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塘赖屋

2012-02-27 09:12李杰
艺术科技 2012年6期
关键词:建筑文化民俗文化

李杰

摘要:岭南的建筑风格在中国古建筑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也有很重要的研究价值。在岭南许多未开发的地区的村落,这种建筑风格有完好的体现。不过,近年来由于对这种特有的文化历史认识不足、重视不夠,随着现代化的生产、生活和建设的推进很多资源正遭受破坏,村落正在消失,这种趋势如不加以制止必将造成难以挽回的文化的缺憾和资源损失。本文对重要的建筑形式——始兴围楼以及现存的村落地理选址、建筑文化、民俗文化等进行了有价值的分析整理,展示了韶关市黄塘村赖屋独特风格。提出了保护“古村落”的方法建议。希望提高人们对这种古村镇文化资源价值的认识,引起重视并在现代生产生活和建设中兼顾保护。

关键词:黄塘村;始兴围楼;建筑文化;民俗文化;保护开发

0引言

古时候的人们聚族而居,因而形成了具有共同文化历史传统因素的村落,象这样拥有自己的文化传统、地域特色、习俗习惯的并且有一套完整的村落体系的村落,称为古村落。当初古村落人们聚族而居,贾而好儒,村落选址讲究风水,因此古村落具有很多有价值的建筑、艺术、文化方面的历史的沉淀。这作为一种文化资源需要进行保护。但是由于现代生活、生产的需要,许多方面会与这些资源保护措施产生一些矛盾、冲突和问题。所以,展示古村落的文化价值、提高保护古村落建筑文化的意识,协调好当地的人民的生产、生活是完好的保存古村落原有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措施。

1村镇背景介绍

黄塘赖屋位于广东省韶关市始兴镇的黄塘村。在村子里,有完整的古村镇系统。从其中的建筑遗迹村落建筑布局中隐约可以想象出当时村落繁荣的景象黄塘村位于广东省韶关市始兴县马市镇,马市镇的人口约为四万人,黄塘村的人口大约3100人,村里分了24个村民小组,拥有田地约2700亩,黄塘村占地约4200亩。赖姓在村中居住有800多年的历史。在南宋年间黄塘村的交通依靠水路运输,浈江河水沿着黄塘村缓缓流过。

800多年前,赖氏定居于马子市的黄塘村,依靠贩卖盐巴、茶叶、布料、榨油为业谋生。村中出过一个名为赖日兆的人,曾担任过清朝的官员,在告老还乡之后,大力发展当地的商业,因此,在当时的马子市出现了很多的商铺,有了很繁荣的经济。在清朝年间,一位名叫赖敏成的人曾获得过当时的武状元。至今为止,黄塘村的人仍为自己的祖先感到骄傲自豪。如今,黄塘村的老人对村里的历史已经记得不是很清楚了,但是一些风俗习惯依然在持续。

2黄塘村的建筑文化

黄塘村是一个有完整村落系统的村子。在其中,围楼、祠堂、牌坊、学堂、民居、码头井井有条的分布在村子中。

2.1围楼

围楼的作用是当时如果有外来的侵略时赖氏村民用来储存东西并且躲避以观望敌情的建筑。在黄塘村有三座围楼,当地人建造的围楼是以砖石做墙,木为结构,瓦做屋顶,可以算的上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三座围楼均为“回”字形平面。墙体是由砖石混合着生土和石灰、细沙以及青砖等叠砌而成,墙群是用生土混合鹅卵石茅草等混合。每幢围楼最上面一层的四个角均留着望孔和射击孔。每幢围楼只有一个大门以供初入。围楼内有水井,有外敌侵入时,可住进围楼不用出来。平时就可以作为村民存放粮食,货物的地方。

2.2祠堂

祠堂是村民做祭祀的地方。如今在黄塘村保存最为完整的是赖氏宗祠。宗祠的平面呈“丰”字形,三个厅分别称作下厅;中厅;神庭。下厅又被称为“四季平安厅”,而中厅又被称为“官厅(棺厅),而普通的人即没有官职或是不是富甲之家的人是不能进入神庭的。祠堂内有两个天井,天井的制作工艺非常讲究,天下再大的雨,也不得漫过天井。天井内有非常发达的下水道系统,下水道有九曲十八弯,为的是藏风聚气。据老人们说,以前的下水道内会放有很多的乌龟,清理下水道的垃圾,以使得下水道不会被堵塞。有道是:走遍全村不湿鞋,天上雨停地上雨干。祠堂内的柱子全部是圆的,而砖块全部是方方正正,取义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今,赖氏宗祠是为了让黄塘村的村民在此举办红白喜事以及过节时聚集在一起。

2.3学堂

在黄塘村的北角,有一处叫做“紫云轩”的建筑,是以前的赖氏子孙读书学习的地方,书院门口上得牌匾,刻着“紫云轩”三个大字。虽然书院已经被火烧过了,但是依稀可是想像出当时赖氏子孙在其中朗朗的读书声,站在已经残破的书院门口,仿佛依稀能够闻到一股书香……书院面积大约300平方米,空间布局合理,只是现在一根断梁斜靠在墙上,它曾经的辉煌也只能成为历史了。

2.4码头

黄塘村的村民从前是靠水路交通来进行商业活动,贩卖商品,在光绪年间,达到了鼎盛时期。黄塘村共有四个码头,有一个码头还能看到已经残破的石狮子。整个水系是一个船型。码头旁边有一口古井,是用条石砌成的,井水清澈,不少村民们现在还在这口井取水食用,洗菜洗衣服。可以想象的出当时码头繁华的景象。如今,码头已经废弃,杂草丛生,其中一个码头竟然成为的村民堆放垃圾之用,而浈江的河水再也带不来商户的船只。

2.5榕树村

黄塘村又被成为榕树村。因为村中有八棵很大的榕树。有资料说村民会用榕树的果实当做鱼饵来捕鱼。村民认为村中的榕树中有神灵。始兴县的许多村庄都有种植榕树的习俗,黄塘村的古榕树,枝繁叶茂,村民们会在榕树下进行一些集体活动,甚至有些榕树下会有祭祀的活动。同始兴其他村庄一样,黄塘村的榕树也是作为风水树来种植,有两棵最大的榕树种在村口,又考虑到村庄沿浈江而建,为了巩固河堤坝,因此将榕树种植在河边。

2.6民居

黄塘村的居民建筑也是匠心独运,每一条巷道都蕴含着村民们的智慧和心思。整个村里有三条由南至北的巷道。亲自走遍这三条巷道,发现,每一条巷道都不是笔直的,三条巷道的两端都一致的向西面弯曲,如同一条船的形状。据年长的村民说,因为赖氏迁至此地后,发现这里地势较低,而且又挨着浈江河水,因此将整个村落修建成船的形状,取义水涨船高,无论将来浈江的河水涨的多高,都不会使村子受其影响。

3古村镇的保护

历史文化村镇作为一项特殊的文化遗产,若在保护与开发中套用文物、估计等建筑类文化遗产的机制将会产生诸多问题,因此对历史文化村镇保护与开发的研究,需对遗产价值及与其对应的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进行深入的分析。以此为基础建立适合历史文化村镇保护与开发的机制。[1]

3.1古村镇保护现状

如今随着城市化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农村经济有了很大的提高。而对于古村镇房屋所有权者,也在理所应当的追求着更现代化的住宅和生活方式。然而,从另一方面来讲,这也是对于古村镇保护意识低下的体现。从调研中可以发现,在古村镇的民居住宅群内,总是能够看到一些正在修建和已经修建完成了的砖瓦房,而在本应是人们洗衣渡船的码头却堆满了生活垃圾。而理应保护起来的建筑文化遗产——围楼,却被用来当做猪圈或存放生活废弃品的仓库。我们发现能够了解村落历史和村落内建筑历史的人越来越少,历史建筑物的原有作用已经逐渐消失,本应古老并且拥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村落逐渐朝着城市化的方向发展。

3.2古村镇保护设想

首先,应该提高古村镇居民对于古村镇遗址保护的思想意识。由民间介入对历史建筑进行的改建和再利用,往往以更为务实的态度注重历史建筑再利用带来的经济性和实用性效果。因此,从经济性角度出发,改建者往往不会对既有建筑进行大投入的再设计,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一些既有建筑的歷史性痕迹得以保留。[2]让村镇居民参与到保护村镇的过程当中,增加村民的劳动收益和利益分红,更有助于古村镇的保护和开发。

其次,对于古村镇,应该将保护和利用相结合。通过其他古村镇的发展(例如湖南凤凰古城、安徽宏村、山西平遥古城等等)人们不难看出,发展旅游业,开展适合当地发展的经济模式更有助于保护古村镇,并且能够获得显著的经济收益。另一方面,对于古村镇的文化传统应当做更有效的宣传和保护。名镇是由传统文化和自然环境共同构成的,包含建筑、环境、格局、肌理以及活动等在内的有机整体,要从整体上考虑他们之间的关系,从历史演进和整体风貌的角度制定系统、有效的保护措施。[3]

最后,要善于从其他国家对于古村镇、古建筑的保护和利用中汲取经验。西方国家对古建筑保护的意义也经历了一段曲折的、从不认识到认识的过程;多年来在古城保护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经验,这堆我们村落景观的保护与发展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4]从西方保护古村落的经验来看,在对一个古村镇进行保护和开发时,首先要了解村落历史以及村落的空间规划格局;其次,将村落的特色景观进行重点保护和开发,将村落特色与可持续的发展结合在一起,进行有效的保护。

4结语

韶关市的黄塘村是一个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古村落,中国还有很多古村需要人们去探索和挖掘历史,在了解历史的同时更应该通过科学的可行的手段去对它们进行规划,这也是对中国历史文化的保存的一项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杨鹏程,周铁军,王雪松.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的居民参与机制研究[J].新建筑,2011(04).

[2]周卫.历史建筑保护与再利用——新旧空间关联理论及模式研究[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144.

[3]胡力骏,邵勇.华东地区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编制特点——以义务市佛堂镇为例[J].新建,2011(04).

[4]王浩,唐晓岚,孙新旺,王婧.村落景观的特色与整合[M].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177.

猜你喜欢
建筑文化民俗文化
家乡的民俗文化街
地方民俗文化的传承
热贡地区民俗文化中的洁净观与实践研究
建筑立向民俗文化泛谈
浅论现代环境艺术发展现状及危机
皇天后土——山西民俗文化的生成
当代中国主流建筑文化的新趋向
两岸民俗文化荟萃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