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舞蹈的美学和当代的审美观点和原理的融合

2012-02-27 09:12许慧子
艺术科技 2012年6期
关键词:融合

许慧子

摘要:舞蹈作为中国艺术领域的一项重要的分支,它的表演形式已经成了人们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其中,中国古代舞蹈给观众们带来的震撼也是不可小觑的,它既代表了舞蹈的艺术魅力,也传播了中国古典艺术与文化的博大内涵。在当代,对于中国古代舞蹈的继承与发扬,是舞蹈表演从事者们最具挑战性和紧迫性的任务。

关键词:古代舞蹈;当代审美;融合

如今,艺术领域的各种表演形式可以称得上日新月异,舞蹈领域的发展速度也是突飞猛进。以当代人对于艺术的赏析水平,透过其对舞蹈艺术内在价值的体会与认识,从中国古代舞蹈的特点着手讨论,并且结合古代舞蹈发展的实际情况及趋势,重新走入中国古代舞蹈的天地中,体会千百年来古代舞蹈带给我们的艺术享受。

1中国古代舞蹈的审美特性

中国古代舞蹈可以从原始社会时期的舞蹈算起,直到封建社会时期的舞蹈都被称为古代舞蹈。在这个形成发展过程中,中国的古代舞蹈经历了若干不同阶段的演变,对于中国独具魅力的舞蹈艺术的构成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中国古代舞蹈艺术特色研究的核心范畴,便是舞蹈的“形”与“神”。两者相互独立又相互作用,铸就了中国古代舞蹈的完美外在与深刻的内涵。通过对中国古代舞蹈中“形”与“神”的简单认识和理解,可以迅速准确的把握住中国古代舞蹈的本质。

首先,舞蹈又被称为活动的绘画表演。顾名思义,古代舞蹈的“形”,就是通过舞蹈表演者的动态形象来描绘与刻画天地万物以及人类的情感的一种艺术形式。“形”是舞蹈最基本的艺术特征。“形”的实现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是舞蹈者的面部表情、动作变化,也可以是舞蹈者的造型设计,舞蹈音乐的此起彼伏等等一系列的艺术手段。这些“形”的外在表现就是在讲述舞蹈的内容,同时也体现着舞蹈本身所要抒发的思想感情。即把内心的状态转化为看得见、听得到的舞蹈形象。“形”在舞蹈中是变化万千、复杂多样的。舞蹈本身就是一种运动,因为运动本身有其运动方向和运动轨道,所以舞蹈也有它自身的方向和轨道。这种舞蹈的方向和轨道,总结起来就是舞蹈的线条。舞蹈的线条是流动的,是对客观事物的再现表演,不同的舞蹈线条所反映的思想感情也是不尽相同的。比如舞蹈中的平行线条往往给人亲切、安详的感觉;而强有力的纵线则会给人带来紧张、激烈的心情;折线会让人觉得所表现的事物的跳跃性和律动性等等。“形”是古代舞蹈得以生根发芽的基础和根本。没有“形”的表达与传播,就没有“神”的理解与体会。

其次,所有优秀的、经久不衰的古代舞蹈作品,除了会有流畅的、优美的舞蹈“形”的外在包裹,无一例外的透过“形”的描绘与组合来表达舞蹈内容的精神实质,给观众产生强烈的共鸣,带来极大的精神震撼。这就是组成舞蹈的另外一个基本元素——“神”。“神”的范围也及其广泛,凡是舞蹈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中心主题等等都可以看作是舞蹈的“神”。仅仅依靠舞蹈的动作外形所塑造处的造型美是不能体现舞蹈的艺术价值的,最重要的因素是通过造型美来体现出舞蹈的情感。“任何美好的东西,一旦丢失了生命就会名存实亡。“神”是中国古代舞蹈的生命,没有了“神”,那就不能和观众产生共鸣,不能使他们的情感有效的宣泄,就提不到任何的价值所在。中国古代舞蹈成功的基本保证,就是古代舞蹈的表演者们深刻的领会编导在舞蹈各个阶段的意图,深入到了舞蹈情节中去,把自己化身成为舞蹈中的主人翁,该喜则喜,应悲则悲,层次分明、层层递进,在舞台上的表现真实并且自然,极具视觉的冲击力和震撼的精神感染力。

第三,正确把握好中国古代舞蹈的“形”与“神”,要从两方面处理好二者的内在联系。一方面,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单薄的肢体动作组成的运动轨迹不是舞蹈,舞蹈一定是把肢体动作同思想情感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也就是所谓的“形”“神”兼备,缺了“形”,“神”也就成了无本之木;少了“神”,也就塑造不出真实饱满的舞蹈形象,舞蹈的表演者也就成了摆肢体动作的机器人。另一方面,要做到用“神”带领“形的表现。这就强调了两者中“神”处于比较高级的位置,但是不能因此而忽略“形的表现。

2当代人审美观点与古代舞蹈的融合

毋庸置疑,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中西方文化的大碰撞给国人的审美特点造成了相当大的变化。特别是近几年,文化转型更加深入,当代人的审美角度与审美个性都处在强烈的变化之中。以往的审美观点主要集中在是否符合净化自身的要求,是超越生活的、带有一丝理想主义的一种审美特性。当代人的审美则是在前人的基础上更注重了现实与生活的追求,认为美并不是那么遥远与虚幻,美是现实的,美是生活的。对于中国古代舞蹈的审美,也在悄然的发生改变。中国古代舞蹈的美学和当代的审美观点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首先,古代舞蹈中“德”是舞蹈艺术的重中之重。这和当代的审美观点是相一致的。“德”的字面理解有三方面,一方面是与心态、情境有关;另一方面是与行为、举止有关;还有就是与价值观念有关。“德”在远古时代已经被理解为部落成员一同遵守的一般行为准则。在舞蹈中,“德”作为人们共同遵守的一般行为准则得到了充分的显示,例如舞蹈祭祀,舞蹈祈福等等。现代人的审美观点与艺术准则中,同样扎根在中华名族的“德”文化之上。舞蹈中,凡是表达积极向上的,团结互爱的,积极进取的都广泛的被当代人所接受。而这些舞蹈也深深的烙上了精神文明的价值。中国古代舞蹈对于当代舞蹈的形成于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更接近当代人的审美观点的中国当代舞蹈,它的形成不同于西方当代舞蹈。西方当代舞蹈源于现代舞蹈的蜕皮,是现代舞蹈发展的深入。而中国当代舞蹈是充分汲取和吸收了古代舞蹈的“形”“神”精华,在表达方式上注重“形”的技巧與准确,在精神体现上注重“神”的张扬与宣泄。通过形象的完整塑造并且对意象的准确营造,对古代舞蹈的继承可见一斑。无论是中国古代舞蹈所体现的美学,还是当代人的审美观点,都具有民族性的特征。我国的传统艺术表现方式上,往往注重将审美情感寄托在形象上。托物寄情是自古以来中国人最重要的表达方式。中国的传统文化的鉴赏,就是重神似而轻形似。相比之下,西方的审美更倾向于现实主义。

其次,传统的审美情趣在于对现实的超脱,是一种远距离的观照。当代人的审美注重的是美与生活的相互融合,对于审美的实用性更加看重一些。相比中国古代舞蹈所显示出的美学,当代人更加乐于欣赏更加热情,更加主动的艺术形式。现实生活的气息越浓越容易受到当代人的喜爱。另外,审美大众性也是当代人审美的主要特征之一,越是大众的,市场就越广阔,就越容易被接受。

3总结

中国古代舞蹈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传统艺术的发展贡献的不可磨灭的功绩。但是,在社会生活不断丰富变化的时期,怎么能使中国古代舞蹈适应当代人变化的审美观点,使二者有机的融合,显得十分重要。一方面,要保留中国古代舞蹈的精华部分;另一方面,要创作出符合当代人喜好的作品及艺术形式。使得中国古代舞蹈能够得到很好的继承与发扬。

参考文献:

[1]朱欣荣.传统美学理念的艺术形式探究[J].浙江文艺,2006(7).

[2]罗晓.古典舞蹈艺术当中的文化感悟[J].艺术文艺周刊,2010(5).

[3]王克芬.中国舞蹈发展史[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9).

猜你喜欢
融合
两个压缩体融合为一个压缩体的充分必要条件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宽窄融合便携箱TPFS500
宽窄融合便携箱IPFS500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宽窄融合便携箱IPFS500
《融合》
融合的工业
“四心融合”架起颐养“幸福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