剩下的工作就是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合理取舍。就笔者所遇到情形而言,面面俱到往往是很困难的,而且实施起来难度很大,资源耗损的速度和数量往往是惊人的,基本上工程做完一半,资金就已告磬。因此,以笔者的实际感受来看,前期不同层面的规划不论做得多好,必须要有具体量化的指标,并且是在计划划拨的建设资金控制范围内,否则的话,是有必要追溯之前阶段的论证数据是否合理。

只有在定位清晰的前提下,在执行力有保障的基础上按计划有步骤地展开,一般医院的数字化和信息化才能达到并满足前期的规划要求。

5 结束语

就目前人类所掌握的技术,实现高度一体化、全自动化的数字化医院还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在现有条件下,医院的信息化在抓好自身建设的同时,加强医院内部员工培训将会产生非常积极的效应。医院信息系统建成后,如果员工有抵触情绪,那么不论系统建设的多好多强,基本可以说是失败的,之后的工作不配合也就罢了,如果再人为地设置一些障碍,将会导致后续信息化系统的完善根本无法进行下去,事情也会变得更加复杂和难解。

1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 50314-2006

2 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

3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征求意见稿

4 颜雨春,周典,朱启星.数字化医院建设与管理

猜你喜欢
数字化信息化医院
月“睹”教育信息化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数字化制胜
萌萌兔医院
带领县医院一路前行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