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与流变

2012-02-27 09:12桑蕾
艺术科技 2012年6期
关键词:流变困惑价值

桑蕾

摘要:当艺术中的“永恒”变为守旧,成为我们头顶的牢笼,当我们的思维习惯性的接纳某种模式而无动于衷的时候,我们就需要勇气去打破这种惯式,探索其新的可能性,从而保持其艺术向前发展的潜在本能。当我们的艺术盲目求新求变,追赶潮流,当我们对艺术进行无止境的边界扩展而不是增加其高度的时候,我们便需要追问艺术的共性与普遍性所带给人们的永恒美感。

关键词:永恒;流变;困惑;价值;自身情感

永恒与流变似乎永远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各自的二重性决定了它们之间可以呈现为因果、递进、对立等多种关系。问题很简单,事物的发展都要受条件的制约,艺术也是如此,当艺术中的“永恒”变为守旧,成为我们头顶的牢笼,当我们的思维,习惯性的接纳某种模式而无动于衷的时候,我们就需要勇气去打破这种惯式,探索其新的可能性,从而保持其艺术向前发展的潜在本能。当我们的艺术盲目求新求变,追赶潮流,当我们对艺术进行无止境的边界扩展而不是增加其高度的时候,我们便需要追问艺术的共性与普遍性所带给人们的永恒美感。时值今日,我们正处在一个躁动变革的时期,追求潮流、追求创新、追求流变已经成了艺术家的最终目的,对艺术五花八门的注解让我们丧失了追基本的判断力。在这个时候,对艺术永恒价值的追问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1流变的困惑

反思当代画坛,创新与流变确实向中国艺术家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实验空间,也给我们想象力的展现提供了余地。追求艺术表现的多样性与艺术家的个人图式使中国绘画艺术从大一统的模式中走了出来。值得一提的是,在思想比较僵化、桎梏的特殊年代,创新的思想确实给我们麻木已久的心灵注射了一针兴奋剂,使我们从整齐划一的思想钳制中清醒过来,这种艺术多样性的探求和个人图式的追求究竟带给我们的是什么?

今天,在这个比个性、比差异、比独特的时代,追求流变几乎成为每个艺术家一种潜在的自觉和努力。尤其是中国的艺术家们,几乎无一幸免的卷入了这个怪圈之中,这不仅仅是艺术上的单一问题,而是整个民族文化所面临的困境。文学、电影、戏剧、音乐、美术在各自的领域里都没有显示出特别有力的创造力的迹象。大多数的艺术家把创新与流变当成了艺术的最终目的,追求画面样式上的独一无二,追求观念上的惊世骇俗,“新”成了人人想做“开天盘古”的利刃,每个人都在寻找一种区别于他人的自我图式。艺术家们看似热闹实则贫乏的演绎了众多的艺术形式。这些形式表面上看来是纷繁多样的,而究其实质却只是对画面的语言、形式、题材进行了不厌其烦的重解与组构。更有甚者,把国外的某家某派换上换上了中国的长袍马褂,倒也“占山为王”的开垦了“自己”的一方天地。这种“画地为牢”的自我满足,这种无创造性的拿来与重复对艺术的发展与推动没有丝毫意义。

利益的驱使让一切事情变的即简单又复杂,艺术也不例外。画商的关注,市场的要求,以及艺术界的认同,种种充满诱惑的条件使艺术创作变成了一件简简单单的事情——求新,求变,求异与他人。这些非艺术因素的条件恰恰决定了社会上大多数艺术家努力的方向。由此可见,这种盲目的求新求变只能让艺术偏离最初的本义,流变所带来的并不是艺术质量的高低与优劣,充其量只能证明多样性的可能。只有那些经过历史与实践淘洗的作品,才会使艺术显示出永恒的美感与高度。今天,创作的混乱与多元,使我们对艺术永恒性的讨论有了特殊的意义。

2永恒的价值

三国时期曹操的一句“顺我者昌,逆我者亡”道出了一个雄心勃勃政治家的野心;而齐白石的一句“似我者亡,逆我者昌”的感慨才是艺术前进的真理。中西方艺术堪称大师者都有一个惊人的相似,他们必是独特于所处的那个时代的,他们的艺术必是与那个时代潮流“格格不入”的,他们用聪明智慧向世人展示了艺术的另一种可能,在世人的惊异之余,他们已经永远站在了艺术史的丰碑上。他们的贡献不在于画面的独特、新颖,而在于他们在画面中传达了一种不同以往传统艺术的另一种观念,这种观念是对艺术的挑战,也是新艺术的滋生,他们的创造是永恒的,他们使艺术史因他们的存在而倍添活力,历史也同样记住了他们的名字。

永恒,永恒是什么呢?该是人类最为纯真的天性,该是艺术最为朴素的本质。是让我们永远肃然起敬的艺术大师,是永远启迪人心灵的伟大作品。永恒是我们丰盈的过去,博大精深的传统艺术里面到处都是我们永恒的瑰宝。永恒也是一个原初的开始,用那些最具创造力的艺术大师们将它继续。“不破不立,不立不破”一语道出了所有文化艺术形态前进的本质。传统艺术纵然给了我们千百个欣赏的理由,我们仍将把它继续。艺术要前行,不是依靠那些追名逐利、求新求变的肤浅者,而是那些站在历史的肩头重新书写历史高度的大师们。

艺术应当永远从人类的自身情感出发,重新审视艺术的本义。当原始绘画在山岩洞窟间呈现其第一笔的时候,是他们对生命的希望,对情感的渴求。在世界各地所有的原始绘画呈现出惊人的一致性,他们描绘的都是对自身情感欲望满足的希冀,也是人与自然无比美好的和谐。在那个画面没有附着太多意义与解释的年代,呈现的往往是最為本真的,对生命原初的理解。时空的阻隔,距离的遥远,却让他们不约而同的选择了红色,他们从鲜红的色彩中看到了它与生命的联系,他们希望藉以表达出对生命与鲜血的珍视。他们用红色的矿粉涂满双手,描绘心中的神灵,以保佑他们可以得到所有的希望。在笨拙、质朴的线条里,在热烈、奔放的色彩中,我们读懂了它的全部含意。毫无疑问,色彩这一语言方式,能唤起人们共同的感觉。它没有国界,唤起共鸣不需要翻译,能够自然的把不同人种的心理和情感得以沟通和联结。也许中国画之所以沦为今天的境地,源于它牵强的承载了太多本不该有的东西,源于它对生命、对欲望、对自然的彻底遗忘。如今,画面的风格日益多样,画面的个性也日益张扬,只是那些轻触人们心弦,让我们为之震撼的作品却少之又少了。时间是公正的,没有了对艺术的挚爱,没有了对生命的崇敬,当代的绘画也只能成为历史的遗弃,但愿这一切只是我们在前进方向中暂时的迷失,但愿我们的心中尚有未被泯灭的良知,但愿我们尚未忘记艺术应有的纯洁,但愿我们永远铭记绘画最初的本义,对情感、对生命、对自然的最大的呈现。

世界是无穷尽的,生命是无穷尽的,艺术的发展也应当是无穷尽的。“适我无非新”是艺术家对世界的感受。“光景常新”是一切伟大作品的烙印。“温故而知新”艺术创造与艺术品评应有的态度。李、杜的天才,尚不忘转益多师,十六世纪的文艺复兴追摹着希腊,十九世纪的浪漫主义憧憬着中古,二十世纪的新派且溯源道远史艺术的浑朴天真。艺术的源泉永远是人类最深心灵与自然世界相融相生的波动。勃莱克的诗句“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国”真可以用来咏赞一幅精妙的宋人花鸟。“花瓣带出春的生机,鸟儿舞出世界的无限,中国人不是向浮士德那样追求着“无限”,乃是在一丘一壑,一花一鸟中发现了无限,表现了永恒。”

猜你喜欢
流变困惑价值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小学国学教育之我见
浅谈民歌《茉莉花》的流变
霸王别姬:在流变中书写性别
唐宋草书流变与唐宋文化转型
达赖的“困惑”与解惑之道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