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瓦格纳的《女武神之骑》所想到的

2012-02-27 09:12潘倩茜
艺术科技 2012年6期
关键词:瓦格纳

潘倩茜

摘要:《尼伯龙根的指环》是瓦格纳乐剧创作的顶峰,本文试图对《尼伯龙根的指环》中著名乐曲《女武神之骑》进行分析。从主导动机、人声与乐队入手结合音乐美学的视角,谈谈瓦格纳乐剧。对电影《现代启示录》与《锅盖头》中的插曲《女武神之骑》进行比较分析,直面音乐音响,谈谈感性体验。

关键词:瓦格纳;音乐音响

音乐先以铜管乐为主的乐队在各个声部上奏出模进的急促的波音音型,进而圆号时隐时现的吹奏出主导动机,当饱满有力的主题音乐由长号推出不断上行,管乐的亮色加上弦乐的急促上下滑音形成美丽的音乐织体,直到戏剧女高音在highC音位持续盘旋,一股巨大的审美感染力让听者滋生出生理、心理上难以抑制的振奋和激昂。瓦格纳创造了一个用音乐来营造强大气场,壮丽场面的优秀范本——《女武神之骑》。当我在佛朗西斯·科波拉指导的电影《现代启示录》中再次听到《女武神之骑》这一片段,却产生了与乐剧《女武神》中不同的聆听感受。或许我们可以从音乐音响入手,来谈谈直面音乐音响的感性体验。

1瓦格纳之外的话语

歌剧本身是个特殊的音乐品质,也是特殊的戏剧品种。它使音乐和戏剧相融合,然而它必然产生一个问题——戏剧动作与音乐表现之间的矛盾。戏剧在时间结构上是直线前进的,它有人物有情节,而音乐则具有自身的运动规律,它能将时间停止或者放慢,以便进行反思和抒情,这两者的不协调性是显而易见的。故歌剧的最高理想是:“一方面要恰当配合和体现戏剧情节,另一方面作为音乐自身又能够成立”。[1]《女武神之骑》的一开始就进入了“女武神”的主导动机,唐林顿将“女武神”这一动机称为:“具有男性因素的女武神”。在这个动机里,瓦格纳赋予了女武神男性的雄壮和忠实无畏。与以往的歌剧不同,瓦格纳的乐剧起统帅作用的是他的乐队,人声固然重要,但却成了表达外在的内容和叙事。“歌词有明确的语意,用来交代明确的事件,但乐队的无言音乐则往往刻画戏剧内在的隐秘内涵和意味”。[1]正是在这基础上瓦格纳创造了“无终旋律”,使他的音乐成为一个无终的、不间断的音乐连续体,这与以往的分曲歌剧和场景歌剧完全不同,乐队一直处于一个不间断的连续中。然而瓦格纳并未满足,他认为随着欧洲文化的发展,每个艺术都走向了独立,瓦格纳要将哲学、历史、神话、诗歌、器乐、人声、表演、造型艺术融为一体,发展成为“整体艺术”。为此,瓦格纳涉足众多领域——作曲、导演、演唱、训练、指挥等等,控制着渗透着每一个环节。瓦格纳自称他首先是哲学家,其次是戏剧家,再次是音乐家,在我看来,瓦格纳也是个颇具才华的野心家。

2情境中的言说

“疯狂”是贯穿《现代启示录》始终的主题,美国导演佛朗西斯·科波拉在《现代启示录》中描绘了疯狂的比尔·基尔高、士兵群体、激战的美国、理性、上帝以及威德勒。他试图通过描绘越战中疯狂的人来揭示这样一个事实:美国显然是卷入了一场不属于自己的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人们丧失了理性。科波拉借失落的家族的声音说:“你们正在为历史上最大的虚无而战”。比尔·基尔高驾驶着装备精良的直升机扫除北越武装据点,瓦格纳《女武神之骑》前奏曲的引子部分响起,直升机在海平面上平稳行驶。当铜管乐为主的乐队奏出了波音音型,伴随着直升机的盘旋,圆号吹出了时隐时现的主导动机,美国士兵开始出现振奋的神态。随着长号激昂的演奏,音符不断上行,直升机不断盘旋伴。疯狂的叫声,地面上老师带着学生躲避空袭,东奔西逃。音乐渐弱又变强,伴随着戏剧女高音的highC,直升机开始扫射,人群四处逃窜,然后我们看到死亡。《锅盖头》同样是战争的题材,是一部描写伊拉克战争的影片。《现代启示录》成了《锅盖头》中奔赴前线的士兵们看的电影,好似“景中景”,也像《盗梦空间》的梦中梦,它没有《现代启示录》似的暗喻,他们是真的崇尚战争。

3直面《女武神之骑》音响的感性体验

音乐音响本身是没有问题的。瓦格纳像极了维克多·雨过,将音乐变成了为他的乐剧服务的一个手段。《女武神之骑》只是表现女武神飞驰的雄姿,有着“男性因素”的动机。而科波拉则把音乐放到了电影的情境中,是“意识形态征用了美感经验”[2],他通过情节内容、图像画面将音乐放到了这些情境中。《锅盖头》也是同样的,只是他营造出了一种截然不同的情绪。但是,如果我们只是聆听《女武神之骑》音乐本身,可能只会感到一种激昂、向上的力量,听不出反讽与疯狂的战争情绪,这与将音乐放在什么情境中有关。二战时,瓦格纳的音乐被法西斯视为“德意志的亮丽”,瓦格纳乐剧的歌词体现了他的民族主义,但音乐本身是不会诉说这种民族主义的。犹太人指挥家罗伯特·巴特诺斯特罗说:“瓦格纳的意识形态和反犹太情绪是糟糕的,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伟大的作曲家”。可见,至今仍被我们演奏、聆听的音乐本身没有问题。

“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音乐对它说来不是对象”。[3]首先,对音乐音响是要有所感知的。诚然“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然后人们总不至于将哈姆雷特当成堂吉诃德。我们在聆听《女武神之骑》时那种激昂、向上的基调是不会变的。“音乐临响观”告诉我们音乐欣赏者或音乐批评家必须进入制造音乐的现场,通过“身临其境”的实实在在的音响感受来体悟音乐实际蕴含的“意味”[4]。显然,我坐在电脑前聆听《女武神之骑》和我在音乐厅现场聆听《女武神之骑》的感受必然是不同的。其次,聆听者的音乐素养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的感性体验,这可能影响到他能否从感性体验上升到理性认识。至于你在《现代启示录》中听出的是反讽还是激昂,在《锅盖头》听出的是战争情绪还是别的什么,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参考文献:

[1]杨燕迪.《尼伯龙根的指環》的音乐创意[J].音乐爱好者,2010(8):8,12.

[2]邓双林.意识形态宣传对美感经验的征用——论瓦格纳的一段著名乐曲在电影中的运用[J].人民音乐,2010(10):92.

[3]张前.音乐欣赏、表演与创作心理分析[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14.

[4]孙国忠.体验瓦格纳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观后[J].音乐爱好者,2010(11):20.

[5]严逸澄.《女武神》——关于英雄、拯救、反叛与爱情[J].歌剧,2008(6).

[6]保罗·亨利·朗格.十九世纪西方音乐文化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

[7]鲁路,编译.尼伯龙根的指环[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8]川霍华德·葛雷.瓦格纳[M].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

[9]陈默编著.瓦格纳[M].东方出版社,1997.

[10]萧伯纳.瓦格纳寓言[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瓦格纳
论瓦格纳研究中的“史料陷阱”
当代文化视域中的瓦格纳及其超越
“遇见”瓦格纳(大家拍世界)
名人相册 歌剧巨匠:瓦格纳
地方政府债务与瓦格纳法则的背离
《圣经》与瓦格纳歌剧《唐豪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