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地震勘探的试验过程中合理地选择施工参数

2012-02-27 04:55王慧霞
中国科技纵横 2012年2期
关键词:单炮药量能量

王慧霞

摘要:确立地震工程采集以后,在对工程地震地质条件认识以后就需要确立最佳的激发和接收因素,如最佳的激发井深深度、合理激发药量。本文主要以断陷二维地震采集工程为例,以理论作为分析基础在重点试验点分析不同的激发和接收参数对地震单炮品质的影响程度,以最佳的地震资料的施工因素作为原则。

关键词:激发井深度激发药量单炮品质单炮能量单炮频率单炮信噪比单炮分辨

1、试验基本原则及工程概况

1.1 试验点基本准则

(1)干扰波调查,包括工区内干扰波类型、特征。(2)地震地质条件的了解,如:低速带的特点、潜水面的位置、地震界面的存在与否、地震界面的质量如何,速度剖面特点等等。(3)选择激发地震波的最佳条件,如激发岩性、激发药量、激发方式等。

1.2 工区基本情况

地震地质条件。本区地表第四系沉积覆盖全区,厚约10—50m,岩性以亚粘土、亚砂土为主,夹有砂层,偶有砾石层。潜水面一般在5—10m。该区表层勘探类型和表层结构复杂,激发条件多变,特别是沙丘区域,由于能量和频率衰减快,使得向下传播的能量偏弱,浅层的高频反射和深部的目的层反射较难得到,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区块的分辨率。

2、试验目的及试验项目内容

2.1 试验目的

(1)选择合适的激发因素,保证足够的能量和较宽的激发频带;(2)选择合适的检波器组合基距,压制规则干扰,保护有效反射信息;(3)了解各类干扰波的成因、特点,予以有针对性的压制,优化激发参数;(4)根据点试验结果,开展试验线生产工作,验证点试验结论的正确性和设计观测系统的采集效果。

2.2 试验内容

(1)井深对比试验。试验对比高能炸药,药量8Kg,分别在潜水面下1、3、5、7、9m处激发,通过分析对比,优选潜水面下最佳激发深度。(2)药量对比试验。试验对比高能炸药4、6、8、10、12kg药量,在潜水面下最佳深度激发,保证药柱顶在同一水平面,通过分析对比,确定适合该区的最佳激发药量。

3、试验资料分析

试验情况。(1)井深试验。根据表层调查结果,依据施工设计要求做井深对比试验,分别在潜水面以下1m、3m、5m、7m、9m,药量8kg激发。从单炮记录面貌看,潜水面以下1m、3m记录能量弱、干扰强;潜水面以下5m记录品质有明显改善,潜水面下7m、9m记录,资料品质较好。30-60Hz分频扫描记录显示,9m记录资料品质优于1m、3m资料。(2)单井药量对比。依据施工设计要求和工区特点,分别对4kg、6kg、8kg、10kg、12kg的激发药量进行对比,在试验点完成5炮药量对比,获记录5张。从单炮记录面貌看,4kg、6kg记录品质较差,随着药量的增加能量增强,但频率逐渐变低。

由固定增益和分频扫描来看,30-60Hz随着药量的增加,能量逐渐变强;12kg的能量最强。

利用软件对试验记录进行了定量分析,随着药量的增加,能量依次增强,信噪比依次降低。采用10kg药量激发效果最佳。

4、结语

通过对以上试验点的分析和总结,获取单项试验的点的最佳因素如下表4.1所示:

X1点所在区域推荐因素表。通过对表层调查结果和试验资料分析,结合相邻工区的试验结论,我们认为:该区由于地表岩性疏松,激发条件较差,针对不同地表条件、岩性选择好激发井段、组合井数和药量激发时得好资料的关键。为此,建议采用以下施工参数:

激发参数:该区采用潜水面下7m双井组合、药量8kg激发;最浅井深不小于9m。

对地震采集工程中试验点分析总述。(1)点试验成果。整个试验过程试验项目单一进行,对地震采集中施工的因素的选择具有强指导性。所采取的方法和方式可实现在X1试验点在区域采集到高品质的地震资料,为区域地震资料的处理、解释提供了最好的基础资料,为对今后区域的地质认识、油藏评价提供了可靠的依据。(2)分析方法。高品质的地震资料实际上的表现主要表现在地震单炮品质的能量、信噪比、分辨率上。所有的试验分析原则必须以此为基础,以各项软件功能为基础,逐步建立这些因素的量化关系,切实关注不同施工因素在改变地震单炮记录方面的差异。

参考文献

[1]陆基孟主编.地震勘探原理.石油工业出版社,1993.

[2]周绪文主编.反射波地震勘探方法.石油工业出版社,1989.

[3]何樵登主编.应用地球物理教程.地质出版社,1991.

猜你喜欢
单炮药量能量
地震数据常用显示方式解析
地震数据采集现场实时输出附地质层位单炮记录的智能方法
碳化对飞灰稳定化加药量测评的影响
两倍药量
浅析平桥北三维工区影响单炮品质的因素
能量之源
凝聚办好家长学校的正能量